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食療養生 >

夏至吃什麼面最好 夏至吃麪條的寓意

夏至吃什麼面最好 夏至吃麪條的寓意

夏至要吃麪條這個傳統習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過究竟要吃哪種麪條,其實不同地區是有着不同的習俗的,這個並沒有一個嚴格的規定,一起來看看夏至爲什麼要吃麪條吧。

夏至吃什麼面最好

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通常爲夏天調整飲食的首選食物,也是夏至時古代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共同選擇。到了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麪館人氣很旺。無論麪館的四川涼麪、擔擔麪、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麪等等,各種麪條都很“暢銷”。只不過每個地區面的做法、口味、種類都不一樣,北方地區主要以打滷麪和炸醬麪爲主,而南方的麪條品種多,如陽春麪、幹湯麪、肉絲麪、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麪等等。

夏至吃什麼面最好 夏至吃麪條的寓意

夏至吃麪條的寓意

夏至這天,白天最長,黑夜最短。在食品中最長的是麪條,所以古人選定夏至吃麪條,希望把白天吃“短”。夏至民間俗語:“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因此麪條就成了古人盛夏的主食,吃到冬至時,白天時間已是最短,於是改吃“最短”的餃子或餛飩,再希望白天變長,久而久之,形成了“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習俗。

夏至吃什麼面最好 夏至吃麪條的寓意 第2張

夏至爲什麼吃麪

1.嘗新之意

古書《二十四節氣解》說:“陽極之至,陰氣始生。日北至,日長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趙之珩說,我國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夏至食麪,一般指的是麪條。南方的麪條品種多。如陽春麪、幹湯、菜熬面、肉絲麪、油渣面、三鮮面、片兒川、肉絲炒麪、過橋面及夏季的麻油涼拌麪等許多品種。北方則主要是打滷麪和炸醬麪。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食麪也有嘗新的意思。

2.避惡之意

先民們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除了愛好,據說還有“避惡”之意,古人認爲農曆五月是惡月,有吃熱面是爲驅除邪惡之說,即用多出汗方法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有些人夏天時愛吃涼麪祛暑,唐代大詩人杜甫就最愛吃槐葉冷淘面,還曾在《槐葉冷淘》一詩中吟詠:“青青高槐葉,採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資過熟,加餐然欲無。”唐宋年間在以槐芽烹調的各種食品製法中,此槐葉面因其色、香、味俱佳曾成爲一道消夏的美食,可見製作快捷營養豐富的各種麪條自古至今都是百姓家最愛的消夏食品。

3.祭神之意

在清代,夏至祭神十分盛行,民間須吃麪食,以示敬神。由此可見夏至這天,北方人吃麪條也好,南方人吃餛飩也好,都是過節祭神的習俗。

4.養生之意

小麥味甘、性涼,入心、脾、腎經;《本草拾遺》說“小麥面,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醫林纂要》說它“除煩,止血,利小便,潤肺燥”。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溼氣和暑氣。此外,夏季受涼後往往會出現鼻塞惡寒、頭痛身重等症狀,煮一碗熱面,加些蔥白及胡椒,趁熱品嚐,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夏至吃什麼面最好 夏至吃麪條的寓意 第3張

夏至吃麪條的由來

據文獻記載,在三國時,我國已有伏日吃麪的習俗。(魏氏春秋)中說,三國時人稱“傅粉何郎”的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道何晏面色玉白不是抹粉抹出來的。

這段史實中所謂的“湯餅”,就是今天的熱湯麪片,即今天北京的所言的“揪片兒”。山東、河北、河南一帶人們除把麪餅拼薄揪成面片做湯麪的吃法外,還用刀切成手指肚大小的棱形薄片,在綠豆湯中煮。稱爲“面棋子”或“綠豆棋子"。

當時的湯餅,即後世麪條、湯麪的先河。在夏至時節吃麪,是享大自然之踢,也與當時的季節天氣有關。我國黃河流城民諺日:“芒種三日見麥花。”夏至前後正是新麥應時之季,人們吃麪首先具備了物質基礎。而且提麪條也比較簡單易行。做着方便,吃着也方便。

在古代的時候,一般到夏至人們都會舉行祭祀儀式,祈求蒼天保佑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爲清除疫病、荒年與飢餓死亡。此時民間新麥方出,人們以麪食敬神。夏至吃麪食這一食俗也流傳至今。

標籤: 夏至 寓意 麪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shiliao/5e9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