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李鴻章死後爲什麼被拖屍

李鴻章死後爲什麼被拖屍

李鴻章屍體被人們挖出來拖屍的原因是泄憤。

李鴻章死後爲什麼被拖屍1

李鴻章祖籍安徽合肥,是天下聞名的晚清名臣更是朝之重臣,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爲“中興四大名臣”。

李鴻章創立了北洋水師,還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發起了著名的洋務運動,開創了中國工業發展的新紀元。

李鴻章一生參與了晚清多次歷史代表性事件,曾經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參加甲午戰爭,更是在世界各國列強侵略中國期間代表清政府簽訂過《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李鴻章於1901年11月7日,病逝於北京,享年78歲。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入土爲安後過了不過60年,就在中國特殊期間,他被當作“賣國賊”的反面代表,被地的村民粗暴地從墓中拖出,懸掛在拖拉機後面上街遊行,屍骨腐朽沿路散落,最終落得個屍骨無存。

那麼,李鴻章到到底是不是當時人們口中的“賣國賊”呢,他的一生究竟經歷過怎樣的跌宕起伏,又是否真的是一個“賣國求榮”的無能之人呢?

師出有道

李鴻章自幼苦讀,他的父親把李鴻章作爲家中重點培養對象,讓他拜在曾國藩門下學習聖人之道,爲他一生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曾國藩曾經評價李鴻章是可用之才。

李鴻章統領淮軍期間,積極地採納了外來先進的武器作爲裝備,淮軍也在後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屢建戰功。

晚清外交第一人

或許正是因爲他的`“見多識廣”,清朝政府故步自封的統治階層在面臨衆多的外交事件時,都是由李鴻章拋頭露面。

在與英國談判的過程中,英方下戰書要挾李鴻章,他外派使者到英國簽訂通商協議並允許英國人出入西藏。在與法國談判時,李鴻章看到國內軍隊潰不成軍,水師尚未成熟,實在無力交戰,清廷內部混亂再加上慈禧的不配合,他和法國最終簽訂了中越邊境開放的合約。

最有標誌性的條約莫過於他和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割讓了臺灣以及遼東半島。粗略計算,他一生共簽訂了30幾份條約,大部分都是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連在一起代表着中國一段屈辱的歷史和一寸寸割讓的土地。

李鴻章外交風格總體來看他極力周旋在各國之間,傾盡全力避免戰事,有人說他是爲了維護家族產業才賣國求榮換取國內太平能夠永保財富恆通,也有人說他是預判國力不足,在爭取時間建設國力等待時機。

李鴻章死後爲什麼被拖屍
  

發起洋務運動,興建北洋水師

他在任職期間,大力興建工業製造廠,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他認爲無論是軍事力量還是國家經濟,都必須在工業上進一步加強建設才能夠與外敵抗衡。

他思想非常開放,經常看到其他國家的長處,爲國內的工業水平和國民生活感到深深的擔憂。於是他修建水路交通、大舉開發煤炭資源,後來他的產業遍佈礦產、紡織、通訊、交通等等,當然這也讓他的整個家族囤積了大量的財富。

在經歷了多次談判後,李鴻章已經意識到了中國當時海上力量的薄弱,中國需要一支強大的水上艦隊來保護國家的領土和海域。

於是他上奏朝廷興建了中國第一支近現代海軍艦隊,這支艦隊的裝備及正規成都在當時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北洋水師。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爲“東方俾斯麥”。

甲午戰爭爆發後,北洋水師全力抗戰與日軍在多個水域浴血奮戰,但慈禧太后仍然沉浸在準備大壽的慶典這些事情裏面,不予撥款支持,事實國家財政已經入不敷出。甲午戰爭慘敗,北洋水師最終全軍覆沒。

晚年悲愴,屍骨無存

戰爭攻入北京,慈禧逃到西安避難,卻委任李鴻章爲“全權大臣”奉命北上,國家衰敗讓他心力交瘁卻仍要在各國之間周旋,不久李鴻章就病倒了。

此時慈禧逼迫李鴻章儘快完成喪權辱國的條約,這便是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的最後一份條約——《辛丑條約》。

在簽字的最後關頭他老淚縱橫,他向在場的外國使節表示,即使談判失敗,中國也不會敗給日本,中國遷都到陝西也一樣長期作戰,無盡期作戰,日本是無法征服中國的!有位外國外交家曾經是這樣評價李鴻章的“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維護國家利益的人,然而他手中的籌碼實在是太少了。”

