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國小教學隨筆集錦15篇

國小教學隨筆集錦15篇

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教學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教學隨筆集錦15篇

國小教學隨筆1

一、“感”鳥

首先從大的方面讓學生了解鳥與人類的關係,此環節中我出示多媒體課件,體現出鳥——人類——大自然之間的聯繫。其次以放影片方式展示不同種類的鳥讓學生認識、掌握鳥的外形特徵,如橢圓的身體、長長的尾巴、漂亮的羽毛等等,爲下一步製作做好鋪墊。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畫面深深感受了鳥。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對鳥有了人性化的認識,鳥是人類的朋友,它也有人類樣式的生活和情感。通過感鳥也對鳥的結構、特點也有了整體的瞭解。

二、“談”鳥

感悟之餘就是運用什麼方法、什麼材料去表現鳥,教師這一步可以先出示自己製作好的紙筒,請同學討論用老師手中的紙筒怎樣製作出一隻漂亮的小鳥,學生自由發言,通過交流學生不難總結出,剪、刻、折、裝飾的技法就能很快的完成一隻小鳥。鳥是人類的朋友,是森林的保護神,你準備怎樣體現鳥是人類的朋友呢?小組討論,全班進行交流,通過談論學生都有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如有的學生說我可以做一隻能揹着書包踏着滑板車的小鳥,這樣小鳥就和我一樣,天天上學、放學,我們就可以成爲好夥伴了;有的學生說我要做一隻頭戴軍帽手拿寶劍和盾牌的小鳥給他起名叫森林小衛士,這樣他就可以維護生態平衡,保護我們美麗的大自然了;還有的學生說我要做一隻手拿小花傘身穿漂亮衣服在林中漫步的小鳥。通過談鳥打開了學生的設計思路,爲下一步的製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做”鳥

感鳥、談鳥最終還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變爲現實,那就要動手製作。在本課中對於製作我採用的是小組合作的形式,教師可用多媒體簡單展示紙筒小鳥的製作步驟,如捲筒、剪尾巴、翅膀、眼睛等,接下來組員討論確定自己的製作主題,組長分工,組員齊努力完成自己的美術作品。在學生製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製作的一些好的想法介紹給大家,如有的同學想到了要給小鳥製作一個漂亮的環境、有的.同學能聯繫以前所學的小傘知識,給小鳥撐起一把漂亮的小花傘等等,通過教師語言的點撥,又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間。

四、“說”鳥

通過次環節,旨在讓學生解說自己的創作意圖及製作技巧和技法,讓全班學生通過交流共同提高。讓每個小組選一名組員對本組作品進行解說,如有的小組爲自己的作品寫了這樣的解說詞:在茂密的森林裏,蟲害氾濫,我們小組製作的是一隻手拿紅纓槍,頭戴皇冠,身穿鎧甲,拖着長長尾巴的森林衛士,在色彩方面我們選了紅黃綠作爲主色調,使作品更醒目,豔麗,特別是他那用紅黃綠製作的大尾巴,除了有灑脫、輕盈的美感外可以當作裝載物品的工具,可以把殺死的害蟲帶回家給小鳥吃。通過自己的解說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作品除了美觀以外的更深刻的作品內涵。

五、“評”鳥

評價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意識及語言組織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靈丹妙藥,爲了更好的幫助學生參與評價,我特意設計了最佳創意獎、最佳色彩搭配獎、最佳合作獎、最佳發言獎、最佳提問之以獎等。要求全班7個小組都能積極針對作品從優點和不足兩方面發表自己的意見,此環節學生們進行得可謂緊張激烈,如有的同學在評價森林小衛士時說:這件作品想法很好,把小鳥比喻座小衛士,拿着紅纓槍保護着美麗的大自然,作品很醒目,但色彩感覺太豔麗,如果是小衛士色彩應該在莊重些會更好,作品在製作上還應該更精細寫這樣就更完美了。就這樣在學生的你一言我一語中評出了最佳創意獎是“森林小衛士”、“T形臺上”由於色彩搭配精美製作細膩包攬了最佳色彩搭配獎和最佳合作獎。這就是美術課充滿激情與挑戰,充滿自由與歡樂的美術課。

六、觀鳥

帶領學生手持作品,走出教室,把製作的小鳥放在樹杈上,一起觀賞。時不時還飛來幾隻真的小鳥,有學生開玩笑說:“嚇壞它們了,什麼鳥這麼漂亮啊!”同學們都開心地笑了。看着他們愉快的表情,作爲老師還有什麼奢求的呢!

以上是我在上課中的點滴體會,在授課過程中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撰此文旨拋磚引玉,希望各位在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多提寶貴意見。

國小教學隨筆2

前些天,去他校上公開課時,排在我前面的一位老師,爲了激勵孩子們在課堂上積極表現,允諾給孩子們一些精緻小巧的記事本。而待到我上課時,孩子們仍意猶未盡,紛紛圍着我:“老師,如果我這堂課好好表現,你會給我們什麼獎勵啊?”

