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歷史中有楊家將嗎

歷史中有楊家將嗎

楊家將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歷史中有楊家將嗎1

一、楊業的主要事蹟

1.驍勇“無敵”

楊業是幷州太原人。楊業自幼擅長騎射,二十歲時就追隨北漢皇帝劉崇,任保衛指揮使,楊業以驍勇而聞名於世。後來,楊業屢立戰功,升至建雄軍節度使,北漢上下都稱楊業爲“無敵”。

2.投降大宋

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早就聽說了楊業的威名,渴望人才是所有老闆的喜好,北宋大老闆宋太宗很想得到楊業這樣的猛將。

北宋攻擊北漢,最後,北漢只剩下都城太原一座孤城,形勢危急,楊業勸當時的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北漢皇帝聽勸,直接投降。

宋太宗召見楊業後大喜,任命他爲右領軍衛大將軍,後授楊業鄭州刺史之職。又升楊業任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賞賜甚厚。

3.遼兵見楊業旗幟就撤退

楊業相當於北宋北部邊境的守將之一,有一次,遼兵攻擊雁門關,楊業率領部下數千名騎兵繞道,迂迴到遼兵背後攻擊,大敗遼兵。楊業因戰功升任雲州觀察使,仍兼鄭州和代州的刺史及駐泊兵馬都部署。

從此之後,遼兵一見到楊業的旗幟,就撤退,不敢跟楊業交鋒。

但是,楊業的能力卻遭到了自己人的嫉妒,其他守邊主將大多妒忌楊業,甚至有人誣告楊業,幸運的是,宋太宗還算個明君,根本不追問楊業,反而把誣告信直接送給楊業,表明自己信任楊業。

4.楊業之死

宋太宗雍熙三年,爲了奪回被後晉“兒皇帝”石敬瑭送出去的幽雲十六州(也叫燕雲十六州),宋朝組織大軍北伐,史稱“雍熙北伐”。

宋太宗任命潘美爲主帥,楊業爲潘美的副職,並同時發動多路大軍共同進擊大遼。

一開始,各路宋軍進展順利,接連攻下雲、應、寰、朔四州,大軍進駐桑乾河。但曹彬率領的一路宋軍被遼將耶律休哥擊敗,各路宋軍只得撤退。

雍熙北伐沒有任何戰果,反而讓遼軍開始進攻大宋,局勢緊急。

無奈之下,宋太宗命令主帥潘美率軍隊護送北部邊境四個州的百姓遷往中原內地。但這時的遼軍在蕭太后的指揮下,士氣旺盛,並很快攻佔了寰州。

楊業對潘美說:現在遼兵士氣旺盛,不可交戰。朝廷只命令我們護送百姓,所以應該先派人告訴雲州、朔州的守將,等大軍撤離代州,再命令雲州的百姓先出。我們的大軍駐守應州,契丹兵必定來犯,此時立即命令朔州的百姓出城進入石碣谷。我軍在石碣谷口佈置弓箭手一千人,用騎兵增援中路,這樣百姓們就可以安全撤離。

楊業的建議非常正確,可惜的是,其他將領總要找點事。監軍王侁跳出來表示不同意,他說:數萬精兵在手怕什麼,我軍只管直奔雁門北川中,擊鼓前進。

大將劉文裕贊成王侁的意見。

歷史中有楊家將嗎
  

楊業認爲這樣必敗。

王侁開始找茬說:楊業你向來號稱“無敵”,如今如此膽怯,莫非有其他想法?

