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變態心理學的內容

變態心理學的內容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可以幫助人們從異常與正常的對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質,即揭示心理現象對於大腦的依賴關係,以及對於客觀現實的依賴關係。

變態心理學的內容

變態心理學以普通心理學、包括實驗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術爲基礎,它的研究成果又可爲普通心理學開闢新的工作領域,提煉新的研究課題,從而充實、豐富普通心理學。

變態心理學是醫學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與醫學心理學的其他分支交叉滲透,互爲補充。變態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既有緊密聯繫,又各有不同的任務和課題。精神病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以變態心理學爲理論基礎,直接服務於疾病的診斷和防治,其臨牀資料和實踐成果又可豐富變態心理學的內容,驗證變態心理學的理論和假說。

對變態心理髮生的原因和機制有多種探索途徑。由於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不同,對變態心理的認識也不盡一致。在變態心理學的發展進程中,曾出現過不少試圖解釋各種病態心理或行爲的變態心理模式。這些模式都較注意根據統計結果區分病態和常態,考慮到變態心理和常態心理之間存在連續的量的改變。

通常,人們總是把在羣體中出現頻率高的心理現象稱爲常態,反之則稱爲變態。例如,在羣體中智力的分佈,呈現爲常態曲線,若以智商表示,羣體中95%以上的人的智商在7~129之間,屬正常;智商不到7者,約佔5%以下,則被視爲智力低下;13以上者則一般稱之爲智力超常。

按軀體疾病的模式來理解變態心理,稱爲生物醫學模式又稱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以四種體液不平衡來解釋變態心理。中醫沿用軀體疾病的理論對癲狂進行辨證論治,即屬於這一模式的代表。19世紀菲爾肖提出細胞病理學說之後,從人腦的組織結構改變中找尋變態心理的原因曾風行一時。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癡呆,病理學家不僅發現了患者腦結構的典型改變,而且還從死者的腦組織中找到了蒼白螺旋體。此外,各種急性和慢性器質性腦病綜合徵以及症狀性精神病都顯示了變態心理與軀體疾病、特別是腦病的因果關係。於是,變態心理的醫學模式獲得了大量的論據。

精神異常被看作是一種疾病狀態,軀體和行爲的異常改變組成其症狀,根據特別的症狀組合即可作出疾病診斷。克雷佩林根據大量臨牀觀察經驗,按照醫學模式對形形色色的變態心理加以分類,建立了精神疾病現代分類系統的雛型。

心裏動力學模式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說明變態心理髮生的原因和機制,認爲變態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衝突,即內驅力和慾望引起的內在衝突,以致產生固戀及倒退行爲等,這均可引起情緒障礙甚至導致心理變態。

處於無意識中的本能慾望經常要求獲得滿足,但又因社會的制約而不得不被意識壓制下去,於是形成內心衝突,因而往往引起焦慮。爲了減輕或消除焦慮時的緊張不安,以保障內心的安寧,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禦機制,各種變態心理就是各種防禦機制單個的或多個組合起來發生作用的外部表現。心理防禦機制(如壓抑)的過度運用,常引起明顯的精神異常和人格缺陷。

行爲主義模式以華生的行爲主義理論和斯金納的學習理論來說明病態行爲發生的原因和機制。即所謂心理衝突之類概念不過是主觀臆測,不可能進行客觀的測量和評定,對變態心理的研究應注重於可觀察的行爲表現;病態行爲和正常行爲一樣,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因而也可以經過再學習,通過對抗性條件作用加以矯正。行爲療法應用於臨牀,在矯正恐怖症性變態等病態行爲方面取得的成效,使這一模式經受了實踐檢驗,獲得支持,並對行爲醫學的興起產生一定的影響。

社會學模式強調社會因素對發生變態心理的作用,認爲經濟貧困、種族歧視、生活變更、社會壓力等,都可能引起變態心理,而變態心理乃是社會病理學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學的研究成果顯示,社會文化背景不同,對變態心理的判斷標準、患病率的統計分析、症狀的表現形式以及預後的估計等,都可能存在差別。例如,從社會利益的角度來看,人格障礙、性變態,癮癖之類問題,都是破壞性的、屬於違反道德規範的行爲,爲社會所不容。從醫學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這類人存在着心理變態,致於不能恰當地適應社會生活。

變態心理有多種表現形式,可根據不同的標準或其嚴重程度分類。按心理過程或症狀,可分爲感覺障礙、知覺障礙、注意障礙、記憶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意志障礙、行爲障礙、意識障礙、智力障礙、人格障礙等。

評定心理現象是否異常,有賴於制定明確的客觀標準。然而,心理的正常與異常之間的界限往往只是相對而言,不一定十分清楚,有時又可互相重疊。一般說來,所謂異常至少有三方面的含義:首先從統計學方面考察:處於羣體中常態曲線兩個極端的個體處於異常;其次從個人生活史考察:常把個體當前的心理活動與以往的加以對比,看是否有異於尋常的改變,臨牀病史往往會反映出這類變化;最後從社會適應狀況考察:可根據個體社會適應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屬於異常,患者的家屬常常是以此爲標準而要求治療。此外,在評定心理現象是否異常時,不可忽略參考社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資料。

對變態心理的矯治,可分爲心理治療和軀體治療兩大類。

心理治療是矯正變態心理的基本方法。由於各學派的理論觀點不同,施治方法也各有所異。言語和非言語的心理療法目前均已被廣泛用於各類變態心理患者;催眠療法、暗示療法、行爲療法等則各有其相應的適應症,只有選擇恰當,才能獲得顯著的療效。

軀體治療包括精神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生理治療和外科治療。2世紀5年代初,精神藥物問世之後,改變了以往對嚴重的行爲礙障束手無策的狀態。精神藥物對幻覺、妄想等表現的精神病性障礙以及躁狂症抑鬱症、焦慮症等情感障礙,都有顯著治療效果。3年代開始使用的胰島素治療,已爲精神藥物所取代,電休克治療幾乎極少應用;對一些嚴重的難以治癒的變態心理,也很少使用對症性精神外科治療。此外,包括心理治療、軀體治療、工作治療、文娛治療的綜合性療法,效果顯著,被越來越多的醫務工作者所重視和採用。

預防變態心理的產生是變態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由於變態心理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十分複雜,這就要求各個方面採取綜合性預防措施。另外,還應當積極開展心理諮詢工作,及時干預各種心理危機,這對於預防對緊張刺激產生不良適應甚至引起自殺,以及預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減少心理社會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標籤: 變態 心理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8kp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