我不由地愣了,我從來沒有想過孩子們會主動提出這個要求,況且學生上課學習不也正是理所當然的事嗎?我不由地脫口而出:“爲什麼還要獎勵呢?上公開課是多麼難得的學習機會啊,你們不僅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知識,還能得到鍛鍊,如果表現好,老師自然會大大表揚你的……”孩子們並不能理解我的用心,一聽到沒有獎勵,他們嘆了口氣,一臉失落地望着我,甚至已有個別孩子不情願去上課了,一旁的主任見此,趕忙“救火”:“有獎勵,認真表現的都有。”孩子們瞬間興高采烈……

而在即將上課時,也不時有孩子對我說:“老師,你看我坐得多直,學習工具老早都準備好了,你一定別忘了給我獎勵啊!”他們人小鬼大的模樣讓我忍俊不禁。

其實,這些孩子的要求並不高,一個小本子、一塊橡皮、一支筆都能讓他們欣喜滿足,可看那一張張稚嫩的小臉,目光中流露的鮮少是對知識的渴望,他們對老師的表揚肯定也不以爲意,他們嚮往的只是一個個小小的物品……這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

平日裏,爲了激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也會對錶現良好的孩子進行獎勵:每週對錶現優秀的小組分發精美的明信片,對平日裏表現突出的班幹部發嶄新的作業本,對期末考試成績優異、進步突出的孩子贈送筆記本……這些小小的獎勵,在我和孩子們看來更多的是一種肯定,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有了精神上的動力,孩子們不斷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努力向前。

物質獎勵,重在激勵,而非物質本身。當放大了“物質”,孩子漸漸會感受不到獲取新知的快樂,視野漸漸狹隘,目光侷限於物質本身,而忽略了精神的需求,這樣過早功利化的心態不由得讓人心生悲涼。

今後在實行物質獎勵時,我要明確告訴孩子最可貴的.是你學到了知識,你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與欣賞,你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你做了件有意義的事……而非得到了一樣物品。物質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但心靈上的富足、充實、愉悅纔是最終的目的,它們比具體實際的物質更有價值,更值得我們爲之付出努力。

國小教學隨筆3

最近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變得活潑了,膽子大了,課堂變得活躍了,學生都敢於提問,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是,我們卻常常看到這樣的境頭:當一個學生的發言還沒完,旁邊的學生卻高高地舉起了手,大聲嚷到:“老師,我來,我來……”當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餘舉手的同學都異口同聲地嘆起氣來,垂頭喪氣,根本顧不了聽講;當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學生卻在旁若無人地幹着自己的事……

凡此種種,不由得引人深思。自古以來,培養學生傾聽能力和品質一直是我國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無不強調“聽”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可惜的是近年在反對傳授式教學的背景下,人們在儘量迴避“用心聽講”的字眼,甚至面對學生是否用心聽講也難以有適當要求了,導致有的學生養成了不願聽講、不會聽講的習慣。學不會傾聽,如何學會思考?如何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張揚個性不代表可以肆意插嘴,民主平等也不代表可以無視紀律。

那麼,我們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讓學生正確表現,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呢?

一、明確目標,引導傾聽

國小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因而課堂上常常是學生在回答問題,另外的同學卻在幹別的事情……因爲他們覺得自己沒事可做,認爲這不關他的事,教師這時應該給學生明確的目標,這部分學生應該幹什麼,告訴他們“聽”也是目標,在“聽”中學生能發現更多的問題,在“聽”中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總會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強調:聽與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明白,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說要大膽,聽要專心,老師欣賞積極發言的同學,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同學,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踊躍發表自己的見解,那纔是最好的學生。我經常會說:“請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思考他說得怎麼樣?”“誰還有補充嗎?”“誰還有更好的意見?”等。學生只有認真傾聽別人的答題後,纔不至於使自己的答案與別人雷同。

二、創設情境,樂於傾聽

事實上,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是不可能的。現代心理學證實,即使同一個人,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時間長短及注意點分佈情況也不同。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於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但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新教材中引入了許多國小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

三、恰當評價,鼓勵傾聽

“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學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金科玉律。”(蘇霍姆林斯基)社會心理學家也認爲,受人讚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聽”的培養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讚揚,讓學生能夠品嚐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如我經常會說:“你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這麼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大家看,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個眼神,一句讚揚,一個微笑,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我們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課堂上學生怎麼會不認真聽講呢?

國小教學隨筆4

教育觀是教育思想認識的基石,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出發點。教育觀念對教育改革具有先導性和前瞻性。列寧指出:“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創造客觀世界。”教育觀念的先導性表現在教育觀念對教育實踐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改變着教育的面貌,決定着教育的成敗。先進的教育觀念產生積極的教育行爲,使教育獲得成功;而落後的教育觀念則產生消極的教育行爲,導致教育的失敗,甚至傷害到我們的學生。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就有什麼樣的教育行爲,在新課程投入實驗的推行中,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勢在必行。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

現代教育是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而主體教育是以人爲本的`教育,是“要在人的內心和行爲兩個方面同時造就一個人,造就一個不同於以前人的、獨立自主的、有熱情、有個性、有尊嚴、有責任心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是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教育只是通過主體,爲了主體,在主體之間進行的一種精神交流和對話,關注的是整個人生世界的意義”。因此,學生的發展是主體意識的覺醒和主體能力的提高。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和主體能力的提高會使學生主動尋找、充分、自由、全面的發展。

在現代教育中,教師要盡最大努力去喚醒和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引導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全國特級教師支玉桓的教學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他沒有過多地講解課文內容,而是通過學生朗讀,教師指導朗讀、範讀、帶讀、欣賞和鼓勵朗讀等方法,激活學生朗讀興趣,喚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朗讀質量,使學生進了情景,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老師。可以這樣說,當今社會,凡是注重發揮、調動、培養和提高學生主體性的教育都是進步的,有價值的教育;凡是壓抑學生主體性的教育都是落後、有害的教育。

面向全體,關心尊重每個學生

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基礎教育的基礎性,決定了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育,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