身爲主帥的潘美並沒有表態,楊業看到大家沒有人支持自己的建議,只好表示:我楊業不怕死,只是不想讓士兵們白白送死,既然這樣,我帶兵出戰。

楊業還表示自己本來是北漢降將,今天各位以膽怯來責備我,我只好赴死而戰,但是,請求主帥和監軍在陳家谷口佈置好弓箭手,並在谷口兩側埋伏,等我戰到這裏,立即救援我,如不這樣,我軍必定大敗。

楊業出征後,一開始,潘美與王侁確實是率領部下在陳家谷口埋伏。但是這個監軍王侁派人登高觀望戰況,竟然認爲遼兵敗走,王侁想爭功勞,就率軍離開陳家谷口。

主帥潘美沒能制止王侁,但是也離開了陳家谷口,沿灰河往西南撤軍二十里。不久宋軍斥候回報說楊業戰敗,潘美竟然立即帶兵撤走,不去救援楊業。

楊業率軍戰至陳家谷口,發現沒有援軍,心灰意冷。但他沒有退縮,繼續戰鬥,身受數十傷,身邊的士兵基本也都戰死,楊業繼續死戰,他親手殺死上百人,但因楊業的馬重傷不起,無法再戰。

楊業被遼軍生擒,楊業的'兒子楊延玉戰死。楊業不降遼國,絕食三日而死。

5.《宋史》對楊業的評價

楊業不知書,但忠烈武勇,有智謀,與士卒同甘共苦。他處事簡練,對部下有情義,士卒們心甘情願爲他效命。楊業在陳家谷口一戰,手下所有士卒無人逃離,全部戰死。

楊業戰死後,宋太宗任命楊業的兒子楊延朗(也就是楊六郎,應該是長子)爲崇儀副使,次子楊延浦、楊延訓爲供奉官,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皆爲殿直。

二、楊六郎的主要事蹟

1.楊六郎是誰?

楊六郎並不是排行第六,楊六郎的名號是敵人遼軍給他起的。

楊六郎就是前面提到的楊延朗,後來改名楊延昭(以下統稱楊延昭),他從小就喜歡行軍打仗的遊戲。楊業曾說:這個兒子像我。楊六郎長大後,楊業每次出征都帶着他。

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楊延昭被補選爲供奉官。

雍熙北伐期間,楊延昭作爲楊業的先鋒,在朔州城下大戰,他的手臂被亂箭射穿,卻越戰越勇。

2.楊延昭繼承父業繼續抗擊遼軍

楊業死後,楊延昭被任命爲崇儀副使,後又屢有升遷,最後,又被任命爲崇儀使等,調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

宋太宗死後,宋真宗即位,宋真宗鹹平二年冬天,遼軍來攻擊楊延昭所在的城池。

楊延昭駐守的城池很小,而且毫無準備,遼軍攻城很急,合圍攻城數天。

蕭太后親自督戰,宋軍很害怕,楊延昭召集城中的所有丁壯守城,幸運的是當時天氣十分寒冷,楊延昭命令連夜把水潑灑在城牆外側。

第二天,城牆外全是厚厚的冰,遼軍無法攻城,只好撤走,宋軍繳獲了大量遼軍丟下的兵器輜重。楊延昭以戰功升任莫州刺史。

不久,因爲楊延昭功多,宋真宗嘉獎了楊延昭,說他有父親楊業的遺風。

在受到宋真宗嘉獎的這年冬天,遼軍又來侵宋,楊延昭用誘敵之計大敗遼軍還斬殺遼軍大將。

4.受到宋真宗賞識

宋真宗鹹平五年,遼軍進攻保州,楊延昭與另外一個猛將楊嗣(和楊業家族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率軍救援,但被遼軍襲擊,損失較多,理應治罪。

