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爲什麼說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爲什麼說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有一根“魔杖”,它確實是有魔力的,哪個孩子一旦被它點中,就會變得更爲聰明,在學習和才能上更有潛力。這個“魔杖”是什麼,誰能有幸被它點中,這一定是許多人想知道的――請原諒我的故弄玄虛,我不是在講童話,是在作一個現實的比喻,因爲想不出比它更貼切的比喻了。

爲什麼說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讓我繞得稍遠,從四個孩子的真實故事說起。

我曾和某國小五年級一個班的同學有過較長時間的接觸,對這個班的學生都很熟悉。班裏有四個孩子,我總不由自主地在心裏把他們分爲兩組,然後放到一起進行對比。

先說前兩個孩子,一個叫曉菲的女孩和一個叫小壯的男孩,這兩個孩子都學習努力,考試成績中上等,性格上既不張揚也不內向,上課不搗亂下課不惹事生非,在班裏屬於那種既被老師喜歡又容易被遺忘的人。

另一組是兩個男孩子,一個叫博一個叫成。博是個極爲出色的學生,門門功課優秀,工作能力強,還特別有思想有見地,他是我見過爲數不多的幾乎找不到缺點的那種孩子;成這個小男孩優缺點都明顯,總不好好完成作業,成績中等,但口才極好,總是表現得懶散,不過並不擾亂紀律。

這四個孩子引起我的注意和對比,是從他們的作文開始的。前兩個孩子,曉菲和小壯的作文我看過,字寫得雖不舒展但比較整齊,可寫作水平很差,內容貧乏,有許多語法錯誤,錯別字也比較多,這和他們平時還不錯的考試成績有較明顯的差距。他們每篇作文都被老師要求改來改去,他們認真地改着,一遍遍地抄着,但拿第四稿和第一稿對比,僅能看出改動痕跡,看不出進步;翻到下一篇作文,水平照舊。又翻了他們其它的作業本,都分明能感受到這倆孩子的努力和他們學習能力上的力不從心。

我基本上能判斷出他們是哪裏出了問題。

找這兩個孩子談過話。問他們的共同問題是:你經常讀課外書嗎?曉菲聽我這樣問,很不自在,告訴我說,她很想讀,但她爸爸不允許,怕影響她學習,就把家裏她可能看的書都鎖起來。她家有一份訂報紙贈送的《讀者》,她很喜歡這個雜誌,但每期來了,父母都想辦法藏起來不讓她看。小壯則表示他不喜歡讀課外書,除了幾本漫畫書,從來沒讀過其它什麼書。

我想這兩個孩子這樣下去真是可惜了,他們是這樣聽話,捨得用功,本該在學習上表現得更出色。於是分別約他們的家長談了一次話,目的是希望他們關注孩子的課外閱讀,從課外閱讀來解決孩子學習困難的問題。

曉菲的爸爸說,孩子每天這麼用功學習,成績才保持中上等,要是再分了心去讀課外書,落到中等怎麼辦呢?小壯的媽媽認爲讓小壯去閱讀是又給孩子增加了學習負擔,小壯一週上六個課外班和一個樂器班,週一到週日從來不休息,他家住得較遠,公交車上每天來回要兩個半小時,小壯每天只能睡6個小時。所以他媽媽說,絕對不能再給他增加負擔了。

我告訴他們,這兩個孩子現在正在讀國小,每次考試成績高几分低幾分不重要,目前他們的問題是學習能力不強,這纔是真正的大問題,這會嚴重影響到未來的學習。不上那麼多課外班,不強求考試成績,讓他們有大量的課外閱讀,孩子才能從根本上減輕學習負擔,他的學習能力才能提高,將來纔能有真正的好成績。

我儘量把問題講得明白,他們當時也都表示認同我的建議。但後來我再和孩子們瞭解,一點沒變。曉菲的爸爸認爲是因爲家裏訂報紙招來《讀者》,引得孩子不安心學習,把訂報紙的贈品改成了牛奶。小壯本身就沒有讀書的願望,媽媽也不打算讓他有這個願望,只是打算再給孩子報個跆拳道班,理由是孩子整天學習活動量少,上這個班既能運動又能學習防身,一舉兩得,我不知她從哪裏再爲小壯擠出這個時間。而且我還了解到,小壯所上的幾個課外班中,有一個就是作文班。

和曉菲、小壯形成對比的是,博和成的作文都寫得特別好,通篇幾乎沒有一個錯別字和病句。博的字寫得整潔大氣,文章中總有獨到的視角和素材;成雖然字寫得不好,文中不時有勾劃,不整潔,並且他的各篇作文水平差異明顯,有的一看就寫得不認真,應付差事,但有幾篇看來他是認真寫的,透過雜亂的卷面細細讀來,能感覺出才情飛揚,讓人不由得心生讚歎。