首先正視學生的差異。不同階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髮展具有明顯的差異性。與成人相比較,學生有着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有着獨特的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必須正視學生與成人間的巨大差異,探求符合其特點的教育方式,不壓抑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健康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他又說:“天賦爲每一個正常的頭腦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個人都能成爲創造者。”每一個學生都是與衆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花有花的香,樹有樹的美,晴有暗的麗,雨有雨的趣。學生作爲被教育的對象,更是如此。當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從內心欣賞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那麼,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其次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關心尊重學生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是風平浪靜的日子裏的一種揚帆遠航的動力。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教師必須承認並尊重這種差異,使各種類型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在優秀教師的眼中,學校沒有“差生”,只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這樣的學生要特別的關心尊重。如果像~塊用舊抹布放在一邊,置之不理,那就是用錯誤對待錯誤了。

現代教育觀念是一個不斷髮展的觀念。只有不斷適應時代要求、積極投入全面推行新課程的偉大實踐,從教育、教學的實踐問題出發,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全面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才能迎接對世紀的挑戰。

國小教學隨筆5

好動是小孩子的天性,以多年的體育課堂教學經驗,自認爲帶一年級的體育教學應該能綽綽有餘,對剛入學一年級新生的課堂紀律的要求不能太高,學生上課時有些小吵小鬧也無可厚非,反而能營造出一種熱鬧、活躍的課堂氛圍。可是經過這幾周的觀察,我發現體育課堂上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狀況。

很多時候上課前跟學生講好的一些要求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學生只能聽一會兒,一走、一動、或者一到操場上就全變味了,比如在教室集合排隊的時候我要求腳併攏、手貼緊、嘴閉緊。走的時候要眼看前方,緊跟隊伍、不能碰到別的同學、不能講話等。很多同學做的都很不錯,可是等帶他們去操場路上的時候就亂了,隊形散了,跟不上隊的,說話的,和別的同學玩耍的,搞的經常有學生在打“小報告”。老師:他推我,老師:他踢我等等。這些問題經常讓我哭笑不得,有的時候從教室到操場的路上我甚至需要走走停停,整好幾次隊伍。一節課的時間只有四十分鐘,我在集合整隊的時間就用去了四分之一有些班級甚至更多。那麼還有多少時間讓我用來進行其他內容呢!

七八歲的小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難長時間的集中,如果在紀律方面浪費的時間太多,那麼在教學環節就會有大量的重複的練習,學生肯定會產生厭煩的情緒,時間久了孩子們還會喜歡體育課嗎?還會喜歡體育運動麼?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開始思考自己應該如何對課堂紀律進行管理。

俗話說:“要上好一節課,不是看你老師怎樣表演,而是看老師的課堂管理和學生的配合”。老師的`寬容是育人的前題,教師要用一顆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的心去融洽師生關係。其次,教師對學生要熱情教誨,以情感人。在教學中,教師要融入到學生當中,和學生一起做練習、一起玩遊戲,成爲他們中的一員,而不是做個旁觀者。要用語言,用行動,去引導、去講解、去溝通,關注他們的點滴進步,堅持不懈的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尤其是體育課的習慣教育,如集合時要求快、靜、齊;報數時要求聲音洪亮,快速連續。用寬容的心走進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

國小教學隨筆6

數學課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啓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爲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國小教育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國小每堂課都十分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國小一年級的學生處於初級階段,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爲重要,可以使學生到中學學習時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應要求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改變學習的無序狀態。

2、逐步養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

3、養成上課主動聽講,不做小動作,不交頭接耳。

4、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課外閱讀量決定着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

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使學生把讀書作爲一種人生樂趣,一生以書爲友。

二、轉換課堂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知識含量

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一年級學生在認知能力方面有了相當的發展,求知慾特別旺盛。他們不滿足於課堂上拖沓的節奏和單一教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發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活動,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爲進入高年級打好基石、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決定學生到高年級後能否很快適應的主要因素。

1、首先在觀念上要爲學生灌輸獨立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和教師一樣是獨立的個體,學習是自己的職責,自己要爲自己行爲負責,一分勤勞一分收穫。

2、加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捨得放,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而不是當教師放手後無所適從。要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大教學密度,增加練習數量,真正做到精講多練,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些獨立,少些依附。

3、把教育的觸覺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從國小會樂觀積極地對待學習,增強自信心,積極地面對困難,切忌在國小階段就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我想,當每個清晨國小生睡眼惺忪,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說:我想上學,竊以爲那纔是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功。

國小教學隨筆7

教師專業發展,朱永新教授總結爲“吉祥三寶”。即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由此看來,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專業寫作,是優秀教師必備素養。

朱教授爲了鼓勵新教育教師專業寫作,在教育在線網站發佈了一則保險條例:每日三醒吾身,寫千字文一篇。十年後持3650篇千字文(計三百六十萬字)來本公司。如投保人自感十年後未能躋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賠百。

看似帶有玩笑的廣告,日後影響了一大批草根教師走上寫作之路,加快了專業化發展進程,成就幸福生活。

教師專業寫作需要克服畏難情緒。最怕還沒開始,就先把自己給打敗了。“不會寫”、“寫不好”、“多年沒有拿筆了”等等藉口統統冒出來了。要相信,寫作並不神祕,更不可怕,只要拿起筆來寫,漸漸地你會發現,寫作也並不是想象的那麼難,在寫作中寫作能力逐漸提高。

