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震後心理危機處理方式

震後心理危機處理方式

一是過去患有某種病,治好了,這次地震致使精神緊張、心情恐懼又誘發了舊病;二是年邁體弱,各種生理機能衰退,地震致使精神緊張、心情恐懼,由此又致使內分泌失調或某些生理機能更加衰退,誘發了頭暈、頭疼、心臟病等;三是純粹因地震致使精神緊張、心情恐懼,加上餘震不斷,產生條件反射,餘震一發生便更加恐慌不安,心情煩躁。

震後心理危機處理方式

回顧唐山大地震,其造成的心理創傷對受害者產生了持久性應激效應,長期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有人震亡和無親人震亡者的心理感受不同。震後餘生的人出現了一些創傷後應激性障礙,他們中患神經症、焦慮症、恐懼症的比例高於正常的流調數據,有的高於正常值3到5倍。很多人失眠多夢、情緒不穩定、緊張焦慮,每到“728”便會觸景傷情等,那些經歷了地震創傷的人羣患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的比例也高於正常人羣。

一個患者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3個孩子。每次看到和她家遇難孩子年齡相仿的小孩,她都止不住悲痛,很長一段時間內鬱鬱寡歡。在家裏即使是大白天也要掛上窗簾,不掛窗簾就會出現震亡的小孩要從窗子進來的幻覺。每當與人談起過去的經歷,她都要失聲痛哭。

另一個患者在唐山大地震中被困廢墟4小時,救援人員及時趕到,使他安然脫險,從此心中留下了陰影。一次他到外地出差,住處忽然停電,黑暗中,他頓時感覺呼吸窘迫,巨大的恐懼襲來,如同又被埋在了廢墟下。以後這種幻象逐漸加重,恐懼如影隨形,他不能再呆在封閉的環境裏,到哪兒都要把門打開。

中國心理健康協會的教授肖水源認爲,“災難會在人身上造成嚴重心理創傷,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折磨一生,改變病人的性格,甚至導致極端行爲如自殺和暴力。”

什麼是危機心理干預?心理學領域中,危機干預指對處在心理危機狀態下的個人採取明確有效措施,使之最終戰勝危機,重新適應生活。心理危機干預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傷或傷及他人,二是恢復心理平衡與動力。在海嘯期間,有效的危機干預就是幫助人們獲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緩解乃至穩定由危機引發的強烈的恐懼、震驚或悲傷的情緒,恢復心理的平衡狀態,對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調整,並學習到應對危機有效的策略與健康的行爲,增進心理健康。爲了進行有效的危機心理干預,必須瞭解人們在危機狀態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海嘯期間,人們會更關心個人基本的生存問題,如環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會擔心自己及所關心的人(如父母、親戚、子女、朋友、老師);會表現驚慌、無助、逃避、退化、恐懼等行爲;想吐露自己對海嘯突發事件的內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夠儘快安定,恢復到正常狀態;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與支持等。這些心理需要爲危機心理干預提供了依據。

怎樣進行心理危機心理干預?危機干預的時間一般在危機發生後的數個小時、數天,或是數星期。危機干預工作者一般必須是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精神科醫生等。海嘯期間,需要心理干預的人羣範圍很廣泛,既包括身體有創傷的人,又包括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一線醫護人員、應急服務人員、志願人員,他們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另外,不願公開就醫的人和有擔心恐懼的普通大衆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危機干預的方法有多種形式。危機心理諮詢與傳統心理諮詢不同,危機心理髮展有特殊的規律,需要使用立即性、靈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諮詢策略來協助人們適應與度過危機,儘快恢復正常功能。心理支持性團體在危機干預中得到廣泛應用。

我們必須以現實做出發點,我們既不能象孫行者的搖身一變,脫離這個現實的世界,翻個筋斗到天空裏去,那麼我們只有向前乾的態度,只有排除萬難向前奮鬥的一個態度,現實就根本是有缺憾的,必然是不完全的,必然是有着許多不滿意的,甚至必然是不着許多令人痛心疾首的,我們既不能逃避現實,就不能逃避這種種,就只有設法來對付這種種;一個人或少數人來對付不夠,就只有設法造成集體的力量來對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qvg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