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中醫養生 >

中醫養生學的理解和感悟

中醫養生學的理解和感悟

中醫養生學的理解和感悟,養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由我們的祖輩專研,學習,積累總結得來的,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精粹。我們養生通過不同的調養護理方法,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接下來看看中醫養生學的理解和感悟。

中醫養生學的理解和感悟1

“民以食爲天”。食物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俗話說:“醫食同源,藥食同行,先到廚房,後到藥房。”食療治病,在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

由於中醫治病,重視陰陽寒熱辨證食療亦當先了解食物的屬寒屬熱,屬陰屬陽,纔能有的放矢。藥食同源藥物與食物具有相同的特性,不論是進補還是藥膳,都離不開中藥的搭配,因此,在選擇藥膳之前,加深對中藥特性的認識是絕對必要的,也是進補的先決條件,否則,選擇不當,不但無法達到進補的預期效果,還可能弄巧成拙。

一、藥材的“四氣”“五味”

溫熱寒涼是藥材的四種藥性,也稱四氣。它是從藥物作用在人體方面的表現概括而來的,也就是說,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於寒性或涼性。

例如黃芩和板藍根對於發熱口渴、喉嚨痛等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即表明這兩種藥具有寒性。相反的',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於熱性或溫性。

例如干姜對於腹中冷痛、四肢厥冷等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因此將它歸納爲具有熱性的藥。因此,常聽人說某種藥非常燥熱,或是非常寒涼,不能多吃,這些也許只是針對某些人或在某些情況下如此。需要採用什麼藥材,必須依據個人當時的實際情況而定。

五味是指藥物和食物的真實滋味,包括:辛甘酸苦鹹,這是藥食的五種基本滋味。這五種藥味各有不同的作用:

中醫養生學的理解和感悟
  

辛:發散、行氣、行血。例如:薄荷、木香、紅花等。

甘:補益、止痛、調和藥性。例如:人蔘大補元氣、熟地滋補精血、甘草調和諸藥等。酸:收斂、固澀、生津。例如:烏梅斂肺止咳、五味子斂汗等。

苦:通泄、燥溼。例如:杏仁降泄肺氣、枇杷葉降泄胃氣、蒼朮消除溼氣等。

鹹:瀉下作用。如海藻、昆布、芒硝等。

二、“五味”與五臟的生克關係

飲食五味與五臟的生克關係也應注意,如:偏嗜五味造成髒氣之盛衰失常,多食酸則可傷脾,多食苦可消肺,多甜食可傷腎,多食辛可傷肝,多食鹹則傷心。

五味所禁:辛味善行氣,有散發之性,多食就會耗氣,氣病要慎,不能過量;鹹味善走血,用量過大則血行凝滯,血病要慎用;苦味善走骨,能動心火,多用則火,骨生於腎,故骨病應少食苦味食物。甘味性滯走肌肉,多食易致肌肉壅滯,故肉痛時不宜多食;酸味善走筋,有收斂作用,多食則引起筋脈拘急。飲食要葷素適宜,五味兼備才能使脾胃調和,五臟收益。

三、藥食同源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藥食同源,如紅棗健脾,山楂助消化,梨滋陰潤肺,蕎麥是消渴病人的好食品。糯米、黑米性味甘溫,具有益氣補血、暖胃健脾,滋陰潤肺之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體虛乏力的病人。

中醫還根據疾病辨證和食物性味,採取以動物的內臟來補養人體的臟腑,如貧血目疾夜盲症。肝虛可用豬肝,腎病用豬腰,遺尿用豬膀胱,腎病用豬肚等。

在辨證施膳時要遵循中醫的“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進行食性的選擇配膳。寒涼性食物,如小米、赤小豆、綠豆等,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可用於熱證的調護。熱性溫性的食物,如糯米、黃米等,甘溫食物,具有溫中、補陽、祛寒之功效,可用於寒證病人的調護。

辛散類食物,如蔥、韭、姜、蒜、辣椒等,具有解表散寒之效,可用於風寒感冒患者的調護。苦寒、甘、寒性味的食物,如各種水果及一些瓜類多有清熱、瀉火、解毒等功效,可用於溫病熱盛傷津者的調護。

中醫養生學的理解和感悟2

這段時間,通過對中醫養生的學習,我收穫不少,學到了許多以前不曾知道的養生知識,並從中受益匪淺,我相信這些對我今後的養生提高身體素質,健康長壽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

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之意。養生之道就是保養生命的道理和方法。中醫養生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究人類生命規律,尋找增強生命活力,預防疾病的方法,同時探索衰老的機理以及益壽延年的原則與理論,是中國醫藥文化之精粹。健康的身體需要保養,亞健康時就要調養,病弱之軀則應補養。

養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由我們的祖輩專研,學習,積累總結得來的,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精粹。我們養生,也要順應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通過不同的調養護理方法,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通過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規律及人的一些生理、病理現象,並揭示出人類應當如何在陰陽不停變換的四季中,恰當地調養自己的身體的陰陽,以順應四季變化,達到陰陽平衡、氣血暢通,從而達到中醫養生的最終目的,能夠健康長壽。

中醫養生之道的特點,是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養生,又稱爲攝生、道生、保生等。攝生即攝納生命,是說自己的壽命掌握在自己手裏,如果注意養生,便可長壽,“度百歲而去,終其天年”。

中醫養生學的理解和感悟 第2張
  

如果不注意養生,就會“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壽命是有極限的,這是自然規律。中醫養生順應規律,追求長壽但不追求長生不老。我覺得在中醫養生中隨其自然便好,強求過多反而適得其反,甚至一味