有了寫作得衝動,就不顧一切的去寫,千萬不能等,一等,這點“火花”,這點意志就消磨掉了。

這裏引用張志公先生關於學寫作的一段話:一般來說,學寫作大概要經歷這樣幾個過程。初學寫作的同志,開始階段總是苦於沒有話說,拿北京話來說就是“沒詞兒”。這反映出思路還打不開,寫作能力不高,缺乏鍛鍊,所以寫起文章鋪陳不開,需要發揮的東西也發揮不出來。在這個階段,最好大膽地、放手地寫,對於寫作不要懼怕,頭腦裏不要有框框,先放開再說(古人也有這樣的主張)。這樣做一個時期,手就逐漸放開了,也就有話可說了,而且總覺得想說的話很多。到了這個階段,許多人往往又不知如何下手,對於哪些話必須說,哪些話不必說,拿不準主意。這時候就需要鍛鍊把文章寫得簡要、精煉。所以,對於寫作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論,要看練習寫作的人,出在哪一個階段,具體情況如何。

“開始階段總是苦於沒有話說”這是所有初學寫作的'人的感受,老師開始寫作同樣有這樣的感受。四年前,我決定寫作時,經常感到無話可說,沒有內容可寫。但是,從第一天開始寫隨筆,我立誓寫下去,不管好壞,先動起手來。一段時間下來,文章得到網友的鼓勵,信心來了,思路漸漸打開,要寫的內容一下多了起來:每天和學生在一起,有的是故事,孩子天生就是創造故事的人。這個孩子爲什麼貪玩,那個孩子爲什麼熱心,“問題生”的問題怎麼形成的,如何轉變……一節課上得好壞,爲什麼,需要反思總結。好,好在哪裏;不好,又不好在哪裏。多問幾個爲什麼,要寫的內容就有了。總之,只要留心觀察,善於發現,有的是內容寫。一個學期下來,不害怕寫作裏。相反,由於家長的需要、網友的鼓勵,慢慢地寫作成了內心需要,成爲一種習慣。

突破了第一階段,會出現像張志公先生所說的“對於哪些話必須說,哪些話不必說,拿不準主意。”這是寫好的問題。從我有限的經歷看,專業寫作,主要寫的是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發生的事情,主要以案例爲主,多寫短文,這樣容易上手,也容易寫好。我的隨筆日記大多采取先把要寫的事情過程寫清楚、寫具體,然後寫一寫通過這件事的看法、想法,以及給自己或他人有哪些借鑑。比如:我在班級嘗試改變問候語。首先,我先介紹如何產生這一想法的;嘗試運用中學生的表現如何;實施中遇到哪些問題,如何改進的;實施後帶來哪些好處等,一一寫下來,就OK了。之後,我把這篇文章投給《國小語文教學》雜誌,竟然發表了。

要寫好,必須行動,“我手寫我行”,只有在寫中才能寫好。那麼,這裏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就是寫作時間從哪兒來?不解決這一問題,寫作就是一句空話。要解決這個問題,先要澄清一個認識,爲什麼寫?專業寫作除了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外,我覺得專業寫作,能帶來快樂,提高幸福指數。寫作是個漸變的過程,從開始的畏懼,到逐漸喜愛,再到寫好,得到認可。這一過程充滿神奇,令人興奮。每當文章受到他人的肯定,獲獎、公開發表時,就是最幸福的時刻。

爲幸福的事情,不會沒有時間,就像熱戀中男女,一方邀約時,另一方會欣然應約,總會想方設法地找時間。時間是靠擠出來的,只要善擠,每天千字文完全可能。

再舉一個例子:蘇霍姆林斯基是享譽全球的教育家。他沒有很高的學歷,17歲國中畢業後,只經過一年的師資培訓班的學習,他當上了農村的國小教師。然而,他堅守理想,堅持學習,在35年的教育生涯裏,他一直堅持每天早晨5點——8點從事寫作,白天去課堂上課、聽課、當班主任,晚上整理筆記,思考一天工作中的問題。這一寫,一生中寫了40本書,600多篇論文,1000多篇共兒童閱讀的童話、故事和短片小說。

國小教學隨筆8

一直以來,音樂歌曲課被稱爲副課,特別是個別地方學校更認爲音樂歌曲課是可有可無的課目。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以及音樂歌曲在發展學生智力等方面所發揮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們對音樂歌曲課越來越刮目相看。而作爲一名音樂歌曲教師如何不負衆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最大限度地讓音樂歌曲放射出它應有的光彩,這是我在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與實驗的課題。我發現影響上好一節音樂歌曲課的因素雖然很多,但以下這幾方面更不容忽視。

一、師生對音樂歌曲課的認識態度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之一

常言道: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作爲老師首先要重視自己的'課堂教學,要自尊自愛,對任何一節課都要一絲不苟,認真負責,使學生無形中受到感染和影響。針對那些態度不端正的學生,老師要了解學生,把握他們的思想脈博。否則,只一味地想怎麼設計課堂教學花樣,只能抓住學生一時的心,卻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改變對音樂歌曲課的態度。所以一旦發現有學習不端正的學生,我就利用上課幾分鐘的時間讓大家討論:音樂歌曲課到底有什麼作用?音樂歌曲課究竟會給同學們帶來什麼?沒有音樂歌曲課會怎樣?同學們馬上七嘴八舌,大講特講其好處所在。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了老師工作的意義,也使他們更多更好地知道學好這門課的意義,從而自覺自願的完成學習任務。