1901年,李鴻章在《辛丑條約》上簽字後大口吐血,後被診斷爲胃部大出血,不久就在北京病逝了。

傳說李鴻章去世前曾經留下一首《臨終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李鴻章死後其靈柩被運回了老家安徽,和夫人合葬於合肥東郊大興集。有人說,他壟斷工業、礦業、經濟、通訊多年,他死後留下來的資產足有四千萬兩。

這樣的傳言讓很多人對他的墓充滿好奇,19世紀50年代,當地有關部門就將他的墓挖開了。

傳說李鴻章的墓堅固無比,挖墓的人企圖用炸藥炸開墓穴,誰知炸藥引爆後竟然紋絲不動,人們在距離墓穴很遠的地方向地下挖通一個很深的地道才進到墓中。

特殊期間,他被作掛上“賣國賊”的名號,不掘墓不足以平民憤,李鴻章和同墓穴的夫人兩人屍骨都被拖出,墓中的李鴻章身穿黃馬褂,人們把他的屍骨拴在繩子上拖着遊街示衆,直至屍骨散盡。

梁啓超也曾說過“吾驚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李鴻章重整工業、大興水師此爲有才,學習西方大力推廣洋務運動此爲有識,列強辱國朝不持政此爲境遇不堪。

然而,當我們真正去評價這樣一位歷史人物,或許真的應該全面斟酌一下他所處的歷史環境、政治環境,這樣來總結他或許對他來說纔算是公平吧。

李鴻章死後爲什麼被拖屍2

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梁啓超

說起李鴻章,如果是學過近代歷史的人一定不會陌生。作爲晚清後期的著名人物,他是近代史上繞不開的人物。

後代人對於他的評價兩極分化,支持他的人說,他在洋務、外交、政治上卓有成就,甚至不惜以身犯險,親自前往馬關簽訂條約,期間即便被刺,也堅持與日本談判,爲中國減少一個億的賠款。

也有不少人反對李鴻章,在他們看來,李鴻章的功績沒有一個成功,積極組建海軍,結果北洋全滅;積極辦理洋務,結果中飽私囊,宰相合肥天下瘦;與列強斡旋,結果簽訂了不少賣國條約。

種種功績不值一提,不如說他是個“糊紙匠”——辦事一個沒成!

功過是非轉頭空,李鴻章知道自己譭譽參半,爲了換取安寧,他囑咐後人不要計較後人的嘴巴,是非功過任由他們說便是。但是李鴻章做夢沒想到,即便如此他自己死後居然還不得安寧。

在1958年,他的屍首被人挖出來,掛在拖拉機上游街示衆。那麼,爲什麼人們要挖出李鴻章的屍首呢?最後他的屍首去了哪裏呢?

一、少年平步青雲,淮軍一戰成名

李鴻章,生於1823年安徽合肥,來自一個官宦家庭。少年的李鴻章天資過人,17歲中秀才,21歲中舉人。23歲時,曾國藩見他身材高大,儀表堂堂,覺得他日後大有可爲,於是將李鴻章納入帳下。

進入曾國藩的帳下後,他跟隨曾國藩南征北戰,掌握如何行軍打仗。1850年,太平天國爆發,叛軍勢如破竹,接連攻克數座城池。朝野震驚,派曾國藩前去平亂。

如何面對棘手的太平軍呢?曾國藩深知綠營軍戰鬥力低下,一擊即潰。於是他決定操練地方軍湘軍。曾國藩讓李鴻章回安徽籌劃部隊,負責團練,以備不時之需。

李鴻章是一介書生,帶兵打仗沒有章法,經常輕率作戰。但是在團練後,他跟着前輩學習,逐漸懂得行軍打仗。李鴻章日後組建淮軍,靠的就是團練時期積累的經驗。

1860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江南地區危險。曾國藩決定讓李鴻章組建淮軍,以來救援上海。剛想組建淮軍,結果招不到合適的'將領。

