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心理學中感覺的規律有哪些

心理學中感覺的規律有哪些

心理學中感覺的規律有感受性,感覺閾限,感覺的適應等。

心理學中感覺的規律有哪些1

感覺的基本規律如下

1、和感受性感覺閾限。對刺激的感覺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覺閾限的大小來度量的。

2、感覺的適應。這是相同的刺激物持續地作用於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3、感覺的對比。這是2 種不同的刺激物作用於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4、聯覺。當某種感官受到刺激時出現另一種感官的感覺和表象,這種現象叫聯覺。

5、感受性和練習。在生活實踐中,人的感受性通過練習可以得到提高,這一規律在感覺缺陷(盲、聾)者和專門從事某種職業者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

心理學中感覺的規律有哪些
  

擴展資料

感覺的現象

1、適應現象

適應現象是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續作用下,敏感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刺激物的性質強度沒有改變,但由於連續或重複刺激,而使感受器的敏感性發生了暫時的變化。

2、對比現象

各種感覺都存在對比現象,當兩個不同的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時,一般把一個刺激的存在比另一個刺激強的現象稱爲對比現象,所產生的反應叫對比效應。

3、協同現象。當兩種或多種刺激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官時,感覺水平超過每種刺激單獨作用效果疊加的現象,稱爲協同效應或相乘效應。

心理學中感覺的規律有哪些2

感覺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任何感覺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主體的感覺能力;另一個是客觀世界的刺激。前者是感受性的問題;後者是感覺閾限的問題。而感受性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發生規律性變化,即感覺的一般規律。

①感覺後象。感覺後象也稱感覺後效,指當前刺激作用停止後,感覺並不立刻消失,還要保持短暫時間的現象。由興奮過程所留下的.痕跡作用存在於各種感覺之中,在視覺中表現得尤爲明顯。視覺後象分爲正後象和負後象。正後象保持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屬性。負後象則與原刺激物所具有的性質相反。

【關鍵詞】刺激停止,還有感覺(一個刺激,同一器官)

【例】注視亮着的電燈2-3分鐘,然後閉眼,就會有一個燈的光亮形象出現在暗的背景上,這是正後象。如果繼續注視,便會有一個黑色的象出現在亮的背景上,這就是負後象。

②感覺適應。感覺適應是指由於刺激物對感受器的持續作用,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適應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感覺的適應現象可以發生在各種感覺中。

視覺適應:視覺適應包括明適應和暗適應兩種。當人們從光亮處來到暗處,開始什麼也看不清,過了一段時間開始分辨出物體的輪廓,約40分鐘後,周圍的一切更加清晰,叫暗適應。而當人們從暗處來到光亮處,剛開始會覺得目眩,看不清周圍的東西,約2、3分鐘以後視覺才能恢復正常,叫明適應。

聽覺適應:去參加一個舞會,剛到舞會現場時會覺得音樂聲很強,待2、3分鐘後,會覺得音樂聲沒有剛開始聽起來那麼大。

嗅覺適應:“人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人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心理學中感覺的規律有哪些 第2張
  

但痛覺卻是很難適應的。痛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保護性反應。

【關鍵詞】刺激持續,感受性變化(一個刺激,同一器官)

【例】電影開場後進入電影院,開始什麼都看不清,過一會能看清影院裏的座椅分佈等情況,屬於暗適應(關鍵在進入到黑暗的地方,感受性提高),明適應反之。

③感覺對比。感覺對比是同一感覺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覺在強度和性質上發生變化的現象。同一灰色放在黑色的背景上顯得亮些,放在灰色的背景上顯得暗些,這是無彩色對比。灰色的對象放在紅色的背景上,看上去有綠色的感覺,而放在綠色的背景上又有紅色的感覺,這就是彩色對比。

顏色的對比又分同時性對比和繼時性對比。刺激同時作用產生的對比是同時性對比,刺激相繼作用產生的對比是繼時性對比。

【關鍵詞】不同刺激,同一器官,感受性變化(兩個刺激,同一器官)

【例】萬綠叢中一點紅、月明星稀-同時對比;吃過糖吃橘子,橘子更酸-繼時對比。

④聯覺。聯覺是指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

【關鍵詞】一個刺激,兩種感覺(一個刺激,不同器官)