二、課堂上老師的誇獎與鼓勵也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在實際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實驗發現:同樣的班級,如果這節課我鼓勵讚揚的話語多了適當了,學生的情緒便會異常地高漲,他們的行爲也會與我緊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幾個所謂的調皮學生身上,批評多了,學生唱歌的情緒馬上讓人覺得無精打采,心不在焉。這一點特別是在年齡較小的年級表現尤其明顯。比如學習《四季童趣》這首歌曲,節奏較難:除了切分節奏,還有全音符八分音符多次的交替出現。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我除了採用各種教唱的方法之外,重點放在給學生心理暗示上,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整個教唱過程中,我時不時地讚揚激勵他們:“你們真棒,這麼難唱的句子都難不住你們,老師真爲你們的聰明能幹興!”“你們的聲音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再欣賞一遍!”“你們願意吸收老師加入你們的合唱隊嗎?”一節課下來,不但不覺得累,反而會讓你身心愉悅興致更高。無數次的實驗證明:越是輕鬆有趣的教學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效果也就越好。當然必要的批評也要有,不過要考慮課堂氣氛及學生的承受能力,講究語言藝術

三、音樂歌曲老師不僅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而且還是美的傳播者

在實際教學中,我不只一次地發現:當我身體不舒服,精神面貌欠佳時,學生上課也是懶洋洋的,歌唱時很難進入狀態。同樣的班級,當我富有激情地和他們一起活動,一起唱時,學生不僅學的快,對作品的理解也到位。同時,我和其他老師交流中都發現,學生把音樂歌曲老師當成了美的標準。音樂歌曲老師會跳舞,言談舉止美觀大方;音樂歌曲老師會唱歌,聲音美;音樂歌曲老師會彈琴,很讓人着迷;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對象。所以,作爲音樂歌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使學生從老師這裏不僅能學到書本知識,還能感受到美的薰陶。

國小教學隨筆9

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焦村中心學校 王章蓮

[習題]:

1、教材上有這樣一道習題:一個包裝盒,從裏面量長是28釐米,寬20釐米,體積是11。76立方分米,爸爸想用它包裝長25釐米,寬16釐米,高18釐米的玻璃器皿,是否可以裝得下?

[分析]:大部分學生都有這樣的思維定勢:與體積有關的問題只要算出它們的體積就行了,因此大部分學生可能會根據體積的關係來考慮。

師:你們認爲怎麼判斷是否可以裝得下?

生:應該比它們的體積。

生:只要包裝盒的體積比玻璃器皿的體積大,就能裝得下。

生:先算出玻璃器皿的體積:25*16*18=7200立方厘米,再和包裝盒的體積進行比較,11。76立方分米=11760立方厘米,包裝盒的體積大於玻璃器皿的體積能裝得下。

[分析]:

教材上爲學生提供的問題正好可以用體積的關係來進行判斷,但在很多情況下,依靠這種關係進行判斷卻無法得到正確的結果,如何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呢?針對學生思維出現的障礙,我又出示了以下題目:

[習題]:

2、一個長方體紙盒,長、寬、高分別是7釐米、5釐米、4釐米,它能否裝得下一個棱長是5釐米的'玻璃器皿?

由於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很多學生馬上想到了比較兩個物體的體積,並列出了算式,得出能裝得下的結論。真得能裝得下嗎?我又將問題拋給了學生。

生:能裝得下,因爲紙盒的體積比玻璃器皿的體積大。

生:裝不下,紙盒的高好像不夠長。

生:裝不下,玻璃器皿的高有5釐米,而紙盒的高只有4釐米。

師:紙盒的體積不是比玻璃器皿的體積大嗎?

生:體積大不一定就能裝得下。

生:只比體積還不行,還要看它們的長、寬、高。

生:只要紙盒的長、寬、高比玻璃器皿的長就裝得下。

生:一樣長也行。

生:這道題不用計算,只要比一比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就知道裝不下了。

師:看來,判斷一個紙盒能否裝得下,不能只看體積喲!那第一題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呢?

生:比兩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生:先算出紙盒的高,再進行比較。

生:先用紙盒的體積除以它們的底面積,算出高是21釐米,紙盒的長寬高都比玻璃器皿的長寬高要大,所以裝得下。

[分析]:

經過一正一反兩道題的判斷,學生的思維受到了衝擊,原有的認識有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少學生已經認識到不能完全根據兩個物體的體積進行判斷,還要根據它們長、寬、高的關係進行判斷。但學生現在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如何讓學生比較深入的把握這類問題的本質呢?我又拋出了另一道題:

[習題]:

3、一個長方體紙盒,長、寬、高分別是6釐米、4釐米、5釐米,如果將棱長是2釐米的小禮盒將裝進去,最多能裝多少個?

生:大體積除以小體積,正好可以裝15個。

生:應該裝不下這麼多,高不夠長。

生:不能只看體積,還要看高的長度。

生:高的長度只能裝兩個,所以高只能看成4釐米。這樣就是6*4*4=96,只能裝12個。

生:還可以這樣看,長能放3個,寬能放2個,最下面一層就可以放6個,高只能放2層,最多隻能裝12個。

[分析]:

碰到類似的問題,學生不由的想到用大體積除以小體積,通常情況下,用這樣的方法完全可以解決問題,但只能限於長、寬、高都附合條件的狀態,大部分情況下,這樣的方法是行不能的,如何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只有通過練習讓學生髮現其中的矛盾,從而自主發現這並不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好方法,要解決這類問題,必須考慮兩個物體長、寬、高的關係,通過它們的關係去解決問題,這纔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好辦法。

其實,在學生的各種練習中,像這樣比較類似的問題有許多,但平時都是將它們獨立完成,很少深入其中,進行類比,發現本質問題,如果每天在教學前都能提前瀏覽學生的練習的題型,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這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是大有好處的,那麼教師不斷地講,學生不停地錯的問題也會得以避免。

國小教學隨筆10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潛力,閱讀潛力,寫作潛力,口語交際潛力。使他們構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作爲重中之重。

