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和傳說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和傳說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和傳說,冬至到了,漢代以冬至爲“冬節”,而外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以下分享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和傳說。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和傳說1

冬至的來歷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爲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

漢朝以冬至爲"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爲"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每年12月21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270°時爲“冬至”,“至者,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通緯·孝經援神契》:“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爲冬至,十一月中(夏曆)。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恪遵憲度抄本》“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

冬至日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短,黑夜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少,故在短期內氣溫繼續降低。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爲北半球冬季開始,氣候學上則以每5天的平均氣溫低於10℃的始日作爲冬季開始。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和傳說
  

冬至前後,北半球獲得輻射少,但夏半年地面積蓄的熱量尚未散盡,故這時溫度還不是低的時候。冬至後雖日照逐漸增多,但地表熱量收支仍然是入不敷出,所以氣溫在一段時期內仍繼續下降。冬至日我國大部地區將進入隆冬時期,常遭強冷空氣,甚至寒潮襲擊。

我國大部分地區冷的時期都是在1月份,故民間有“不過冬至不冷”之說。冬至時節,我國江淮之間到大巴山以北的廣大地區平均氣溫已降到0℃以下,進入一年中冷的嚴寒季節。我國人民把冬至過後的日子稱做“數九寒天”,不同的地區都流傳着不同的反映本地冬至後,天氣由冷到冷再逐漸轉暖的變化規律及物候現象的“九九歌”。

“大雪過後冬至連,興修水利抓肥源。”冬至後,大部分地區田間管理工作較少,應集中力量抓緊時機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同時積肥送肥,爲春種做好準備。農業上的很多害蟲和病菌都是在農作物殘留在田間的樁茬或秸稈內和雜草上過冬的,應結合冬季積肥清除田間殘茬和雜草,及時處理棉稈、玉米秸稈和穗軸,焚燒或加工成飼料,以消滅過冬的紅鈴蟲、玉米螟等。

華南這時氣溫一般仍在5—10℃或以上,田野裏仍是一派生機,要施好菜、麥臘肥,防止凍害。還要注意防止油菜早苔現象,萬一起苔應及時打去,打苔應在晴天進行,留下兩三個節,打後及時追施有機肥。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爲: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爲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有的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還有一些以冬至天氣看後期冷暖的諺語有:“冬至出日頭,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風向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冬至南風百日陰”,“冬至一場風,夏至一場暴”。以冬至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冬至冷,春節暖”,“明年暖得早”等等。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和傳說 第2張
  

冬至吃什麼食物

餃子

冬至的時候要吃餃子,一般人都會在早晨的時候吃一點作爲早飯。有人會說吃了餃子在冬天的時候就能不凍耳朵了,當然這是因爲餃子和耳朵比較像,所以纔有的說法,其實只是一個美好的寓意,實際上起不到這樣作用,大家應該要知道。

冬至的時候一般人們會吃羊肉、青菜、白菜或者是韭菜做成的餃子,肉和蔬菜搭配,這樣營養會比較豐富。選擇那些熱性的食物來包餃子,這樣吃了之後就有暖身的作用,不至於在冬天的時候感覺到冷,這個技巧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羊肉

冬至的時候吃點羊肉也是很好的,在北方的很多地區都有這樣的習慣。因爲羊肉是一種滋補效果很好的食物,而且又是熱性的,熱量比較高,鐵元素的含量也很高。所以在冬至的吃點羊肉能幫助造血,增強禦寒能力,達到補氣血的.效果。

八寶粥

冬至吃八寶粥也是我國的一大習俗。中醫認爲食用粥類可以養胃,並且喝粥也有一定的滋潤效果,正好對抗冬季乾燥的特性。

爲發揮禦寒作用,我們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選用偏溫熱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

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雞肉、羊肉、糯米、桂圓、山藥、銀耳等。我們不妨發揮創造力,將這些食材搭配成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雞肉粥、糯米紅棗粥、小米山藥粥、銀耳紅棗大米粥等。

餛飩

冬至養生吃餛飩,餛飩原來是北方盛行的一種食物,但現在南方人們也喜歡冬至吃餛飩。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除了形態相似,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湯圓

冬至養生吃湯圓,湯圓有着“團圓”的意思,冬至吃湯圓如今在全國都十分盛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等亦是溫熱性味,有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飲食營養纔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適合在冬天食用。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和傳說2

冬至的來歷是什麼

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爲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爲“亞歲”。

人們最早過冬至節是爲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爲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把冬至作爲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的風俗有哪些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

二候麋角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爲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爲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和傳說 第3張
  

冬至節氣的特點

北方地區

冬至節氣時,北方地區的溫度已經在0℃以下了,在某些地區還有雪凍災難。

西北地區

冬至節氣時,西北地區的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天氣寒冷。

南方地區

冬至節氣時,南方地區的平均氣溫只有6℃至8℃左右。

西南地區

在西南某些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的介紹含義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不僅僅是農曆24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爲“冬節”,所以被視爲冬季一個比較大的節日。

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和家裏人一起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就會慢慢開始回升。

標籤: 冬至 來歷 風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8jw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