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學生數學隨筆15篇

學生數學隨筆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生數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數學隨筆15篇

學生數學隨筆1

今年秋季開學,我被分配到了一年級,教兩個班的數學課。剛開始心裏還是不適應的,記得剛工作那會兒,一直教了六年高年級,接下來交了三年級,二年級,亦可以說從剛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教低年級的孩子,我是能夠適應慢節奏的'教學的。不過,今年教一年級我可是都沒想過,在我心裏我覺得一年級最難教,教的是管理。後來想了想,每個年級都要勇於嘗試。

剛開學一週,沒有開始學習知識,每天就是給學生講課堂制度,比如,上課鈴聲響了,要靜息,靜息的姿勢;正確的坐姿;課前說桌上要放課本、鉛筆、橡皮,文具盒不能放桌子上;練習本要夾到課本里;上課怎樣行上課禮等等,感覺要說的太多了,只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就是一張白紙。我們幾個老師都快抓狂了,因爲我們都是第一次教一年級。

不過,在靜下來後還是反思,爲什麼給學生說了規矩,他們就是聽不懂?通過給孩子說話中,我發現我說話用的詞語了孩子聽不懂,給小孩子說話需要低下來,說一些適合一年級孩子的語言,另外他們沒有學習的意識,身體語言也很重要。只要有耐心,對的方法,相信我的學生會成爲合格的國小生!

學生數學隨筆2

心理學家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賞識。”賞識可以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所以有人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認爲這句話很有道理。

曾經教過的學生,班上有一個學生,每次考試他總是得二三十分,我也沒太在意,以爲數學本身挺難的,一些“笨”學生學不會也是正常的。直到有一天,我路過他旁邊看到他竟然算出了一道很難的數學題,講題的時候我對同學們說:“我認爲能算對這道題的同學一定特別聰明,算對的同學有……”我知道他很高興,雖然沒有太多表現,之後的每一節數學課我都會關注一下這個後發現的“天才”。他果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之後他的數學成績開始慢慢提升,不僅不在不及格的`隊伍裏,還常常列在優秀的名單裏呢。

有很多時候我們會對學生操之過急,只要不會就非打即罵,這樣我們是好心辦了壞事,也是在拔苗助長。所以我認爲等待是上策,我們用心等待,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會有閃光的一刻,抓住這一刻給他肯定,表揚,我們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數學隨筆3

數學學習不僅是獲得答案,而是“瞭解答案爲何是它”的過程。要達成這樣的目標,需要學生親歷探索知識產生的全過程。要進行知識的探究必須的一定的經驗積累,如果沒有經驗的積累,探索知識就是水中月、無要木。鄭老師的課堂從很好地組織了各種活動,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高效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導入環節中鄭老師從玩俄羅斯方塊入手,運用俄羅斯方塊的情境圖引入,來觀察比較各種圖形面積之間的關係。出示課件,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初步理解圖形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這樣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梳理,從而使學生積累了“割補法”、“重疊法”等數學活動經驗。

在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的角度體會形狀變了面積大小沒有變的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採用畫一畫、標一標、小組討論的方法來探索它們之間的關係,注重了學生的動手拼剪。學生在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積累了研究圖形的活動經驗。這樣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機會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又有利於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深處。

總之,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要學習鄭老師方式方法,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從而幫助學生積累活動經驗,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悟數學、體驗數學、應用數學。

學生數學隨筆4

國小一年級階段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爲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爲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就應充分地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上課專心傾聽包括看、聽、想、做等四個.