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必須的感情色彩,豐富的內涵。花能使你百花盛開,那是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能使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讓你感覺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豔麗芬芳,熱情似火。百合與玫瑰僅僅是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一樣的刺激、感受。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就是唯有我們的母語纔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以美的享受。都會是你產生豐富的聯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爲一位語文教師,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它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讓孩子們盡情享受語言文字給他們帶來的歡樂,用孩子們特有的童音,用他們特有的理解,讓他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肩負的職責。

國小教學隨筆11

看了《小孩不笨》這部電影有幾天了,但他們裏面的一些獨白現在想起來還記憶憂心。

比如說“蘋果雖然爛了,可把爛的部分去掉,還是好蘋果,如果仍掉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一個孩子肯定有他的優點,同時有他的缺點,如果作爲家長總是強化他的缺點,而忽略他的優點,這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就象電影中說的,孩子身上有兩個孩子,一個好孩子,一個壞孩子,如果有了壞孩子的影子,就放棄這個孩子,那當然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打敗壞孩子。使他成爲一個真正的好孩子。

還有“你的爸爸太愛你,也太不會愛你”“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兩句獨白,讓我想到了作爲父母我們應該瞭解怎樣的方法愛孩子,怎樣方法教育孩子纔是最適合我們自己的孩子。後半句也讓我想起了我們以前有一個校長說過的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其實,一個老師帶四,五十個學生,老師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輔導一段時間後,真的沒什麼長進的學生,說實在的,老師可能會放棄他,因爲老師覺得不能因爲一兩棵樹,而放棄一片樹林。但現在基本上每個家庭一個孩子,所以對孩子基本上至少是二對一。我們父母的精力是非常充沛的,時間是非常充裕的,所以無論我們的孩子有什麼缺點,或做的不對的地方,我們都要想方設法地幫他糾正。相信我們的孩子經過我們家長的努力後,真正消滅所有已經被認爲教不會的孩子。

再有“昨天晚上,看到爸爸的電腦出了問題,今天早上,他沒有把電腦帶去,我就花了點時間幫他修好,希望弄好電腦後,幫忙他完成工作。沒想到,送到辦公室給他,他並沒有感激我,還把我罵了一頓,有誰可以告訴我,我應該怎麼做,纔不會被罵呢?”

“媽媽呢,只會罵我,逼我。不管我做什麼事,在她眼裏永遠都是不對,不好的。記得剛上中一時,有一次,我搭錯了巴士,迷了路。回不了家,我好害怕。我找到了公用電話,打給爸爸,他說他在忙,沒空聽我電話。迷路的感覺好可怕。天黑了,我纔回到家裏,媽媽問也不問,就把我大罵了一頓,慢慢的,我知道這個家,只是讓我睡覺的地方,這個家雖然什麼都有,其實什麼都沒有。”

是啊,其實小孩要的真的很簡單,並不是大魚大肉,也不是穿名牌,他們只是想得到你的肯定和鼓勵,給他們信任和動力。人總是想得到別人認可、欣賞和讚揚的,但誰又能完全做到這一點,投去欣賞的目光和說出讚揚的話語呢?哪怕僅是一個微笑,一個掌聲,都能給人以無限的動力。孩子有做對的地方,我們作爲家長就應該及時的表揚他,給他鼓勵和支持。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我們也應該先問明原因,不應該不分青紅皁白就破口大罵,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委屈甚至使你這位家長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最後一句“今天付老師對我說他很痛心,我的華文測驗竟然拿了38分!他問我能怎麼幫我,我告訴他,楊學謙已經被鞭死了!“這句話其實體現出了楊學謙孩子對自己的否定。當然這種否定不是他自己希望的,是家長賦予的。長期在家長得不到表揚或贊同,自己做什麼都是不對的,久而久之,他自己也覺得我是不是真的這麼差,是不是真的一無是處呢。家長的長期否定導致自己對自己的全盤否定。試問,這樣的一個孩子還能進步嗎?他根本就沒有動力,沒有信心,也沒有資格去爭取進步。所以我們的孩子再差,但在我們家長面前我們還是要鼓勵他,還是要信任他,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我們也應該表揚他,說不定這一點點進步就是他以後前進的巨大動力。

看罷這部電影我又明白了,父母子女之間,連接他們的並不是責任,而是他們之間的愛。同時也明白了所謂的‘我是你的(父母/孩子)我瞭解你“什麼的只是一相情願。沒有溝通,就註定會產生衝突;沒有溝通,就失去了彼此瞭解的機會;沒有溝通,我們無法正確對待彼此的愛;沒有溝通,我們不知道對方在什麼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沒有溝通,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錯過的是什麼。

電影中這兩個家庭的.三個孩子,因爲忙而無法跟孩子交流,認爲拳打腳踢是管教的最好方法,卻不知道心和心的交流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傳遞愛的橋樑。他們只顧着自己的工作,只會打孩子,難道這就是管教孩子,這樣就是關心疼愛孩子嗎?舉個真實的例子,上個月我們學校開了個家長會,我要求每位學生都給自己的家長寫一封信,裝上信封。放在自己的桌子上,好讓家長一到就可以看到自己孩子寫給自己的一封信。家長會還是象往常一樣進行。接近尾聲到教師和家長交流環節時。有一位爸爸紅着臉走到我面前。其實他是兩個學生的家長。是對孿生兄弟。他告訴我,原來我們父母在孩子心中是這個樣子的。爸爸一天到晚就知道工作,上班,從不過問我們的功課,更談不上輔導。有時我們做錯事情了,他總是又罵又打。媽媽整天就知道搓麻將,心情好時給我們帶點好吃的,但萬一麻將輸了,心情不好時,總是找我們泄氣。基本上每週有一頓毒打。雖然毒打兩字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有誤用之嫌,但這就是孩子最真實的心聲。後來臨走時,那位爸爸,說,今天才知道,我們家長真的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回家一定好好反思。平時多跟他們溝通。

