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杜甫傳馮至概括

杜甫傳馮至概括

杜甫傳馮至概括,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下面分享杜甫傳馮至概括。

杜甫傳馮至概括1

馮至寫《杜甫傳》時,沒有同時代人對杜甫的記載,沒有日記、信札可以參照,雖然查閱了大量史料,但這些史料在準確性上難以令人信服,比如,新舊《唐書》中關於杜甫的本傳,不及兩千字,馮至發現竟有十幾處錯誤。這給馮至帶來了不少困難,詩人只有在這方面“斷念”,轉而將目光投向杜甫作品本身。

《杜甫傳》實際上就是以杜詩爲依據,將杜甫的作品當成一個整體來研究的。馮至堅持將時代背景與詩人產生、現實生活與個人生活、詩人的政治熱情與藝術追求、客觀的敘述與主觀的分析有機統一起來,可以說完整呈現了一個古代優秀愛國詩人的生活場景和風格畫像。

杜甫傳馮至概括
  

馮至認爲,杜甫從早年到晚年的詩作、憂國憂民的積極精神是首尾一致的,從《望嶽》到《登岳陽樓》的自然風景詩篇,從《兵車行》到《歲晏行》的.歷史實景再現,從“致君堯舜上”到“落日心猶壯”的個人情志抒懷,在馮至眼中,儘管心情、境界、旋律不一,但其憂國憂民的積極精神是貫穿始終,情懷如一的。

杜甫傳馮至概括2

馮至小傳: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毛澤東稱讚他“做了一件好事”

1905年9月17日,馮至出生於河北省涿州,原名馮承植。1913年(8歲),母親去世,家境中落,幼年的馮至遭到同族人的奚落,頗受打擊,形成了他內向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格。

1917年(12歲),馮至從涿縣高等國小畢業,考入北京四中。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他開始寫詩。

1921年(16歲),馮至考入北京大學。1923年,他首次以馮至的筆名發表詩作,引人注目,並加入淺草社。

1925年,他與友人創立沉鍾社,發表了《我是一條河》、《蛇》等傳誦至今的'抒情名篇。

1927年(22歲),馮至出版第一部詩集《昨日之歌》。從北大畢業後,他遠赴哈爾濱教書。1929年,他出版第二部詩集《北遊及其他》。

從“五四”開始的中國新詩,充滿着草創期間的簡單、粗糙、淺白以及互相仿效的痕跡,而馮至從一開始便具有成熟的姿態,鮮明的個性,令人側目。

馮至的敘事詩最爲有名,《吹簫人的故事》、《寺門之前》等新詩,在抒情中敘事,在敘事中抒情,作品幽婉、沉鬱。魯迅曾稱讚他爲:“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

1930年(25歲),馮至留學德國,先後就讀於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攻讀文學、哲學與藝術史。

1935年(30歲),他獲得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隨後回國,任教於同濟大學。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馮至隨同濟大學內遷。

杜甫傳馮至概括 第2張
  

1939年(34歲),他轉任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德語教授。這期間,他的創作和研究都處於比較旺盛的時期,出版了散文集《山水》、中篇歷史小說《伍子胥》等等。

1942年,馮至出版了《十四行集》,包含27首十四行詩,獲得詩壇讚譽無數。

抗戰時艱,馮至潛心鑽研和他一樣身經國難的杜甫,發表了一系列與杜甫相關的文章。同時他還選擇西方詩人歌德作爲專攻對象,1948年結集爲《歌德論述》出版。

1949年(44歲),新中國成立後,馮至長期擔任北京大學西語系主任。

1952年(47歲),馮至寫的《杜甫傳》連載發表。全書刻畫了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憂國憂民、跌宕起伏、顛沛流離的一生。這對正值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是一個有力的激勵。

毛澤東讀了非常喜歡,他握着馮至的手說,《杜甫傳》是爲“中國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1956年(51歲),中國作協決定創辦《詩刊》雜誌。

組稿過程中,大家希望能在創刊號上發表毛澤東詩作,卻又擔心主席不同意。馮至認真琢磨後,建議這麼寫:“我們請求您,幫我們詩人辦好詩人們自己的刊物……”。

毛澤東看到《詩刊》寄來的的徵稿函,怦然心動,欣然回信,接連投稿十八首。從此,毛澤東詩詞傳遍大江南北。

1964年(69歲),馮至調任社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長期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工作。1966年,文革爆發後,馮至作爲資深詩人和學術權威,遭到批鬥和迫害。文革結束後,他纔得到平反。

由於他在研究歌德、海涅等方面取得傑出成就,1983年,他獲得德國慕尼黑歌劇院頒發的歌德獎章。1986年,他出版《論歌德》,對歌德的研究具有開創性意義。

他還被聘爲奧地利、聯邦德國、瑞典等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得德國最高榮譽——大十字勳章。中國作家中能獲得如此多國外榮譽的,恐怕至今也尚無第二個。

1993年2月22日,馮至病逝,享年87歲。

杜甫傳馮至概括3

杜甫的代表作有什麼

杜甫的代表作有《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甫的代表作品

杜甫的代表詩作有:《望嶽》、《登高》、《春望》、《三別》、《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等。

1、《望嶽》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峯、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挾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細遠望,見羣峯雲生,彷彿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象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自己的抱負。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嶽,但通篇並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佈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託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

2、《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爲局部近景,頷聯爲整體遠景。

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杜甫傳馮至概括 第3張
  

杜甫主要作品如下:

1、《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

2、《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3、《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4、《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6、《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7、《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標籤: 馮至 杜甫 概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vd9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