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國小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介紹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1

隨着社會快速的發展,競爭的氣氛充滿整個社會體,孩子就是在這一的環境下逐漸成長。他們面臨着升學壓力、心理脆弱甚至感到壓抑,這些壓力猶如一顆定時,爲孩子們造成嚴重的威脅。此外,國小階段,是處於青少年期,是人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國小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心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徵

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內涵: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境許可的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徵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①具有穩定的情感;② 具有和諧的人際關係;③ 具有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多種心理特點;④智力正常;⑤ 意志力發展好,自控力較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

在這五方面要求中,伴隨着學生青少期的心理變化,可能會出現情緒上的波動,與同學相處困難、內向及自卑等,意志缺乏、不能自控等現象容易出現。因此,我結合班主任兼語文教師的`教學經歷,淺談如何預防或者引導學生開心度過青少期,讓生活更加美好。

二:國小生情緒調整策略

孩子的臉猶如六月的天。說的就是小孩的情緒極易波動,喜怒無常,我們也可以發現學生之間爲了一點小事情哭哭啼啼,愛發小脾氣。引起這些現象的原因,從表面上看是由於學生本身的情緒問題,但是深入瞭解,往往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學校老師都有關係。

作爲學校老師,都不希望發生學生吵鬧現象。爲了防止或者減少類似情況的出現,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着手。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
  

1 、細心觀察,發現異常情緒學生並加以疏導

古話說“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想要了解一個人,必須要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作爲班主任,在發現學生情緒異常的同時,要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談。交談中着重發現學生的內心需求,比如是成績不理想問題、同學關係不融洽問題、家庭異常事情等,對症下藥,採取積極態度鼓勵學生、在理解溝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可自己甚至以自己爲驕傲,樹立良好的心態。

2 、創造條件,供給學生美好的班級集體環境

良好的環境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情。在我們失落的時候聽聽,在樹林裏散散步往往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同樣需要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班級集體環境。班級的環境包括客觀環境和主觀環境。客觀環境主要是需要一個潔淨的教室、一個安靜的教室。主觀環境是指學生之間和睦相處,有着良好的友誼,彼此尊重,沒有嘲諷,沒有嫉妒。

3 、教其方法,讓學生自主調整情緒心態

作爲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或者課間時間,教導學生情緒波動現象的正常性,並且讓學生知道情緒波動的危害,鬧脾氣造成的嚴重後果,讓學生重視這個問題的同時又不會過分擔心而引起的恐慌。

三: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國小生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學生處於青少期階段,學生年齡小,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學生在生活行爲逐漸學習獲得的,老師需要積極引導,使之有效掌握學會。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學生的健康成長主體還是學生,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中顯得格外重要。

作爲班主任,可以在學生中選取優秀學生作爲學習榜樣。要讓學生體驗生活,明事理知善惡,積極展開學生喜歡的活動,知識競賽等,倡導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此外,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需要發揮好班級集體的作用。採取學生合作學習,分組討論,在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可以與同學合作,培養合作與溝通交流,學會組織管理與被管理。

國小階段是一個人發展的關鍵時期,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時期。而現實社會中的壓力無形的影響着學生,給學生帶來一些負面消極的影響。學生或許會困惑會迷茫,開展心理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驅散成長中的各種迷霧,指導其健康的成長。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2

國小生心理輔導方法

1、建立原則和底線

對於國小生,家長要做到溫和而堅定,“堅定”是一定要長期執行的,要形成習慣。明白了孩子在哪個階段有多少自由,能承擔多少責任。這時候,父母內心有原則有底線,就要一直堅持這種原則和底線。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家長的內心要始終有原則,這樣孩子也會長成內心有原則,且自制力強過大人。因爲他知道,耍賴哭鬧都沒用,該做的始終要做。

2、巧妙暗示,樹立自信

自信的孩子熱情樂觀,不怕挫折,能憑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目標。但目前國小生較爲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極心理。

有時候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學生之間矛盾衝突都可能使人產生自卑。這種消極心理的`存在,使學生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的不足。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張
  

3、善於疏導,培養情感

成長中的國小生隨着知識積累的日益豐富,各種能力的不斷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劇變化,情感體驗逐漸豐富。但他們處於半幼稚半成熟時期,矛盾交織,他們的情緒情感還不平衡,不穩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緒、情感。

那我們家長要讓國小生知道哪些情緒、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緒、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並給予消除。具有良好意志品質的人,表現爲有堅定的信念,勇敢樂觀,自制力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4、逐步提高學習能力

家長要幫助國小生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克服厭學心理;主動完成學習任務,養成自覺、認真的學習習慣。按計劃初步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聽課時能集中注意力,學會預習、複習,形成初步的自學能力。

同時還要培養孩子有探索事物的慾望,樂於表達與表現自己的想法、意見和觀點,能正確地對待考試及學習成績,培養其對畢業升學的嚮往和進取態度。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3

兒童的心理輔導該怎麼做呢?

做心理諮詢,心理輔導的目的就是根絕來訪者的經歷,給來訪者科學的解釋,積極應對的合理方案。心理諮詢本來就是棘手的問題,做不好,分析不對,解釋不清就沒有效果,來訪者也不會積極配合。對於兒童,難度又加大了,即便是分析的對,解釋的清,兒童的認知能力有限,自我控制的能力有限,也很難配合,如果焦慮很高,就更聽不進去,也就更沒有效果。

做好兒童的心理輔導,讓兒童聽進去,改變兒童大腦的不合理認知,不單單隻需要諮詢師和家長配合,還要動員孩子的姑姑、姨,孩子特別喜歡的老師等人,孩子喜歡接觸的人,結合孩子的症狀,編寫孩子喜歡的和症狀有關的童話,比如怕螞蟻的.孩子,嚇得不敢睡覺,不去上學,就編寫螞蟻是人類朋友,不會傷害人,幫助人等等童話知識,通過這些知識讓孩子慢慢覺得螞蟻不可怕。

求國小生心理常識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老師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和遊戲活動,學生可以說出心裏話,傾聽別人的心聲。

2、及時做好筆記、談話記錄。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3張
  

二、家庭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由學校完成是不夠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學校、家長應該合力重視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多種途徑,向家長多提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國小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三、國小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國小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要通過多種途徑使國小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識,知道心理若有疑問怎樣才能獲得幫助。

四、從實用出發,教會學生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常用方法:

1、學會放鬆。要使學生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閱讀等方法調節放鬆。

2、與人談心。使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找老師、長輩、親友談心,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

3、喜歡寫小練筆和日記,國小生要學會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沒得到本人的允許,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

4、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如體育比賽、文藝活動等,更好地培養多樣的興趣和愛好。

5、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質,有利於形成並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6、那些已經形成的不良行爲習慣的國小生應當在教師和家長的直接指導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作爲班主任,要觀察學生在校的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做到防患於未然。認真觀察孩子的性格是否開朗,是否活潑主動,好奇心強;跟父母的關係是否融恰,能不能主動與父母、老師溝通,同學關係好;是非觀念、自覺性、是否強;學習慾望強烈與否,面部表情愉悅不愉快,精力是否充沛,是否善於交友不孤獨等。來觀察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努力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使學生成爲“樂於學習、工作;情緒樂觀、穩定;人際關係和諧、融洽;能面對現實,適應環境,能認識自我。

在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校教育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家庭教育卻起着關鍵作用。作爲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是連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紐帶。我們要經常與家長聯繫,反映學生在校情況,瞭解在家表現,針對情況制定心理個案。家長更應該主動了解學生在校表現,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只有這樣學生纔會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518x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