的追求長生不老反而會傷了自己的性命,這不是中醫養生所推崇的。 中醫養生需要一個漫長的階段,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夠做到做好的。通過學習,我總結了一些關於 中醫養生的具體方法。

首先,強調精神方面的養生。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調養是養生的一個重要環節。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調攝能力,是中醫養生遵循的原則之一。“志意和”與人羣中個體的氣質、性別、年齡、經歷、文化思想修養等密切相關。人們應善於自我心理調攝,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態。

再者,“形勞而不倦”的鍛鍊身體方法體的,鍛鍊可使氣血流暢,筋骨勁強,肌肉發達結實,臟腑功能健壯。以“動”及“靜”,即通過形體鍛鍊來調節人的精神情志活動,促進人體的身心健康。運動量要適度,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不要超強度鍛鍊。

然後,防止外邪侵害。所謂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風、寒、暑、溼、燥、火)及其他外傷因素等。驅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養生的目的,這一觀點將始終貫穿於養生的整個過程中。

最後,氣功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爲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爲目的的一種身心鍛鍊方法。氣功在保健方面有獨特的功效。它是建立在整體生命觀理論基礎上,通過主動的內向性運用意識活動的鍛鍊,改造、完美、提高人體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變爲自覺智能的實踐。故氣功的鍛鍊,對我們在養生保健中能夠起很大很有益的效果,我們在養生之時,也可以加強對氣功的學習鍛鍊。

同時,在向老師學習養生知識後,我也爲我今後的養生製作了一份安排。在今後,我會注重食療,順時養生,順應四時氣候,陰陽變化規律,從精神、起居、飲食等方面進行綜合調養的養生。

秉承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宗旨,同時,避免垃圾食品,提倡有利於身體健康的養生綠色食品。我在今後也會加強體育鍛煉,加強氣功等運動的練習和學習,以此來煉形、煉意、煉氣,使身體“形與神俱”,達到養生健康長壽的效果。

中醫養生學的理解和感悟3

初次聽到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這個概念,是在去年的冬天。當時沒怎麼放在心上,感覺又是“換湯不換藥”的新名詞。後來寒假裏,學校下發了一份材料讓學習,我便專心地讀起來。真正認真研讀完之後,感覺自己的認知是有偏頗的。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材料中明確指出“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研究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關注到這一中心理論後,不禁讓我對我們的國小教學產生了思考。說實在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從成人的角度去規範和定義的。

但每一個人的發展都是從小開始的。

既然核心素養對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的發展這麼重要,那麼我們國小教師更是要抓好實現核心素養的基礎階段。我認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從多角度,多種領域去落實。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應該從語文學科出發,尋找孩子核心素養髮展的生長點。

一、語文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

我覺得課堂教學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主陣地,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激發孩子質疑能力,注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不難發現,現在語文教學中又出現了一種偏激行爲,就是“學生讀呀讀念呀念,老師什麼都不幹”的行爲。這種行爲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們不願意去質疑了,只是爲了讀而讀。

到底讀到什麼意思,不去理解,不去思考。老師們只是在要求讀,讀到什麼程度,但是沒有去創設激發孩子思考的問題與情境。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怎麼提高?本學期,我教的是四年級的語文,和老師們在辦公室裏交流的時候,老師們一致提出了這一個問題。

孩子不願深思,不願多去質疑,不願動腦筋。一個片段讀完,有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感受,知道了什麼。這豈不是我們目前教學的悲哀。所以,我們最後的結論是,哪怕這一節課完不成任務,也要啓發孩子去思考,質疑,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這是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最基本能力,一個孩子連獨立思維的能力都沒有了,那就太可怕了!

二、多元活動實踐,提升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走進教材和走出教材。

1.走進教材,學知識,提升能力

我們都知道每一冊教材給孩子們提供的30篇左右的文章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我認爲,我們要重視每一篇文章。從這些文章出發,尋找孩子核心素養提升的生長點。

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們可以重點提升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讓孩子在全班同學面前當小導遊,朗誦課文,這很明顯是在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公衆演說能力,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心理素質。再有學習《古詩三首》,我要求孩子們不僅會背誦,會默寫,能理解詩的意思。

中醫養生學的理解和感悟 第3張
  

我還要求孩子能夠給詩配上一幅優美的圖畫,還要用歌曲的形式演唱。這無疑是在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鑑賞能力,同時也在積澱他們的人文內涵,文化素養。

2.走出教材,會生活,全面發展

我們經常說要讓孩子全面發展,那麼怎樣落實到活動,引導孩子的全面發展呢?在研究寫作教學策略的時候,有幸得到區教研室張銳主任和我們中心校王春英主任的指導。他們熱心地給我傳來50多篇有關核心素養的材料,並且跟我解讀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他們的指導下。

我瞭解到了,要讓孩子的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發展,不僅要走進教材,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更要學會帶孩子走出教材,接觸真實的生活,讓學習真的爲培養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服務。

比如,我在教學之餘,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積極參加。有“成語接龍”“國學經典誦讀”“作文大賽”“我是小小演說家”“我是小小導遊”等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單單關注的是孩子的成績,重在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這都是爲了培養一個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服務的。

雖然,我處在農村國小,但我有信心,我們農村的孩子一樣會成爲具有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所要求的任何能力。因爲我們學校也同樣沐浴在學習核心素養的雨露陽光下,我們的孩子也得到了最先進的教育。加油!20xx,擼起袖子加油幹!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更好!

自評:每一個學期都要讀幾本書,這一次讀的是學校規定的關於學生核心素養的文章,感覺對學生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再去審視自己的教學,受益良多。

標籤: 養生學 感悟 中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zhongyi/g6e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