看:就是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

聽:就是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學的內容,自己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做:就是動手操作學具和做練習。

爲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作好練習。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我認爲教師講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而且語言要生動有趣,條理要分明,方法要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爲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一般來說,教師提出問題後,智力水平高的同學能很快舉手回答,但爲了照顧到中、下程度的學生,應多留一些時間讓大家思考,待已有相當多的同學舉手後,再根據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回答。有時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回答,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有什麼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避免僅與個別成績好的同學對話,而置大多數同學於不顧。要注意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一些性格內向、不願在大庭廣衆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機會。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還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其實提出問題有時比解答問題更重要,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學生提出問題是從所學知識中,尋找矛盾和疑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種提問能力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一項重要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可能產生新的見解,有了見解就會有交流的願望,有了交流又可產生新的思考,從而使學生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繫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如在學習了數字之後,我佈置了"找一找生活中的數",學生通過尋找發現了生活中有趣的數字。

四、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對於作業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範,以表揚爲主。一年級國小生在做課堂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雖然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一年級國小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

學生數學隨筆5

一、對國小數學圖形的認識

(一)“空間與圖形”的學習應該在活動中建構

空間與圖形的學習培養的是學生的空間觀念,國小生在學習幾何時,老師經常會讓學生準備一些學具,讓學生自己拼各種不同的圖形,這樣可以使他們很容易的在自己動手過程中理解各圖形的構造、原理及意義等等。就如在教學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一原理時,老師先是讓學生從五根小棒中任意抓三根圍一圍,讓學生直觀感知到有些是可以圍成的,有些是圍不成的,同時使學生產生一種空間直覺,當兩條較短的邊合起來小於最長邊是圍不成的,當兩條較短的邊合起來大於最長邊是可以圍成的;然後又讓學生邊圍邊有序地記錄每根小棒的長度,並對此進行必要的分類;最後讓學生在空間直覺引領下形成的三邊關係幾何模型和基於數據尋找三邊關係的代數模型這兩者的相互作用中抽象出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從上面的案例可以體會出,要想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空間與圖形的特徵和性質的實質,就要使學生能親自動手,親身體驗,知道幾何圖形的理解與把握,只有在操作與實際活動的探究中去進行建構,才能讓學生能體會到空間既要有活動,也需要有思考,也才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動態表象能引發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培養其思維能力

學習“空間與圖形”能夠培養學生推理、判斷的能力,同時還能發掘出圖形中所蘊含的各種公式、原理以及所包含的各圖形之間的聯繫。按照皮亞傑的研究,動態表象是學生數理——邏輯經驗生成的源泉,靜態表象只能產生物理實驗,而空間觀念不僅僅是一種印象,更是一種思考,是一種邏輯,更是一種內在的把握,所以說幾何動態是幾何觀念形成的源泉。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通過研究動態的圓來把握實質,先是讓學生用圖形紙片研究半徑和直徑有無數條,並且在同一個圓中所有的半徑與直徑都相等。在把圓形紙片反覆對摺的過程中讓學生想象會折出多少條半徑和直徑,一些學生想象成有無數條,一些學生進而認爲半徑的條數應該是直徑條數的兩倍,這就涉及到無限與有限的概念,可見動態研究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再如把兩個小球分別系在一根毛線上和一根橡皮筋上,通過不斷加速的轉動讓學生想象,小球劃出的圖形是什麼形狀的,爲什麼一個是圓,一個不是圓,由此引導學生體驗圓的本質特徵:圓是到定點的距離等於是等長的點的軌跡。在第一學段教學平移時,老師可引導學生閉着眼睛想象當我們在電視裏看到鱷魚的嘴向前移動一格,整條鱷魚也向前移動了一格,它想吃的動物就更危險了,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把部分與整體在平移運動中融合起來,達到這樣的認識以後,由點的移動距離來確立物體的移動距離纔可以得到內化。兩個案例都用了動態表象,從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使他們的思維由直接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使學生自己能思考問題,並能總結出教師需要闡明的不同原理,發揮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學習是過程與結果的雙重建構

每個學生獲得知識都需要一個過程,它需要學生自己去發現,或者老師的啓發與引導,是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與活動中去理解、探索新知識,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就如老師在講解面積和麪積單位時,應提供大量資源和素材讓學生圍繞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畫一畫、比一比把握其大小,課後老師能肯定這一點,並提出建議:是否在學生大量生動的實踐活動和感受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抽象和概括,提升到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叫面積。這樣既有豐富的過程,又有基本的抽象,學習的過程與得到的結果之間相互作用,使學生的理解更加透徹,也具有了開放性,同時讓學生知道學習知識既抽象又具體。

二、圖形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空間與圖形”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具有重要價值

