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心理學活動感悟心得

心理學活動感悟心得

心理學活動感悟心得,心理學是一門重要的社會學基礎,也是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學科,它可以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以下分享心理學活動感悟心得。

心理學活動感悟心得1

我認爲《學與教的心理學》是一體非常有實戰指導意義的書籍,它完全打破了高等師範院校公共心理學教材所沿襲的體系,能告訴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好知識和技能,以及如何在單項知識技能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形成綜合能力的一般規律。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獲得教學專長時,也關注到了教師的職業感受和體驗,對教師的成長具有重要指導性的意見與建議。

有句話說:壞人不可怕,就怕壞人有文化,文化水平高的人,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高,看得遠,智慧也高於一般人,如果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是社會的'棟樑,如錢學森,屠呦呦等,他們的能量與貢獻是難以估量的。

心理學活動感悟心得
  

讀《學與教的心理學》第一個感受是學到了很多東西,糾正了我對一些心理學原理的認識。具體地講,以前關於教學方面的心理學理論自己是知道一點點的,但是看書之後發現,有些觀點不是自己以前認識的那樣,以前的認識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錯誤的。

若有學識的人,道德品質不好,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如美國高級智囊人物中就有一位畢業於南開大學的華人,因爲他熟悉我國的情況,又有很高的學識,才智超羣但卻品質惡劣,當上了蓬佩奧與特朗普的智囊人物,幫助他們制定了不少打擊我國的各種重要決策,因此,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必須是立德樹人。

心理學活動感悟心得2

阿德勒的心理學中認爲,人性一個重要的心理事實是人們對優越感和成功的追求。這種追求與人的自卑感有着直接的關聯。如果我們不感到自卑或自我感覺處於“下游”狀態,我們就不會有超越當下的願望。優越感與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現象的兩個方面。

人不能脫離的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構建於社會這個大屬性之中,個體的生活方式及內心追求優越感的驅動,又圍繞着個人的社會情感與社會屬性所展開。

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都是爲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於社會中,適應社會的理想與變化做好準備,在孩子受教育的同時,我們應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心理,觀察他不同心態及行爲的變化,幫助他更好的成長。

因爲當孩子的優越感得不到體現時,就會產生自卑感,兩者通常按照一定的規律依次再現。過度的自卑感會激起兒童膨脹的野心,而這種野心有時又會毒害他的心靈,使他永不安分。

由於受到了野心的過分澆灌,這種不安分不會結出任何果實,因此,它並不會導致有意義的行爲。這種野心又與個體的性格怪癖相互糾纏,從而不斷地刺激兒童自身,使他變得更加敏感,很容易動怒或實施傷害行爲,並最終走向過度的自卑。

當處於社會這個大環境中時,兒童對世界的'認知並不取決於客觀的事實或情況,而取決於兒童看待和判斷事實或情境的方式。決定他們行爲方向的是他們對事實的看法,而不是事實本身。這種心理非常重要,因爲對事實的看法是我們行動的基礎,也是我們人格構建的基礎。那麼這時,社會情感就影響着孩子對整個世界的認知與判斷,這樣的認知又會進一步反應到他的行爲上。

與此同時,人是羣居動物,一個人的優越感的正確發展通常體現在他的社會屬性當中,但假如沒有社會情感的話,人的其他能力,如理解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與世隔絕的人根本不需要邏輯,或可以說他對邏輯的需要並不會比一個動物多。另一方面,一個人要想始終和他人進行接觸和交往,就必須運用語言、邏輯和常識,所以他必須使自己的社會情感得到發展。所有邏輯思考的最終目的也正在於此。

心理學活動感悟心得 第2張
  

兒童的發展既不是由天賦決定,也不是由客觀環境決定;兒童對客觀現實的看法和他們與客觀現實的關係纔是兒童發展的決定因素。我們的教育也正是服務於此,幫助兒童正確的調整他的社會情感認知,從而使他更好的去發展自己的社會屬性。

那麼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就要留意我們灌輸給孩子的是一種怎樣的心智模式,是成長型心智模式還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當我們表揚一個孩子聰明,棒,真厲害,就相當於再表揚他的天賦,而不是努力,那麼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畏懼挑戰,因爲只要當他完成不了這個任務時,他的優越感就會受到打擊,同時就產生了一種自卑感,還有可能謊報成績,影響到長期發展,這是一種固定的心智模式,把孩子用天賦框住了。

相反,對於那些被表揚努力的孩子,他會覺得努力是更有價值的。大家更認可的是他的努力,而不是他有多聰明、多有天賦,所以,他會更喜歡選擇難的題目。因爲難的題目才需要更多努力,那他越努力,不就越有價值了嗎?所以,被誇努力的孩子,會比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更可能迎接挑戰。

心理學的目的在於瞭解一個人怎樣運用他自己的印象和經驗。或者說,心理學就是要了解人們據以行動和對刺激作出反應的感知圖式,瞭解人們怎樣看待刺激、怎樣對刺激作出反應和怎樣運用它們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因此,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更好的去運用心理學,瞭解孩子,激發孩子實現自己,纔是關鍵。

心理學活動感悟心得3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爲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那時,我剛從事教育工作只有半年並且擔任了班主任,有時候真的茫然無措,不知道怎麼去管理。所以我經常會板着臉,要樹威信,直到有一天,我從孩子的日記中看到了:“鄭老師極少笑,要是能夠多一些微笑,就更美了。有時候想跟老師多說一句話都不敢”。

當我們班得到流動紅旗,獲得“先進班集體”榮譽稱號時,楊老師的臉依然那麼嚴肅,似乎這些蒙譽的得來本來就是應該的:當我們做錯了事,鄭老師的臉還是那麼嚴肅,但嚴肅中更多的是斥責。

心理學活動感悟心得 第3張
  

雖然我們知道鄭老師都是爲了我們好,但是她爲什麼總是不笑一笑呢?”當看到學生的這篇日記時,我感到有根無形的鞭子在抽打着我的心靈。我也何嘗不想“一笑泯思仇“呢?但是又很害怕一“笑“會讓學生爬到我頭上來,班級紀律就會鬆散。

那讀了這本書之後,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現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很瓶愧的是,爲了樹立自己的成嚴,而吝告於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爲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爲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標籤: 感悟 心理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v7r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