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二十四節氣都有什麼

二十四節氣都有什麼

二十四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等。

二十四節氣都有什麼1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它起源於我國的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能用土圭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並且通過長短來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公元前104年,由鄧 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這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都有什麼
  

一、春季

立春,公曆2月3-5日,是春季開始。

雨水,公曆2月18-20日,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公曆3月5-7日,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公曆3月20-22日,晝夜平分。

清明,公曆4月4-6日,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公曆4月19-21日,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

二、夏季

立夏,公曆5月5-7日,夏季開始,萬物生長旺盛。

小滿,公曆5月20-27日,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公曆6月5-7日,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公曆6月21-22日,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公曆7月6-8日,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公曆7月22-24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三、秋季

立秋,公曆8月7-9日,秋季開始,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處暑,公曆8月22-24日,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公曆9月7-9日,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

秋分,公曆9月22-24日,晝夜平分。

寒露,公曆10月8-9日,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霜降,公曆10月23-24日,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了。

四、冬季

立冬,公曆11月7-8日,冬季開始。

小雪,公曆11月22-23日,開始下雪。

大雪,公曆12月6-8日,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公曆12月21-23日,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公曆1月5-7日,開始進入寒冷季節。

大寒,公曆1月20-21日,天氣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以上就是小編的分享了,希望能幫到大家。

二十四節氣都有什麼2

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

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就對節氣有所記述。西漢劉安著的《淮南子》一書裏就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記載。

二十四節氣劃分依據: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爲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爲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爲24個節氣。

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爲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二十四節氣都有什麼 第2張
  

二十四節氣含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 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都有什麼3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

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爲“一個節氣”。

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爲“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爲“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

“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爲“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爲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着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二十四節氣都有什麼 第3張
  

隨着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

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 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立春 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開始的節氣。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爲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爲“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

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複雜,各地氣候相差懸殊,四季長短不一,因此,“四立”雖能反映黃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立”的具體氣候意義卻不顯著,不能適用全國各地。

黃河中下游土壤解凍日期從立春開始;立春第一候應爲“東風解凍”,兩者基本一致,但作爲春季開始的標誌,失之過早。 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爲春季開始,它與黃河中下游立春含義不符。

2月下旬,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華南。但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實際。

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 雨水 每年2月19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30度,爲交“雨水”節氣。

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爲雨矣。”

“雨水”過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溫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雨水前後,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

“春雨貴如油”,這時適宜的降水對作物的生長特別重要。而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這時降水量一般較少,常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

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後及時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淮河以南地區,則以加強中耕鋤地爲主,同時搞好田間清溝瀝水,以防春雨過多,導致溼害爛根。

俗話說:“麥澆芽,菜澆花”,對起苔的油菜要及時追施苔花肥,以爭莢多粒重。華南雙季早稻育秧已經開始,應注意抓住“冷尾暖頭”,搶晴播種,力爭一播全苗。

雨水季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對已萌動和返青生長的作物、林、果等生長及人們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農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門防寒防凍工作的同時,仍要注意個人的保健

標籤: 二十四節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evo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