【例】切割玻璃的聲音會使人產生寒冷的感覺;看見紅、橙、黃色使人產生暖的感覺;看見綠、青、藍色使人產生冷的感覺。

心理學中感覺的規律有哪些3

心理學的著名試驗

1、打開斯金納的箱子——老鼠的瘋狂世界

把老鼠關在箱子裏,通過壓桿給予固定比例與非固定比例的食物,強化物出現頻率改變了動物的反應方式。通常我們以爲間隔很久纔給一次食物,老鼠會停止這個動作,但事實並非如此,間歇給予食物的獎賞方式,反而讓老鼠像染上毒癮一樣不斷壓桿,不管是否能得到獎賞。

這個實驗與結論都非常有意思,想象一下,是否似曾相識,在沉迷賭博或遊戲時,是否就是這樣一個間歇性強化的過程?

斯金納的實驗給了很多人啓發,考斯林受啓發找到了人腦兩大學習系統:一是基底神經節,二是前額葉皮層,前者掌握着習慣的形成,後者掌控思考和情緒。波特則用斯金納塑造行爲的技巧得出人類對獎賞的反應優於對處罰的反應,獎賞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行爲。

2、 心靈暗室——米爾格蘭姆與服從權威

被試者要求控制一個15伏到450伏的按鈕去電機他人,按鈕與被電擊人是隔離的,受試者並不是知道並沒有人受到電擊,當他們按下不同伏的按鈕時,會播放事先準備好的錄音,用以表達電擊帶來的痛苦,當被試者擔心會影響他人生命安全,由穿着白大褂的醫生告訴他不會。

有65%的.人聽從了醫生的話,完成了電擊行爲。這是一個研究服從的實驗,三分之二的人會遵照權威下達的指令行事,即使會危及他人生命。人們不禁要問,我們和納粹有多大區別?此實驗被質疑與現實不符,或違背倫理道德,但卻影響深遠。

心理學中感覺的規律有哪些 第3張
  

3、精神病房裏的正常人——羅漢森的精神診斷的實驗

這又是一個令人咋舌的實驗,發生於20世紀70年代。如何診斷一個人是否得了精神疾病?看到這個實驗時我覺得這個醫生真的瘋了,他要測試精神病醫生能否分辨“正常”與“不正常”,冒險由此開始。他和另外8個人假扮精神病人去接受診治,9人全部住進了醫院。

結果令人嗔目結舌,病人知道羅森汗神智正常,只有醫生不知道。羅森漢發表了論文《精神病房裏的正常人》,這個實驗結果震驚了精神病學界,更有精神病醫生對此耿耿於懷,認爲這些病人在誤導醫生,發表文章進行反擊。醫生如此草率診斷,細思恐極。

4、別說你不會遇到——珍諾維斯之死,達利與拉丹的助人行爲五階段

1964年紐約發生了一起犯罪事件,珍諾維斯凌晨回家遭人尾隨,歹徒刺傷了她,她大呼救命,叫喊聲驚動了四周,很多人亮起了燈,然而並沒有人下來救她,只有人喊放過那個女孩。

然後公寓的燈就都漸漸熄滅了,歹徒並沒有走遠,他又掉頭回來朝她猛砍,這時受害者再次呼救,燈光再次亮起,仍然沒人施救,最終身亡。本案一共有38名目擊者,卻沒有人施以援手,釀成悲劇。

此案件引起了心理學家的興趣,爲何人們如此冷漠?於是一個實驗開始了。達利與拉丹效仿案件,被試者以爲有多人被關在不同的房間,相互看不到,但能聽到聲音,以此來溝通,突然有人發病了,會有人就他嗎?

結論同樣很奇特,如果被試者以爲當時在場有4個人以上,就不會採取措施,如果只有自己在場,85%的人會在3分鐘內採取行動。等待越久,會讓人麻痹無能。旁觀者人多反而會阻礙助人行爲的出現。

如果你在人羣裏遇到了危險,指定一個人救你,比如:那個穿黑衣服的大哥快救我,可能獲救性會更大- -

標籤: 心理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ov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