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職場 >

高薪貧困症一種高收入者愛得病

高薪貧困症一種高收入者愛得病

這個月的薪水怎麼又花完了?雖然有高薪高職,月入輕鬆過萬,但依然無法滿足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消費慾望,曾經,這樣一羣白領被稱爲“高薪貧困族”。如今,職場又現另類“高薪貧困症”,雖然在外人看來收入不菲,但心中卻有很多忐忑,不僅沒有成就感和價值感,更時不時有“如果我不做這份工作,我還能做什麼?”的焦慮。

高薪貧困症一種高收入者愛得病

第一類:高薪水,高消費,高收入滿足不了高消費。

“這個月我又只剩下一千元了。”在廣告公司做創意策劃的Sunny無奈地笑笑,有時候連她自己都很困惑,“薪水也不少,怎麼這麼不經花?”3年前,Sunny從名校畢業後順利進入了一家知名廣告公司工作,憑藉出色的能力兩次跳槽“漲身價”,如今每個月的薪資是15000元,再加上一些項目提成和年底雙薪,年收入頗爲可觀,與同齡人相比,Sunny堪稱“高薪人士”。

頂着“高薪”的光環,Sunny卻覺得自己相當“赤貧”,每個月雖不至於“月光”,卻也能在月中前就把褲兜裏的錢都掏光。“其實我也沒買什麼。”她一臉無辜地列舉最近的開銷,“同學結婚送禮金、上個禮拜趁打折買了點衣服鞋子、託人從香港帶了個包……”在Sunny眼裏,自己並非花錢“大手大腳”的購物狂,無奈想買的東西太多,不知不覺信用卡就透支了。

Sunny坦言,她的高消費和工作特性與環境有關,同事們都打扮得光鮮亮麗,對品牌的追求也比其他人更高。“有一次我老闆就對我說,這個包背了那麼久不要再背了,去買一個最新款,哎。”

“我們這行人際交往比較重要,平時和同事出去喝酒吃飯挺頻繁的,這筆開支不少。”除了將自己“扮靚”,Sunny還有很多“想省也省不了的”開銷,“別的同事都去,難道你不去嗎?”Sunny到手的錢雖多,花出去的更是不少。“只能不斷透支信用卡,有時候甚至要問家裏借錢。”

事實上,如Sunny這般的“高薪貧困症”着實不少。收入個個過萬,日子卻過得越發拮据,很多女白領在網上甚至上網發帖求救,希望大家幫她緩解購物慾。有專家指出,高薪白領往往產生生活和就業的困惑,容易導致精神空虛,盲目追求虛榮消費,而消除隱患關鍵是進行理智、健康消費,適度提高生活質量。

第二類:高薪水,低成就感,高薪水給予不了安全感。

收支不平衡尚且好辦,無非開源節流,但如今,不少白領卻受困於另類“高薪貧困症”,物質很豐富,精神很貧瘠。由於缺乏對工作的認同感,再加上對未來的焦慮,時不時冒出“如果跳槽,我還能做什麼”的困惑。

坐在豪華的辦公室裏,看着窗外的風光,在外人眼裏,頂着外資銀行主管頭銜,有房有車,拿着幾十萬年薪的Vivan無疑名利雙收的“金領”,是標準的“白骨精”。然而,這一切在Vivan看來都不值一提,每每談起自己的工作,Vivan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騙子”。

“別看名片上這個經理那個主管的印的好看,說到底就是一個靠嘴皮子過日子的銷售員。在眼下這種市場環境下,你說銀行裏什麼產品是賺錢的,估計也只有鬼知道,但指標總是要完成的,提成總是要拿的,所以客戶總是要忽悠的。”Vivan帶着嘲諷的口氣告訴記者,“我們在銀行做銷售,基本就是個騙子,無非是我們騙人不用負法律責任而已。”

今年36歲的Vivan從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銀行系統工作,從國有銀行,到股份制銀行,再到外資銀行,就事業發展軌跡而言無疑是一步步在往高處走,而伴隨着職位的變化,工資收入也在穩步攀升。但對這一切,Vivan並不以爲然,用她的話說“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騙而已”。“在經歷了一次次跳槽後,我發現,銀行看重的根本不是你的個人能力,或者說他更看重的是你背後的客戶資源,也就是你能帶來多少客戶,能夠拉進多少存款。”