我認爲“空間圖形”在繼承和發揚傳統幾何課程優勢的基礎上,在各個學段都增添了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操作與探索的內容,並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這爲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空間與圖形”教學的內容、情境、方式等對於學生形成空間觀念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二)“空間與圖形”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從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深深的體會到,空間觀念是創新思維所需的基本要素,沒有空間觀念,幾乎談不上任何發明創造。和數學其他分支相比,幾何圖形的直觀、形象爲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直觀表達、動手操作、大膽創新活動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作爲一種直觀、形象的數學模型,它在誘發學生的直覺思維、增強學生的好奇心、發展學生創造想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對周圍環境、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測量,還是有關觀察、操作、猜想與設計,都需要學生親身參與、親手實踐,其實踐能力、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都將在自主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和發展。(三)“空間與圖形”是發展學生想象和分析推理能力的有效途徑

《課程標準》還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爲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空間圖形”在聯繫現實世界、構建直觀模型方面,具有其它分支或學科不可比擬的優勢。“空間圖形”不僅包括度量和相關的計算等內容,也包括直觀感知、操作實踐以及由此發展起來的幾何直覺、空間想象和推理等。“空間圖形”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便於學生體驗圖形與現實世界的聯繫,有助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空間圖形”的教學,不僅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觀察、操作、想象和分析推理能力,而且能讓學生積累多角度認識圖形和刻畫現實世界的經驗,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領悟數學的思想方法,感受數學推理的力量,發展空間觀念、合作意識、學習情感和創新精神。

學生數學隨筆6

一學期來,本人嚴格按照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和上級教育部門的有關教育教學精神,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通過一學期的努力,我所教學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以課堂教學爲核心:

1、備課。學期初,鑽研了《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並且積極參加教材培訓,培訓後寫出體會,學期中,着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上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課堂上生成的知識做好教學隨筆。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着,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後,儘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這樣,提高了對數學課的興趣,參與性高,爲學好數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及時複習。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複習或第二天覆習,以後再逐漸延長複習時間。

3、批改作業。我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教師面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批改作業時,教師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己查找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第二階段:我在辦公室批改,學生訂正之後,補給優秀,並善於用激勵性評語鼓勵學生進步。雖然是數學作業本,我給的批語一般都在1-2行,來指出學生的不足和激勵學生更加進步。這樣分兩個階段,對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對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效果。本學期我還讓孩子們寫數學學習週記,並給予激勵性評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注重分層教學。對後進生分層次要求。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採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回答採取揚棄的態度,並且巧用幽默,善於運用體態語言,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於回答問題,樂於思考。

二、積極落實素質教育

堅持正確的.教學思想,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觀念,改變以知識爲本的傳統認識,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觀念,緊緊圍繞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活動展開,給學生創造操作、實驗的機會;獨立思考的機會;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終以一種輕鬆、愉快的心情去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三、參加教育教研活動:

1、改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是爲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的。閱讀教育期刊,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2、積極參與學校的專項研究,摸索其特點,爲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3、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如何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創造各種適宜的、開放的情境,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明確方向,促進教學。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活動,我也發現了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還有很多不足有待加強:

(1)進一步加強對後進生的輔導。

(2)要不怕麻煩放手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進一步發展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學生數學隨筆7

有些幾何形體的概念,不僅要藉助教具的演示,而且還要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際操作和測量,來理解它的本質涵義。例如“體積”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先驗性的。教學時,教師請學生觀察教室裏牆角的書櫃之類的物品,想一想,這塊地還能放別的東西嗎?還可在講桌上出示一個盛水的玻璃容器,把一塊金屬塊放入容器中,水面爲什麼會上升?通過這樣的演示,使學生理解了這是因爲書櫃或容器中的.金屬塊佔據了一定大小的空間,把抽象的概念轉換成看得到摸得着的感知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空間”“體積”的實際意義,獲取一定的空間觀念。