其實家長與孩子溝通是很必要的,那怎麼樣纔是正確的溝通方式呢

一:平等相處

孩子再小,也知道要爭取權利平等。在家裏,父母叫他做事情時常常會這樣說,“去把杯子拿來”,“把報紙拿來”,“趕快去彈鋼琴”。 雖然有時候孩子很願意去做這些事情,可是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反倒沒有動力了。我們“把杯子拿來”轉變成“幫媽媽把杯子拿來”,兩句話在成人聽起來可能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卻會有很大的不同。孩子雖小,但同樣不喜歡命令式口吻,喜歡受人委託。所以,每當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時,作爲孩子的養育者,如果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會在和孩子溝通時難以保持平等的地位,這樣,孩子就漸漸失去了與家長交流的願望。

二:學會傾聽孩子

孩子雖然可愛,但也有煩的時候。特別是小孩的話激不起家長興趣,或家長剛好心情不好時,往往會聽到一半就去幹別的事情去了,任由他自說自話。其實每當孩子跟父母說話時,父母應儘可能放下手頭上的事情,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說話,這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很在意聽他說話,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勵,會很願意說出自己心裏的感受

三:勿以親友做對比

有時候我們也會利用激將法去激發他的上進心。但我覺得對於孩子,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激將法還是少用爲好。因爲孩子那時的競爭慾望還相對薄弱。在比較時其實是在貶低自己的孩子。同樣有損他的自信心。比如說“你看,隔壁的小濤都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了,你怎麼還什麼都不會,”“你看,同你一起開始學鋼琴的你們班的小麗,鋼琴書都學到第二本了,你怎麼第一本還沒學完。”兒童由於抽象思維尚處於發展階段,所以在家經常嘮叨這種話,孩子聽了首先是心裏會不舒服,然後多聽了,他自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還以爲自己就是比不上別人,別人就是比我好,比我強。這樣下去,孩子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以後自己真的差別人一步時,他也會爲自己找理由了,反正從小就是他們比我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發展十分重要,如何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與孩子暢通無阻地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應該關注的問題。我們都如同電影裏的家長那樣愛自己的孩子,但我們應該找到最適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最正確有效的溝通方式,就象影片中的郝老師說的一樣,我們家長都必須找到那把適合孩子的鑰匙,這樣,任何緊閉着的大門都可以暢通無阻了。

國小教學隨筆12

驀然回首,一年的時間馬上就過去了,但我記憶優先的是,剛進七小的那一刻,學校領導讓我擔任一年級數學課。我心想一年級數學對我來說太容易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年級好難教呀。”

你們可知道,那天真可愛一年級孩子,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上所應該遵守的紀律。上課鈴響了,老師進到教室,他們也不知道該把書拿出來,坐好準備上課,而是需要老師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時間不覺已過了七、八分鐘。上不了幾分鐘,又有學生開始動了。然後又需要整頓紀律,剛開始我會批評搗蛋的學生,“某某同學,你在幹什麼?上課不許講話,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沒聽到課,還影響了別人嗎?”聽了我的話,我想如果是高年級的學生,一定會不好意思,馬上坐好了,可是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來講,這句話簡直是對牛彈琴,一點作用也沒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裏。我氣極了,叫他站起來聽,他卻用很無辜的眼神看着我。而這時,別的學生又坐不住了。。。。。。就是這樣在整頓紀律和教學知識相間的過程中度過的。一節課上下來,真是腰痠背痛,一個字“累”!想不到一年級這麼難教呀。

於是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一年級的課堂紀律,通過向我們的組長趙彩梅老師和其他老師討教經驗以及多次試驗,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被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糖果、獎狀等,用來獎給表現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有時做題目我會用小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後,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或者給他們一些小獎勵,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非常光榮,學習的積極性當然越來越有所提高。上課紀律一天天好起來了,我上課也覺得輕鬆多了,教學效果也不斷提高了,不知不覺中,我的收穫漸漸的多起來了。

此時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作爲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讚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國小教學隨筆13

翻開這個學期的工作筆記,斑斑駁駁,點點滴滴,感慨頗多,於是打開電腦,一一記下,陳列於前。

入行之前,想得比較簡單,認爲每天捧着一本書去教育學生,還算是單純。捫心自問,我熱愛教育工作,也想將這份工作當做事業來做。但現狀卻總是不盡如人意。有位專家說過:要想上一節課,要花三節課的時間去備。由此足見上好課之難,更何況現在多媒體的普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備哪怕一節常態課,都要花上不少的時間,更不用說公開課了。但這位專家肯定沒有帶過哪怕一節課,因爲如今的現狀是:衆多與教學工作無關的事務,牽扯、浪費了教師們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工作範圍越發模糊,甚至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我深恐有一天,空揹着“教師”的名,而害了一代學生。

本身早已過了憤青的年代,也不會陶醉到自認“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地步。我深知,自己的一些牢騷,許多同僚也都發過,不過我是寫在這裏,而他們是將其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這種工作現狀,我有些嘆息,他們早已習以爲常。我也深知,一些問題也並非個案,深居一隅的鄉村國小尚且如此,更遑論那些城市學校。我不過是一個小教師,更不會傻到去以一已之力去與這些潛規則所對抗,我所能做的,不過如此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吐槽和抱怨,夠嗎?