我也和這兩個孩子單獨聊過,瞭解到他們都十分喜歡讀課外書。博的家裏有很多藏書,他讀了很多,以中外名著、歷史、自然方面的爲主,遠遠超出了他的同齡人的閱讀量;成的父母做生意一般不在家,他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家沒電腦,電視也基本上不開,他沒事幹只好去買很多書看。成讀得很雜,動物、科幻、偵探、武俠等,逮住什麼讀什麼。

這兩個孩子不光作文寫得好,各方面都應付得輕鬆自如。博是個好學生卻不是個國小究,他喜歡足球,花很多的時間踢球;成雖然平時成績不太好,但用他班主任的話說,這個孩子,聰明着呢,現在這個成績是閉着眼睛學來的,他只要好好學三天,就能考班裏前三名。

我離開這個班時,把電子郵箱給了孩子們,現在還和幾個學生保持聯繫。他們現在已讀九年級了,馬上要會考。博沒給我寫過信,但他的母親一直和我保持聯繫,我們始終沒見過面,通過網絡交流過一些兒童教育方面的問題。博就讀於一所市重點校,據他媽媽說博現在的學習仍然很好,基於他的學習成績和足球水平,已被確定保送到一所市屬最好的中學讀高中。曉菲一直和我聯繫,她國中就讀的是一所普通中學,師資等各方面都不太好。聽她說小壯、成也在這所學校,她和小壯的學習現在只能保持中等,肯定考不上好高中;但成上了九年級後着急了,懂得學習了,現在是年級前幾名的學生,還評了三好生。曉菲還說,她現在越來越不想學習了,覺得學習太難了。

幾個孩子在學習上的發展態勢大致已水落石出。

曉菲和小壯的家長肯定對孩子心生失望,他們爲孩子做了那麼多,孩子的成績卻不理想,在這關鍵時候,不知他們又會想出什麼辦法來幫助孩子,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更不會讓孩子去讀課外書了――由此,基本可以預測到的是,孩子不但眼前的會考很難取得好成績,在接下來的高中階段,學習也不會有什麼太大起色,乃至將來,他們一生的學習狀態都將是平庸而困難的。

而博和成,他們的學習能力已穩定地生成,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他們會更具主動性和把握能力。

四個孩子的故事講到這裏,我想說的問題已清楚了。

“魔杖”是什麼,就是課外閱讀。它有一種魔力,不顯山不露水地賦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出平淡;哪怕是寫作業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

閱讀爲什麼對孩子的智力和學習有這麼大的影響?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青少年閱讀有很多研究,他對閱讀與學習能力的關係闡述得很多也很清晰。

他說:“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他從心理學的視角分析,“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繫。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他指出缺乏閱讀的壞處,“爲什麼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奮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爲他們不會閱讀!”相比之下,“有些學生在家庭作業上下的功夫並不大,但他們的學業成績卻不差。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完全在於這些學生有過人的才能。這常常是因爲他們有較好的閱讀能力。而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凡是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並且把全部負擔都轉移到家庭作業上去。由於家庭作業負擔過重,他們就沒有時間閱讀科學書刊,這樣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現代心理學對此已有很多研究和證實。梳理心理學代表人物皮亞傑、布魯納、奧蘇貝爾等人的學習理論,可以看到關鍵的兩點:一是思維發展與語言系統的發育有密切關係,二是學習新知識依賴已有的智力背景。“閱讀”是一種以語言符號爲媒介,包含有豐富的、超越現實生活內容的活動,會讓閱讀者的“語言系統”發育得更好,同時可以讓他的“智力背景”更爲豐富,從而使得他們的思維能力及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更強。

做個形象的比喻:學習能力的構建好比蓋房子,“語言系統”就相當於工具,“智力背景”相當於工程背景(地基勘探水平、工程設計水平、工人技術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等無形但重要的內容)。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個蓋房子過程就是件比較輕鬆的事,也能保證質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質量就可想而知了。

孩子在國小,甚至國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這正如簡單的建築工程對工具及背景條件要求不高,越是宏大精美的工程,對工具及背景條件要求越高一樣。

我見過幾位非常苦惱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原本學習成績不錯,學習也很努力,但令人不安的是,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越來越不如人意。每當這種時候,我總會問一下孩子從小到大的課外閱讀情況。不出所料,這些孩子基本上都缺少課外閱讀。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另一些孩子,小時候成績可能並不出色,但由於他們有較好的課外閱讀,卻能做到後來者居上,到真正想學的時候,潛力就不可阻擋了。

國小,甚至國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它真的像一根魔杖,越來越顯示出神奇的作用。

人們容易看到孩子變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來越喜歡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就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就覺得孩子怎麼越來越不懂事,越來越不自覺。人們很少能看到這種表象背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原因,那就是課外閱讀。