又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教師把一張長方形紙的周長貼上彩色紙條後,再拉直展開成相連?條線段(長和寬用不同的顏色區別),讓學生到黑板前實際測量後列出不同的算式計算,讓學生思考:一個長方形有幾條長和幾條寬?怎樣計算周長比較方便?從而使學生獲得長方形“周長”的表象,並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接着,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測量某些實物的長和寬,計算出它們的周長,如教室中的玻璃窗、數學課本的封面、桌面等。

學生數學隨筆8

無意中看到一片文章,吳正憲老師關於PISA奪冠引發的思考,即從數學教學走向數學教育。我曾經也教過數學,對這篇文章頗有感觸。

中國學生在PISA測試評估中平均成績第一,引發世界關注,同時也引來了各界有關管中國數學教育的思考和探討。吳正憲老師在此文中闡述了數學教育的價值,並針對數學教學提出,給學生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爲數學教學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並引領我們從數學教學走向數學教育。

教書育人是數學教育的使命與責任。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對數學教育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數學教學不僅僅只是教學生會計算、會解題、會考試,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智慧的啓迪,潛能的激發,人格的培養,同樣要重視。要使數學教學由單純的'數學學科走向豐富的數學教育,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數學教學不應該僅僅侷限於教會學生做對題目,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不能把學生看做一個會做題的機器,而是要在數學課堂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想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必須要守數學教學的規律,堅守兒童數學學習的規律。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過信息篩選、整理,提出有效的數學問題,在提出衆多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核心問題組織討論,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特別是鼓勵算法多樣化,思考方法多樣化。把數學融入實際的生活中,爲學生創設合理的情境,讓學生產生代入感,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問題併產生探究下去的決心,這樣也算是真正把數學運用在生活中了。同時,不能只靠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展開數學課堂,學生的講是更好的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講出自己的思考過程,並讓他們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找到數學學習的捷徑。

給孩子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爲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學生數學隨筆9

在國小數學數學教學中可以着重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良好習慣:

1.聽得習慣。

因爲因爲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內容之間是相互聯繫的,因此數學學習中少不了聆聽教師的講解和傾聽同學的發言。

聽老師老師講解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學會聽老師講解,養成邊聽邊想的好習慣是有助於學生學習的。特別是要聽清楚老師所提的問題,老師的解題思路,老師所總結的方法,這些一般都與教學的重點有關。

聽同學回答也是學習和理解知識的途徑。認真聽同學回答,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自己的'思考,更能對他人的回答作出準確的判斷和必要的補充。特別地,同學之間的思維水平比較相近,有時候老師的講解未必學生能聽懂,但是換作同學的語言後卻能使人明白。

2.做的習慣。

其一是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的習慣。包括:①按照要求認真操作的習慣;②認真記錄的習慣;③及時整理的習慣。

其二是合作學習的習慣。 其三是做數學作業的良好習慣。要求學生從小就養成:①認真審題,仔細獨立地完成作業的習慣;②認真檢查驗算的習慣;③閱讀課本知識的習慣;④使用數學符號與數學語言的習慣,作業的格式、數字與數學符號的書寫等都要規範。

3.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是思維的體操。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只有積極開動腦筋,養成善於思考、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才能將數學知識真正學會;並且養成勤思好問的習慣,及時解決學習中不懂的問題,或者及時把握住思想的火花,才能提高創新意識。同時也要有不斷反思的習慣。對所學習的內容及時地進行回顧和總結,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思考,發展其思維品質。

4.問的習慣。

“提出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想問、敢問、好問、會問的習慣。

以上自己一點見解,如有不妥之處,煩請指正!!

學生數學隨筆10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動手實踐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在這一動態的認知活動中,它既滿足了國小生好奇、好動、好表現等心理特點,又可以集中注意,激發動機。使學生在自己的創造中親身體驗成功的喜悅,達到真正的理解。動手實踐活動就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戰線,也是學生主動發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動手實踐的數學課堂將成爲學生探索的樂園、創新的'搖籃。數感的培養離不開動手實踐。有效的動手實踐,有助於學生正確、深刻地理解數的意義。在“認識11-20各數”時,教師先組織學生擺12根小棒,同時思考:怎麼擺酒能一下子看出小棒的根數?有的學生2根2根地擺,與的學生5根5根地擺,還有的聯繫認識10時形成的經驗,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把剩下的2根放在旁邊。學生通過比較,得出最後一種方法可以一下子看出12根,初步感受了技術單位“十”的作用。在繼續操作小棒表示幾個十幾的數後,教師又讓學生觀察擺出的小棒,說說發現了什麼,使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到十幾的數都是有“1個十和幾個1”組成,理解十幾的意義。在計算教學中,也是先讓學生操作,直觀地感受計算方法,進而再將算法加以抽象。直觀的操作能使學生獲得對數和運算的感性體驗,因而對數感的形成有積極的意義。

