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春節有哪些習俗

春節有哪些習俗

飲穀雨茶、走穀雨、食香椿、賞花等。

春節有哪些習俗1

1、飲穀雨茶

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可以清火、驅邪、明目。因此,在南方有穀雨摘茶的習俗。無論天氣如何,人們都會採摘一些新茶喝,以祈求健康

2、走穀雨

在古代,有一種“雨中漫步”的習俗。這一天,年輕女性去拜訪村莊裏的.親戚,有些人在野外散步後回來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3、食香椿

在穀雨季節,北方人習慣吃香椿。穀物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季節。此時,香椿香醇爽口,營養價值高。俗話說:“雨前椿芽嫩無比,雨後椿芽生木體。”

春節有哪些習俗
  

4、賞花

穀雨也是牡丹花在穀雨前後盛開的重要時間。因此,牡丹花又稱“穀雨花”。賞花牡丹已成爲人們休閒時間的一項重要娛樂活動。

5、祭海

這是一個釣魚的好日子,因爲在穀雨中海水變暖,數百條魚游到淺海。俗話說:“騎着穀雨上網場。”爲了安全出海,滿載而歸,漁民們會在古宇日舉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

6、禁殺五毒

穀雨過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發期。爲了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和人民的危害,農民們在進田時貼上穀物雨籤,殺蟲祈求趕走那吉。

7、祭祀文祖倉頡

自漢代以來,陝西省白水縣古宇就有祭祀文氏始祖倉頡的習俗。根據傳說,倉頡創造了覆蓋世界的人物。黃帝被人物的創造感動了,以“天降穀子雨”作爲其造字的酬勞,從此便有了“穀雨”節。

春節有哪些習俗2

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民間有着祭祀遊神、掃塵貼紅、年夜守歲、拜年壓歲的風俗,目的就是爲了慶祝新一年的到來,並祈禱新一年能夠諸事順遂、萬事平安。

春節有哪些習俗 第2張
  

春節的風俗有哪些講究

1、祭祀遊神:每逢重大節日我們都是要進行祭祀的,而春節也不例外。在春節的時候我們需要準備好相應的貢品,對先祖、神像等等進行祭祀。除了祭祀鬼神之外,我們還可以遊神,意思就是說拉着神像在街上巡遊,一方面讓神像接受香火膜拜,另一方面也能反過來對圍觀的羣衆增加好運。

2、掃塵貼紅:每當春節來臨之際,我們都是要打掃屋子的看,因爲一個乾淨整潔的'屋子往往能夠招納財運,爲新的一年做好準備,所以在春節之際我們是一定要打掃房間的。除此之外,在春節之際我們還要貼紅,也就是貼春聯、貼福字等等,這些做法都能夠爲家中驅邪化煞、招財旺運。

3、年夜守歲:春節到來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吃年夜飯,並且在年夜的時候守歲。一般年夜飯就是指餃子,有的時候也會做一些寓意吉祥的菜品。而守歲就是指點一夜燈,一家人坐在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人們認爲這樣的做法能夠讓家中的財運更加旺盛,所以也叫作“照虛耗”。

4、拜年壓歲:在春節的時候,我們還要去親友家拜年走訪,一般這種行爲都是在春節當天過後進行的,不僅能夠增加彼此的運勢,還能夠聯絡感情。在春節期間,當長輩見到晚輩的時候,還要送一些壓歲錢,以起到歲歲平安。

春節有哪些習俗3

新年是幾號 春節有哪些習俗

【2023春節是在幾月幾日】 1月22日。

春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1、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2、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竈神,用麥芽糖塗在竈王爺的嘴上,讓竈王爺上天別說壞話。

3、貼門神。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爲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早先的門神是傳說中專門管鬼的神荼、鬱壘兄弟二人,後來改成其它人物。以保家庭平安。

貼春聯、窗花、“福”字、年畫。大門的“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4、吃年飯:過去多爲農曆除夕晚餐,桌上必有肉丸全魚,寓意團團圓圓及年年有餘。有的地方魚是“看魚”只擺不吃。

5、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或守通宵,最少至七年級子時。燃爆竹:從新舊年交替時開始燃放。目的是爲了驅趕叫“年”的怪獸,以免它傷害人畜。

春節有哪些習俗 第3張
  

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中國十大傳統節日之一,歷史悠久。春節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與上古原始信仰、擇吉日祭祀以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上古時代人們以一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以謝天地神靈、報祖先恩德,祈求來年豐收。

新春圍繞祭祝祈年爲中心,以除舊佈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着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標籤: 習俗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7o5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