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七夕節日的來歷

七夕節日的來歷

七夕節日的來歷,七夕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這個傳統節日在年輕一代人心中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烙印。下面小編分享了七夕節日的來歷。

七夕節日的來歷1

在中國古代,農曆七月初七日夜晚,氣候溫暖,草木留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也稱之爲“乞巧節”或“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最唯美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看重的日子。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每逢此節,女子們穿針乞巧,好不熱鬧。《風俗記》中載有:“七夕,牛郎織女當渡河,使鵲爲橋。”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日的來歷
  

文人墨客更愛藉此爲題,頻出佳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辛未七夕》李商隱)“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秋夕》杜牧)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農曆七月初七,不僅是七夕佳節,也是個非常吉利的日子,「七」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古人云:“初七日勿想惡事”。

七夕節禁忌

除了中國傳統的乞巧節之外,七月初七爲道教五臘日之一的“道德臘”。

道教據古代臘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創五臘日(南北朝成書的《赤松子章歷》已載此),至今爲道教所奉行。

七夕節日的來歷 第2張
  

據《赤松子章歷》記載:七月初七道德臘,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學業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謝罪、請福、服氣、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樹碎石,食啖酸鹹,乘騎臨險。可導引攝理,展舒筋骨。

七夕是個吉祥的日子,卻唯獨不適合交配。農曆七月有兩天是非常重要,且要禁慾的',其中就有七夕。這在衆多民俗古書中均有記載,如:

01.《急救廣生集》:“是月初七日,切戒色慾,勿想惡事。十五日犯色慾,損壽。

02.《楊公忌》:“是月初七爲道德臘,十五日爲中元,二日戒夫婦入房。”

03.七月除了七夕外,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也就是鬼節,這一天也是要禁慾的。

七夕這一天爲什麼要禁慾呢

七夕這天是道德臘,古代的臘日是祭先祖、百神的日子,道教把古代的臘日習俗繼承了下來,是日犯者削祿奪紀。

初七日勿想惡事

這一天適合憧憬一些美好的事,說不定很快就會心想事成哦。

七夕節日的來歷 第3張
  

七夕宜做之事

宜曬書、曬皮草

《雲笈七籤》雲:七日曝皮裘,可以避蛀。

《家塾事親》曰:七日取角蒿置氈褥書籍中,可以避蠹。

《法天生意》雲:又可避蛇。收芙蓉葉可以治腫,幹爲末,醋調一味敷腫上,可消。

七夕也是讀書人傳統的曬書節,可以曬書、曬皮草,防蛀!

角蒿,就是中藥羊角透骨草,是一味生長很廣泛的植物,七夕這天採角蒿,曬乾了可以放在書裏、褥子下面避蟲,也可以避蛇。角蒿香氣襲人、濃郁芬芳,芳香可祛穢。

宜做蜂蛹子面膜,去黑

《法天生意》雲:七日取蜂窠中蜂蛹子一窠,陰乾爲末,用蜜調塗,可除面黑幹。

家裏有做蜂蜜的,陰乾一些蜂蛹磨成粉試試看,看美白效果是不是真的這麼厲害呢?

七夕這天的確是適合變美,這天古人除了做蜂蛹面膜,還會做一個更可怕的面膜。

宜草藥煮水洗頭

《攸縣誌》:七月七日,婦女採柏葉、桃枝,煎湯沐發。

舊時女子不常洗頭,到了七月初七這一天,則家家婦女皆要用草藥洗頭。去山上採荊樹葉荊柳葉、柏葉、桃枝……煮水就可以洗了。

另外,根據古書記載,七夕還是採麻葉、蓮花、蒺藜子、芙蓉葉、等草藥的好日子,也是製作一些特別藥膏、藥丸的日子。七月七,真的是很特別的一天。

七夕節日的來歷2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起初的乞巧節並不是爲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民間稱“七姐”。因而七夕節首先是女子的節日,而織女被視爲紡織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對象,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得一如意郎君。

據《東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爲乞巧棚。”其盛況可見一斑。“乞巧”活動,其實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

七夕節日的來歷 第4張
  

漢代就已有乞巧習俗;南北朝時,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到唐代這一習俗尤盛,以丟針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曬與日光下,然後丟枚小針浮於水面,看水底的針影形狀以卜驗投針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節又演變爲“七娘會”,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約一起,用通草、彩紙、米麪等爲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宮室器玩,於七夕晚上陳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遊人評賞,然後一起比賽穿針、祭拜織女。

七夕節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和婦女穿針乞巧的習俗,後來因爲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被賦予了愛情的意義。

七夕節起源於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牛郎織女相識、相知、相愛,卻因人仙有別,被王母娘娘棒打鴛鴦,讓他們只能隔着銀河遙遙相望,但是還好有喜鵲們,可以爲他們搭建一座鵲橋,讓他們在橋上相見。相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就是在農曆7月7日,所以便將這一天定爲七夕。

又因爲織女有一雙能織雲霞的巧手,而民間的少女們都希望能得到織女的靈氣,所以在七夕節那天才有了“乞巧”的習俗。

七夕節日的來歷 第5張
  

七夕民間習俗

1、喜蛛應巧

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時。

2、投針驗巧

明《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

3、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的朋友或鄰里們約好聯合舉辦。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裏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織女星,默唸自己的心事。

4、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爲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麪糖蜜。

七夕節日的來歷 第6張
  

5、七姐誕

廣州舊時過七巧節非常熱鬧。姑娘們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裏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爲“拜仙禾”和“拜神菜”。

6、婦女洗髮

婦女七夕洗髮,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裏的聖水淨髮,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標籤: 七夕節 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v3k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