學生數學隨筆11

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爲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尋求知識背景 激起學生內需

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爲什麼會產生。

如:在教學“釐米”的認識時,一位教師讓學生選擇工具量一量課桌的長度,結果學生中有的說六支鉛筆長,有的說五把尺長,有的說有八支鋼筆長,也有的說七個信封長…… 這時,教師再讓學生討論交流:爲什麼同樣的桌子量得的結果卻各不相同?你又有什麼想法?這樣同學們就會深深地感悟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須性。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利用生活原型 幫助學生建構

衆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爲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爲主動,變怕學爲樂學。

用於現實生活 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例如:學習了“求平均數”這一知識後,便可讓學生圍繞“在唱歌等評比活動中,各個評委給同一參賽者打的分不一樣,怎樣確定其最後得分?”等實際問題思考並展開討論;使學生通過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味到數學的巨大魅力。

學生數學隨筆12

平日裏,去逛超市,總會讓兒子看看商品的價格,掂量物體的重量。如:一個雞蛋約重多少克?幾個雞蛋大約重1千克?1袋食鹽多少克?2袋共多少克?20袋呢?怎樣能快速算出答案?兒子答道:“用乘法!”我買了4棵大白菜共8.2元,兒子看了後說:“一棵大白菜約2元錢。”大街上商販吆喝“香蕉十塊錢六斤,快來買呀!”兒子能很快估算出每斤的單價。

漸漸地,我發現他對數學中的口算、筆算題不感興趣。乾巴巴寫幾道筆算題讓算,一次兩次還行,幾次三番後,便斜歪着腦袋,無精打采。如何能調動他樂學的'積極性呢?偶然瞥見茶几下方的撲克牌,使我眼前一亮,計上心頭。就和兒子玩撲克牌,把撲克牌當學具用。我的建議兒子立刻採納,原本無鬥志的模樣,一下子精神抖擻。

起初,我隨意抽兩張撲克牌,兒子快速算出這兩個數的和、差、積。之後又增加難度,先把牌洗均勻,分牌後隨便說出一個數字,如:20,運用手中的撲克牌,可使用加減乘除拼算式,可一步計算,可多步驟計算,結果等於20.邊拼算式邊講算理。比如:8、9、3三個數連加等於20;13、11、4可說成:13加上11再減去4等於20……邊玩我們邊總結,如何運用手裏的牌更合理,解題方法更靈活簡便。看誰拼的又對又快,先出完者爲勝。

兒子喊着還想再玩,那就玩編應用題吧。我隨機抽出兩張撲克牌,作爲編題時使用的數,並指明要編的應用題是加法或減法,是乘法或除法。兒子思考瞬間,便很恰當、流利、完整地按要求把應用題敘述下來,並解答。起初的一步計算應用題,延伸到兩步計算應用題……

不知不覺中,通過“思”“說”“編”“算”,兒子的口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快,越來越強,思維也越來越敏捷了。無拘無束,玩中樂學,笑臉如花,自豪得很哪!

兒子,你的喜悅也感染了我!

學生數學隨筆13

今天的數學課中,讀題的作用非常重要,因爲讀題是審題的前提,而審題是解題的基礎。通過認真讀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理清條件和問題,明確條件與問題的聯繫,使要解決的問題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印象,爲解題做好鋪墊。“題讀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讀題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到之中,心到爲重,讓學生用心去讀,並與思考同步,使學生養成認真讀題的良好習慣。具體做法是:

1、把題目讀正確,不讀破句,不添字和漏字,學會獨立閱讀題目。

2、會解釋題目中每一句話的意思,弄清題意。

3、會用自己的話複述題目的意思。

例如,芳芳家買一把椅子花了68元,買一張桌子比椅子多花20元,這張桌子多少元?我要求學生先認真讀題,然後用自己的話解釋題目中每一句話的意思,並分析題意。

師:說說芳芳家買了什麼?