事實是,每個孩子都是越來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閱讀多的孩子,學習能力強,當他有意識地主動去學習的時候,豐富的語言和智力背景就來幫忙了,他較好的學習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會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動積極地去學習;而閱讀少的孩子,他語言和智力背景的蒼白使他學習能力羸弱,在越來越難的知識面前,在越來越多的競爭面前,他更多地體會着力不從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對學習就越沒有興趣。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撐很長時間的,他們很快表現出一路下滑,開始有意無意地逃避學習――這可能就是家長感覺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來越不愛學習了。”

爲了讓孩子聰明又學習好,父母們都在傾盡全力,從懷孕開始就忙着吃這個補那個。營養對兒童大腦發育肯定有用,但無論吃多少好東西,都只是一種加法手段。除極個別的超常兒童,所有出生後身體健康正常的孩子,他們最後在智力上的差異並不在這種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啓蒙教育上。智力啓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閱讀,它是一種乘法手段,可以讓兒童的聰慧以幾何級數遞增。

一些教師和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是因爲他們心裏總有擔心,孩子光完成學校課程學習已經很忙,考試考出好成績最要緊,讀課外書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學習,不合算。這種說法等同於在說,我急於從哈爾濱到廣州開會,哪裏有時間等四個小時後的飛機,火車馬上開了,我得趕快去擠火車――好像是那麼回事,實際上全錯了。

一把相同的種子,灑到地裏,有的得到合適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乾旱又曬不着太陽,最後差異當然會很大。閱讀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

我猜測會有一種質疑被提出來,難道經常讀書的人學習就一定好,不讀書的就一定不好?當然不是。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或表述一種現象時,不能把它絕對化。

如果所有文化或社會範疇中的“規律”都需要像數理定律那樣有100%的準確率纔可被確認成立,那麼所有的社會規律都將不存在,所有的對話都無法進行。世界如此複雜,每件事情都和其它事情發生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種現象。比如“喝茶能有效預防癌症”的結論,和“愛喝茶的人也會得癌症”的現象並不形成衝突,因爲癌症致病原因非常多,用後者否定前者是沒意義的。

我不敢說愛讀書的孩子學習一定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說,從不讀課外書或很少讀課外書的孩子學習一定不會出色;一夥愛讀課外書的孩子和一夥不愛讀課外書的孩子相比,他們的學習差異一定非常明顯。

中國小生中有一種叫“偏科”的現象,似乎對這裏談到的閱讀與學習能力的關係提出挑戰。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偏愛數理化,對語文、英語等文科類科目不感興趣,也很少閱讀,數理科目成績卻總是很好。

我見過一位國中生的家長,她甚至爲她的孩子數學、物理學得好,特別不愛學語文而略有沾沾自喜,可能是覺得這樣表示她的孩子聰明。我想,她的孩子如果只是不喜歡語文課本身,但讀過很多課外書的話,她可以驕傲,說明孩子的潛力還是很大的;但如果孩子一直缺少閱讀,對語文課的厭倦是基於一直以來的語文能力低下,那就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恐怕總會有一天數、理科目要受到拖累。

我認識一位市屬重點中學的數學教師,他大學聯考時數學滿分,語文只打了92分。他原本酷愛數學,立志要當個數學家,報了北大數學系,總分不夠,最後只被一所普通的師範大學數學系錄取。

他說,從我這幾年教書,才深切地感覺到語文的重要。我們學校每年大學聯考前十名的同學,很少有偏科的,基本上都是文理兼佳。他說他當時沒考上北大數學系很不服氣,現在想來,即使考上了,語文底蘊的缺失也會影響專業學習,因爲自己的思維寬度和廣度比起那些博覽羣書的人總是有很大侷限性。

所以,哪怕孩子是個特別的數學天才,你也應該關注他的閱讀。比如讓他去讀幾本數學家傳記,這可能比讓他多解兩本習題集更能成全他的數學天才。

當然也有偏科偏向語文的,語文學得很好,作文寫得漂亮,數理化學得很差。比如少年作家韓寒。閱讀對他們的考試成績似乎並沒有成全。

這個問題要這樣理解:造成他不喜歡數理科目的原因很多,教師、家庭、天賦、同學等都可能成爲影響因素。閱讀當然不能強大到解決所有的問題、補救所有的不足。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數學成績差,絕不是閱讀造成的。這樣的孩子,所幸他們喜歡閱讀,無論上不上大學,他們都是聰慧的,都可以取得相應的成就。這樣看,閱讀於他們仍然是件幸運的事。

而那些從不讀課外書或很少讀課外書、數理科目學得較差、人文科目只是相對學得較好的學生,他們的情況不叫“偏科”,事實上他們的人文科目也並不出色。誰能見到一個幾乎不讀課外書的人在文史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些孩子和韓寒這類孩子的情況又有很大差異。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閱讀都是重要的。由此看來,想讓一個孩子變得更聰明,是多麼簡單啊,讓他去大量閱讀吧!書籍就是一根魔杖,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一種魔力,能讓他的智慧晉級。愛讀書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他是多麼地幸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gglj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