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建安七子的記憶口訣

建安七子的記憶口訣

建安七子的記憶口訣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他們個個都是非常厲害的文學家,曾有大量的文章留存於世,在詩、賦、散文等方面都有所發展,是三國時期重要的文學奠基人,下面分享建安七子的記憶口訣 。

建安七子的記憶口訣1

1、建安七子:“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期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纔有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爲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故爾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今邯鄲臨漳)中,又號“鄴中七子”。

2、 漢末建安時期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採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被後人尊爲典範。無論是“曹氏父子”還是“建安七子”,都長期生活在河洛大地,這種駿爽剛健的風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關的。

建安七子的記憶口訣
  

記憶建安七子的方法

1、順口溜記憶法

我們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各取其中一個字採用諧音法組成一句話來記憶。如下:籠(融)裏(琳)插(粲)杆(幹),魚(瑀)羊(瑒)溜(劉)。

2、故事記憶法

我們在記憶建安七子的時候也可以用故事來記憶,下面就將孔融讓梨的故事重新編寫一下。如下:有一天恐龍(孔融)從樹林(陳琳)裏撿到三顆梨,開心地拿回家做爲晚餐(王粲)。

路上遇到了一位長着鬍鬚(徐)的杆子向他問路,恐龍給長着鬍鬚的長杆指明瞭方向還送給他一顆大梨。杆子回贈它一塊軟玉(阮瑀),軟玉里面有一隻老鷹抓着一頭小羊(應瑒)。恐龍推辭不過,於是把軟玉放在一顆柳樹下磨成了針(劉楨)。

通過上面兩個方法相信大家都可以記憶住建安七子,同樣的方法也可以應用在竹林七賢上,那麼如何記憶竹林七賢就放在下一期和大家分享。

建安七子的記憶口訣2

“建安七子”是哪7個人?

“建安七子”是指陳琳、徐幹、應瑒、孔融、王粲、阮瑀、劉楨這7個人。

陳琳是江蘇人,在“建安七子”中是比較年長的一位,217年染疫疾而亡。

徐幹曾被曹操授予司空軍師祭酒掾屬,但是後來染病而亡。

應瑒,是河南項城市人,曾被曹操任命爲丞相掾屬,尤以詩歌見長。217年染疫疾而亡。

孔融,這個人我們都比較熟悉,就連小孩子都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從小就顯示出非凡的才能。孔融後來被曹操處死。

王粲,山陽高平人,在跟隨父親西遷的時候曾在長安城見過蔡邕,蔡邕非常欣賞王粲,在41歲的時候病卒。

劉楨著有《贈從弟》等詩,文學成就主要在詩歌方面,擅長使用比喻,217年染疫疾而亡。

阮瑀是河南開封人,蔡邕曾稱他爲“奇才”,非常有才能,曾跟隨蔡邕學習

在這7個人中除了孔融之外(被曹操處死)其他6個人都依附於曹操父子,當然曹操父子的文學成就在當時也是很高的,尤其是曹植、曹操、曹丕三人。

建安七子的記憶口訣 第2張
  

在“建安七子”中有5個人死於一場瘟疫,分別是哪5個人,他們又是死於哪場瘟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建安七子”中有好幾個人都是死於疾病或染疾而亡,那麼大家知道他們死於什麼疾病嗎?

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二月的時候,發生了一場涉及範圍比較大的瘟疫,在曹子建的文章中有關於這場瘟疫的記載:“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覆族而喪”,而王粲、應瑒、徐幹、陳琳、劉楨5個人就是死於這場當時流行於江淮地區的瘟疫。

發生於公元217年的這場瘟疫,奪取了當時許多人的性命,同時也奪走了文學史上“建安七子”中其中5個人的性命,自此文學史上的這5盞璀璨的明燈自此轉暗。

當時的`人們並沒有那麼高的覺悟,大家紛紛覺得瘟疫是鬼神在興風作浪,大家紛紛插桃符以求驅走鬼神,求得家人平安。

那場瘟疫終究過去了,不過“建安七子”中的王粲、應瑒、徐幹、陳琳、劉楨這5個人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因爲這次瘟疫而失去了性命。

在我國曆史上發生過很多疫災,相關資料記載,在秦漢時期發生瘟疫13次,魏晉時期發生17次,隋唐時期發生17次,南北宋時期發生32次,元朝時期發生20次,明朝發生了64次,而清朝時期發生了74次……數不清的疫情我們都扛過來了,相信這次我們也一定能夠順利扛過來。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歷史上有關於這方面的內容不妨找來《中國救荒史》或《中國古代疫情年表》這部分書籍看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p6ol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