Vivan坦言,在這個物化的社會,無論是給誰打工,老闆眼中只有利潤最大化,“根本無所謂你有沒有專業的背景,也不在乎你到底懂多少,只要記住你就是一個銷售,能賣掉產品就是優秀”。

不可諱言,能坐到今天這樣一個位置,Vivan絕對是一個優秀的“銷售”,但對於到手的這一切,Vi-van卻直言,“沒有認同感,更沒有幸福感”。據Vivan透露,在2007年、2008年股市“超牛”的那段時期,她一天光接待來買基金的客戶就不下二三十個,一個月的業績提成就能拿到近十萬,但隨着股市的一落千丈,客戶賬戶裏的錢也在不斷蒸發。爲此,Vivan直言,“做這行真的毫無發展前景,背地裏還不知道給多少人罵了。現在對我來說工作就是看在錢的面子上,根本不涉及自身價值問題。”

第三類:正常薪水也焦慮,職場人各有各的“糾結”。

調查發現,對工作成就感和自我價值的焦慮其實是職場人的“通病”,即使沒有一份客觀的薪水,又或者從事着外人看來體面的工作,職場白領們一樣會有“我要不要繼續這份工作”的“糾結”。

在一家大型通訊企業工作的Shirley一直徘徊在“要不要跳槽”的選擇中。兩年前畢業後,她拿到了這個讓不少人羨慕的Offer,穩定的工作,優渥的福利,同學們都笑言“可以一輩子幹到老”。然而,現實卻讓Shirley頗爲“糾結”,經過初步的安排,Shirley被分配到行政科室工作,每天要做的事很多,卻每樣都很瑣碎。

“會議記錄,整理不同部門的總結報告,做PPT,說白了就是文案工作加打雜。”學生時代就不擅長寫作的Shirley從沒想過有一天會日日與文字打交道,“太痛苦了,每句話都要憋很久。”讓她最痛苦的並非“碼字”,而是看不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和上升空間。“部門裏全是比我年長一點的女性,怎麼升職也輪不到我。”Shirley苦笑道,“而且我每天就做這些打雜的事,連跳槽的本錢都沒。”

在Shirley看來,這份工作看似清閒,實則“忙碌得不知所謂”,日復一日,毫無價值提升的空間。每每想要跳槽,卻被父母攔下,“國企的工作多穩定!”Shirley坦言,看看身邊的朋友,工作就像圍城,各有各的煩惱,“有些太辛苦,有些競爭過於激烈,仔細想想,我這份工作性價比還算可以,所以挺糾結的。”

然而,Shirley最終還是決定離開。“我已經面試了一家網絡公司,希望換個能幫助自己成長的環境。”

“貧困”是缺乏職業認同感的表現

“物質慾望滿足之後,人們會對精神有更高的需求”,他們大多很年輕,在三十而立之前就擁有一份可觀的薪水,月收入在萬元到數萬元不等,但高薪卻並未帶來內心的滿足,相反卻帶來了很多焦慮,“我其實沒有什麼能力,我還能做什麼?”

王紅琳說到,對所從事的職業本身缺乏認同感是大部分高薪貧困人士的癥結所在。“他們中的不少人是做銷售的,或者做證券經理,開淘寶店,儘管收入不少,但覺得自己其實只會"忽悠"別人,一旦換工作或者換行業,立刻"一無是處".”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在王紅琳看來,很多爲自身價值焦慮的職場中人也正是因爲想要自我實現而不得纔會產生困惑。“很多人從根本上不認同自己的工作,或者看不到任何發展空間,但是又受制於一份不錯的薪水,所以覺得痛苦。”

王紅琳分析道,事實上,對職業的焦慮感和未來發展的不確定並非高薪人士的特例,但對薪資較爲微薄的職場人而言,跳槽與換行業的成本較低,決定不那麼艱難。對於受困於“高薪貧困症”的職場白領,王紅琳建議他們先對自我做一個評估,“性格是什麼樣的,優勢與劣勢是什麼,現在能夠儲備什麼樣的能力,嚮往的行業是什麼等等”,既不要妄自菲薄,也必須認清自己是否合適去感興趣的行業發展。“轉型需要一定的準備期,認清自己合適的道路很重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zhichang/94qx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