崔永元說過:抱怨也是建設性意見,可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能僅僅只是抱怨,而不去解決問題,這樣的抱怨看似尖刻、發人深醒,實則是一種懶惰和逃避。這也是爲什麼餘傑成不了魯迅的原因了。

換個角度看,其實一些事情的發生,是有它一定的原因的,我們需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再以積極的方式去解決它,我想,這比一味的抱怨更重要。再有就是,有些現狀的確只能靠時間去解決——師資力量缺少,從校長到教師,大家都是每週18節課,我能將負擔拋給其他同事嗎?當然不能,那麼一旦有了煩雜事,自然是大家都來背一些;現如今,國小教師隊伍中,女教師的比例越來越大,男教師是“物以稀爲貴”,註定要承擔一些額外的工作,不光是現在,以後的工作中,這將是一種趨勢,我們理應作好心理準備。

我不推卸責任,工作好不好,不能將原因一股腦推給外界,有句話講的好:人生就是打牌,別光指望着抓一手好牌,而應想着如何將一手爛牌打好。確實,我有時缺乏應變能力,沒有“危機處理”的經驗和意識,有時做事拖拉,導致小問題釀成大麻煩,晾成了大麻煩。這樣的自身問題,比外部原因更值得我去關注和改正。

《老子》有云: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刑,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先後相隨,恆也。生活在這個社會,我們總是處在各種各樣的.矛盾之中,需要做出各種選擇。但世界本來就是陰陽相生而成,許多矛盾的兩面本就是相輔相成的,矛盾自然也是必然,而我傾向的,就是在這自然的矛盾中,找到一個生存的最佳點,一言蔽之曰“衡”。儘量做到兼顧,所謂“遊刃有餘”,是我所最嚮往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想,自己會學着調整,改正自己的做事方法,這比吐槽恐怕更重要。

國小教學隨筆14

在大班額的情況下分組式教學勢在必行,但怎麼分組是個技術活。

許多專家、教師倡議的是平衡小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質,家庭背景,性別等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採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將內向的同學與善談外向的同學組合,將成績偏差的與成績較好的學生組合,併兼顧男女比例,以保證學生能夠最大限度的互補,互相幫助,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這種分組方法比較深入人心,從理論層面上講是科學合理的。

但是,鮮有人知道它的執行難度和侷限性。首先,就是各組之間的管理組織困難。老師想要長期做到公平合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得不首先培養一批有毅力、處事公義的組長幫助組織教學並及時統計各組間競爭結果的數據,這個過程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實在太大了,沒有多少老師會堅持下去。試聯想在黨紀國法高壓限制下仍然層出不窮的貪官污吏事件,官員們可大都是社會精英啊,他們尚且如此不值得人民信任,何況身處社會底層的百姓的兒女們,有多少敢讓老師放心交託任務呢?

第二,組內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有效提升。那些學習成績處於中下層的學生,根本就不是什麼學不會需要幫助的類型。他們往往智力更好、反應更機敏,就是“兩天打魚三天篩網”,惰性特別強,單調枯燥的學習任務他們能逃避就逃避。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得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感染力才能帶得動他們啊!

第三,壞習慣強大的學生具有更強的負面影響力。在老師佈置任務時,積極參與的往往是那些性格溫和習慣良好的學生,他們幾乎包攬了絕大部分的小組合作任務,其餘的組員們也不全是不願意幹,而是時間利用效率極低,半天也弄不出個像樣的小小成果,太耽誤事兒了。久而久之,他們乾脆就退居二線,做些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他們對學習以外的信息量倒是極其豐富,聊個八卦、傳播點同學間的小祕密那是講的眉飛色舞,不一會兒就把組內的“軍心”給動搖了。

爲解決這個問題,我在將班級分成了八個平衡小組之後,很快又確定了分層小組。我根據學生成績將他們分成A,B,C三大層,每層兩個小組。每一次佈置任務時,我是分三個層次要求的。每一次統計把關的結果時,我很容易就能找出來各層裏那些未完成任務的名單,對他們及時進行督促或者批評。在平衡小組裏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懈怠型學生就不那麼容易矇混過關了。那些曾經想破罐破摔的學生也不得不動起來。我給他們佈置的任務不多,只要他們肯幹一定會完成。如果他們不懂,那就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平衡小組裏成績好的學生求問。注意,這可是他們自己主動求知的過程,比起被動接受輔導或幫助來說,效果絕對不一樣。這種分組教學法我已經堅持了兩年,班級成績的確在節節攀升,而且這種分組法也更有利於班級形成互幫互助的和諧氛圍。

所以,根據我們學校生源質量差異太大的學情,我堅持“分層小組”爲主,“平衡小組”爲輔的分組教學法。

國小教學隨筆15

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由於過於注重教學邏輯和知識的傳授,而導致課堂氣氛壓抑,學生乏味無趣,教學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實上好一節好的數學課,讓學生聽得有趣、學得輕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教師在課堂的開頭導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課堂的開頭導入好了,就能高度激發學生的'求知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整個課堂非常的活躍。那麼怎樣導入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我認爲數學課的導入最好是走近國小生的生活,從他們身邊的一些事例出發,或者設置一些題型、或引用一些數字、或改編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然後進行教學,學生易於接受、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能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特別好。

我們的數學源於生活用於豐富多彩的生活,或許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數學導入方法,有善於設疑者、有喜于歸納者、有慣於直奔主題者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學數學最終還要回歸到生活中去,用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越接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學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當然我們的教學效果就越好,學生也能夠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樂趣。

解決實際問題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着教師走,而應是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語,把自己視爲學生中的一員,這樣,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隨時調整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設計和組織後續的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數學問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國小生問題解決的質量,使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w77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