組建淮軍比想象中困難,正當李鴻章爲此發愁時,一個人找上門,爲李鴻章帶來了希望。

此人曾經在李鴻章父親帳下當過幕僚,在安徽團練時他經常輔助李鴻章。

聽說李鴻章回安徽組建軍隊,他帶着老鄉前來投靠,與他同來的人有吳長慶、劉銘傳等人,這些人日後成爲淮軍的得力干將。淮軍就此初步建立起來。

李鴻章死後爲什麼被拖屍 第2張
  

淮軍跟湘軍類似,軍隊的主體是老家人,要麼是同姓同鄉的親戚,要麼是老家的好友、同窗、門生。他們因爲關係而凝聚力高,因爲裝備先進武器而戰鬥力強。

1862年,李鴻章麾下已經有9000人,他帶領這些人馬支援上海。

由於交通不暢,路程遙遠,剛到上海的淮軍風塵僕僕,太平軍看着他們大聲嘲笑,“皆笑指爲丐”。可是沒有想到,這幫“乞丐”戰鬥力如此驚人。

抵到上海的半年間,9000淮軍與敵人打了三場戰,三戰三捷。李鴻章爲人毒辣,對於戰敗的太平軍毫不留情,城內的太平軍聞風喪膽,最終擊敗實力強大的太平軍。

這一仗打出李鴻章的威風,中外人士無不對他大加讚賞。此後,李鴻章採用一系列措施,在上海站穩腳跟,從原來的9000人擴充至6、7萬人,成爲清軍當中戰鬥力強的地方軍隊。

曾國藩當初沒有看走眼,日後李鴻章果然大有可爲。他從淮軍做起,在平叛太平天國過程中取得不小成就,從此平步青雲,主持洋務運動。

在洋務運動期間,他積極組建北洋海軍,發展近代軍工業,開啓中國近代工業化。

然而,於清末亂世之中馳騁官場、大搞洋務的英雄人物,竟然在外交上栽了跟頭?

二、中堂之死,安眠合肥

清朝積貧積弱,與列強作戰屢戰屢敗,被迫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條約,一時間羣情激昂紛紛指責李鴻章“出賣國家”、“叛國賊”!

但是無可奈何,因爲列強只認李鴻章,在列強看來,偌大的清政府只有李鴻章才能與他們同桌談判,其他清朝官員毫無信譽可言。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清軍慘敗,慈禧太后被迫外逃。迫於列強軍事壓力,清政府只好派出李鴻章與洋人談判。

1901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11國列強簽訂《辛丑條約》。不平等條約讓全國人民怒氣沖天,罵李鴻章:“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也!”

李鴻章簽完條約後,病倒在牀。在病榻之上,他給家人後代留下一首《臨終詩》:“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之後,李鴻章病情加重,躺在牀上一語不發。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離世,享年78歲。

得知李鴻章的死訊後,慈禧太后給了李鴻章極大的榮譽,讓他風光大葬。根據李鴻章的心願,他想要把墓園安置在合肥大興鎮。

大興鎮是衆多文人墓地所在,不僅有明朝蔡國公張德勝們,還有宋代名臣包拯。

李鴻章原來設想自己能夠死後與文人騷客長眠於此。但是這份安眠沒有維持太久就被打破。

三、死後安寧不定,挖墳爲求鍊鋼

李鴻章去世後,戰火燃起,華夏大地金戈不斷,原來房屋被拆了做碉堡,李鴻章墓園受到波及變得殘破不堪。

1958年全國掀起大鍊鋼鐵的熱潮,由於新中國一窮二白,所以號召大家貢獻鐵料,爲國家制作鋼鐵。李鴻章的墓園成爲目標之一。

不少人認爲李鴻章生前斂財無數,後代榮華富貴,墓地裏面一定藏了不少金銀財寶,可以用來買鐵料!經過上級同意,人們開始挖掘李鴻章的墓地。

墓地固若金湯,人們費了好大的勁都沒能撬開幕門。於是,他們顧不上保護墓地,便使出火藥炸開了墓室。

根據當事人回憶,墓室裏面空空蕩蕩,只有兩副棺材。人們打開棺材後發現棺槨內有一副眼鏡、一個柺杖和一把寶劍。除了七塊金幣外,別無他物。

棺材裏面有個木盒子,打開木盒子結果發現兩塊“金磚”。人們沒高興太久,專家說這是黃銅,而非真金。

人們大失所望,大家把金磚送到博物館保管,把寶劍交給一位文化人保守。那麼該如何處理挖出來的李鴻章屍骸呢?

當地有人受過李鴻章一家的壓榨,對李鴻章氣得直咬牙,提議將這個“賣國賊”遊街示衆!一呼百應,大家將李鴻章的屍骨掛在拖拉機後開始遊街。

本就腐朽的屍骨,經不起顛簸很快就散落在地,消失不見。

後來,李鴻章後人出資修繕李鴻章墓園。但是由於找不到李鴻章的屍骸,只好做成衣冠冢。每年這裏吸引不少人前來參觀。

標籤: 李鴻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977m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