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原來拖延是爲了緩解焦慮

原來拖延是爲了緩解焦慮

拖延這個毛病,有時候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很多人都有過把該乾的工作拖到最後,最後期限要到了才加班加點趕工完成的情況。甚至有時候因爲時間的壓力,人變得更敏捷、更專注,工作反而完成得更快更好。

原來拖延是爲了緩解焦慮

然而,拖延並不總能變成這樣的好事。當拖延已經形成習慣,事無鉅細,甚至在自己非常看重的問題上都拖延;當自己深深地被其困擾,無數次寄望於“第二天”能改變但還是身不由己地拖下去的時候,拖延就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需要認真的面對和解決。

因爲拖延工作的時間基本都是在玩,拖延常常被認爲是懶惰。然而它並不只是懶惰這麼簡單。想想拖延可能的後果:失去重要的機會,各種負面情緒的困擾,如失去機會的負罪感、效率低下的無能感、荒廢時光的空虛感等,這些足以讓很多懶人變勤快。如果這麼大的代價都不能讓一個人放棄拖延,那麼就有理由相信,拖延對於這個人而言,存在某種不小的價值。

拖延是一種推遲進行任務的行爲,這種行爲表明了我們對所拖延的事情的真實態度:抗拒。我們需要做一件事,然而真實的內心因爲種種原因又抗拒去做,這就產生了內心衝突。如果個人能意識到並勇敢面對衝突,就能採取積極的方式進行解決,看哪些理由更合理、更符合自己的利益,然後決定是否要做。

然而很多衝突並不容易解決,涉及客觀現實,涉及我們長久已來根深蒂固的信念,面對起來會產生巨大的焦慮。於是我們只好無意識地採取拖延來逃避面對。所以,拖延本質上是一種保護自己暫時免於內心衝突和焦慮的手段。

比如小佳,她拖延寫稿,其實是對工作不滿意的表現。所以她會說“生活太平庸”,“沒有好選題”、“好機會”,“缺少點燃激情的機會”。這樣的問題本來可以通過更積極的手段來解決,要麼換一個符合這些要求的工作,要麼認識到自己這些要求並不合理。作爲記者,她有責任主動蒐集選題,也有責任尋找點燃激情的機會。但這個問題涉及的自我批判和改變太大,小佳也許潛意識不願面對。如果換工作不現實,又不能改變自己,對現狀的不滿就變得無解。每個讓自己必須面對現狀的寫稿任務都成了焦慮的來源,拖延成了唯一的緩解手段。

既然拖延的本質是爲了緩解焦慮,要想不再拖延,根本的辦法就是要知道焦慮來自哪裏,並且想辦法處理。焦慮有時會來自任務本身,比如一個討厭收拾的人面對一個雜亂的屋子;但更多時候,焦慮來自事物背後潛藏着的,我們對自己、對事物的不合理信念。

如果一個人認爲自己做事應該絕對完美,她就可能很難開始一件事情,因爲每個環節都必須精準,甚至出門也必須要“整點”才行;如果認爲“勤奮是一種對智商的侮辱”,爲了不與這個信念衝突,她就會盡可能不讓自己努力;如果認爲失敗是可恥的,自己絕對不能失敗,那麼在面臨沒有絕對把握的任務時就會非常焦慮。這就是沈潔的情況,爲了與自己“聰明得不需要努力,也不能夠失敗”的信念一致,她直到考前一個月纔開始複習,卻因爲任務本身的巨大壓力和對失敗的恐懼癱瘓了行動力。

既然行爲會與抱持的信念相一致,要改變拖延,就要從處理不合理信念開始。我們可以通過關注自己的自我對話來識別腦海中導致衝突、阻礙行動的不合理信念。留意自己在拖延之前和拖延之後腦海中的念頭,尤其是那些帶有“必須”、“應該”的想法,它們往往代表了支使着我們的僵化信念。一旦識別出,就可以理性地看待它們,形成更合理的信念。事實上,不合理的信念往往經不起審視,一旦被我們覺察到,就很難再支配我們。

但是觀念的改變僅僅是第一步。必須看到,拖延的根源雖然在於心理,拖延這種行爲模式卻決不可能僅憑想法的改變就自動消除。我們也不可能靠環境的改變一夜之間脫胎換骨。長期形成的行爲模式只能靠行爲來慢慢消除,用新的良好的習慣來替代,沒有捷徑可走。

這個過程並不輕鬆,好在已經有了不少關於拖延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可借鑑的辦法,比如記錄自己的拖延、制訂合理的計劃、獎勵自己的不拖延、說服自己開始工作,哪怕只工作五分鐘等。但是要解決拖延,最重要的或許是不要一開始就指望根除它,而要把拖延作爲自己的一部分從心理上接納,這樣才能應對向着“不拖延”前進過程中的挫敗和反覆,而不至於氣餒下來半途而廢。要與拖延戰鬥,耐心、寬容和堅持,三者都非常重要。

標籤: 拖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3mopm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