生:一把椅子和一張桌子。

師:椅子多少錢?

生:68元。

師:“買一張桌子比椅子多花20元”,這句話中的“多”是指誰多?是指買桌子花的錢多,還是買椅子花的錢多?

生:買桌子花的.錢多。

師:多多少錢?

生:20元。

師:那求這張桌子多少元,該怎樣列式計算?

生:68+20=88(元)。

學生通過讀題獲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識,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但教師必須及時進行抽象概括。有效的數學讀題既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又可以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學生數學隨筆14

教學心得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由於過於注重教學邏輯和知識的傳授,而導致課堂氣氛壓抑,學生乏味無趣,教學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實上好一節好的數學課,讓學生聽得有趣、學得輕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教師在課堂的開頭導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課堂的開頭導入好了,就能高度激發學生的求知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整個課堂非常的活躍。那麼怎樣導入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我認爲數學課的導入最好是走近國小生的生活,從他們身邊的一些事例出發,或者設置一些題型、或引用一些數字、或改編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然後進行教學,學生易於接受、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能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特別好。我校開展數學公開課,我們有幸聽了兩位數學老師的兩節數學課,這兩位數學教師對數學課的導入對學生很受啓發。比如:《小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課本上設計的導入是通過複習以前學過的一般小數的加減法進而直接開始探討新授內容。教學時可以從課本出發,但又不僅僅侷限於課本,從去年我校測量過的學生的體質健康數據出發,通過設疑解決誰比誰高、誰比誰重的生活化問題來引導學生探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整節課學生自始至終情緒高漲,解決問題有針對性,解決了問題又有成就感,教學效果相當好,同時也使整個課堂非常活躍,教學效果也很好;再如二年級的一節數學課,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爲《混合運算》,課本上的設計是通過男女學生的過河乘船來導入進行教學的。事實上我們有好多二年級的學生根本沒有乘船的經歷,並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的含義,因此教學時把學生的“過河乘船”改成“咱班學生坐汽車參觀動物園”,這樣一來,有好多學生因爲有親身體驗,所以學習興趣極高,課堂氣氛寬鬆,不知不覺一節課下了,教學任務圓滿完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也很高。

我們的數學源於生活用於豐富多彩的生活,或許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數學導入方法,有善於設疑者、有喜于歸納者、有慣於直奔主題者……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學數學最終還要回歸到生活中去,用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越接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學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當然我們的教學效果就越好,學生也能夠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樂趣。解決實際問題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着教師走,而應是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語,把自己視爲學生中的一員,這樣,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隨時調整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設計和組織後續的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數學問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國小生問題解決的質量,使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學生數學隨筆15

這節課,我直接根據整數乘法意義來推導小數乘整數意義,學生們理解很快。在計算時,我讓學生們先猜測這處算式的積可能是多少?然後讓學生去交流探討有沒有辦法算出來?在學生彙報中,有學生說可將13.5元看作135角來算。我肯定了學生的想法,沒有再讓他們去對錶格1500×10;150×10;15×10;1.5×10;0.15×10對比交流,發現其中的'規律。而是就此讓學生寫出了算式,然後蓋住單位讓學生髮現數字的變化。13.5到擴大了10倍,第二個因數沒變,積也擴大了10倍。由此推出小數乘法的計算可轉化爲整數乘法來計算。只是看因數擴大了幾倍就將積縮小几倍得出正確的答案。但在學生練習中我才發現有些學生連整數乘法的豎式計算都不會,不得不邊上邊補,害得我課堂練習差點沒處理完。

在教師的預設與學生的生成中,我選擇了照顧學生的生成,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設計。我想雖然有時可能不能完成計劃,但學生獲得的可能比強行完成計劃要好得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me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