但宋真宗認爲楊延昭和楊嗣以勇猛聞名,將來肯定有用,就沒有治罪。

第二年,守邊大將不敢迎擊遼軍被撤職,宋真宗重新起用楊延昭,同時也啓用了楊嗣,讓他們繼續駐守邊境。

宋遼檀淵之盟達成前,楊延昭率兵直抵遼境,攻破古城,戰功卓著。

檀淵之盟達成後,宋真宗親筆任命楊延昭爲保州知州兼緣邊都巡檢使,後來,又追敘楊延昭守邊禦敵的功勞,進升爲保州防禦使,不久調任高陽關副都部署。

楊延昭雖然威震邊關,但他不通吏事,軍中的文書和訴狀都交由小軍官周正處理,卻經常被周正矇騙,周正藉機作惡。

好在大老闆宋真宗賢明,他知道後斥責周正,並以此告誡了楊延昭,讓他用人被看走眼。

歷史中有楊家將嗎 第2張
  

5.楊六郎這個名字的由來和楊延昭的結局

楊延昭在邊關駐守二十餘年,遼軍都懼怕他,稱他爲楊六郎,這就是楊六郎的由來。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楊延昭死,終年五十七歲。宋真宗很傷心,派宦官護送楊延昭的靈柩回鄉,河朔一帶的百姓看到楊延昭的靈柩後都痛哭流涕。

宋真宗任命楊延昭的三個兒子爲官,這三個兒子中,有一個叫楊文廣,其他兩個兒子連名字都沒提。

6.對楊延昭的評價

楊延昭智勇善戰,把所得賞賜都用來慰勞士兵,爲國事不顧家。不講排場,號令嚴明,也像父親楊業一樣,能與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敵人必定身先士卒,作戰獲勝,就把功勞歸於部下,所以人人願意爲他效力。

三、楊文廣的主要事蹟

楊延昭的一個兒子叫楊文廣,楊延昭死後,楊文廣任何官職不得而知。但後來,楊文廣在平定賊寇張海時有功,被升爲殿直。至此,楊文廣並不知名。

范仲淹到陝西任職時,有一次與楊文廣對話,覺得楊文廣是個人才,就把楊文廣留在了自己的麾下。但是,楊文廣在范仲淹手下做過什麼事情,史書並沒有記載。

後來,楊文廣跟隨狄青南下平定廣西一帶叛亂有功,先後被升爲左藏庫使、帶御器械、議宿衛將等官職。

到了宋英宗在位時期,宋英宗說楊文廣是名將之後,而且有功,因此升爲擢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後又升爲興州防禦使。

之後,楊文廣在韓琦治下任職,在西部防禦西夏。

韓琦讓他去西夏邊境修築篳篥城,楊文廣揚言要去修築噴珠城,誤導西夏軍隊,然後帶領士兵急行軍去修築篳篥城,和西夏偷襲軍隊打了個時間差。

第二天,西夏軍隊來到篳篥城時,看到宋軍防備已經成熟,只好退兵。西夏軍一退,楊文廣發現了戰機,他馬上率軍追擊西夏軍,斬獲甚多。

當時的皇帝宋神宗下詔褒獎楊文廣,賜給賞物。篳篥城後改名爲通渭堡。

楊文廣之後歷任涇州知州、鎮戎知軍、定州路副都總管、步軍都虞候等官職。

遼想要索取宋朝的代州,楊文廣向朝廷獻上軍隊陣圖以及攻取幽雲十六州的策略,可惜,楊文廣還沒有等到朝廷的答覆就死了。

這就是歷史上真正的楊家將,無論如何,青史留名,不枉此生。

歷史中有楊家將嗎2

這楊家將的成員都有誰呢?

主要是三個人:楊令公、楊六郎、楊文廣。

這三個人是爺孫三代人,英雄事蹟各有千秋。

下面分別說一下。

先說楊令公。

楊令公的名字有怎麼複雜。

他本名叫楊重貴,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父親楊弘信曾爲後漢的麟州刺史(今陝西神木),後周代漢的時候,據麟州自立,後歸附後周。

由於在後漢時代,楊弘信爲結交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曾派年少的楊重貴到太原爲劉崇效力。

後漢滅,劉崇繼位,史稱北漢。

楊重貴得到了劉崇的重用,先擔任保衛指揮使,後以佔功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

劉崇收楊重貴爲養孫,給他改名爲劉繼業。

劉崇死,先是其子劉鈞繼位;劉鈞無子。劉鈞死後,由其外甥同時也是其養子的劉繼恩繼位。

劉繼恩死,劉鈞的另一個養子劉繼元繼位。

注意,劉繼恩和劉繼元都是皇帝,都有“繼”字。所以,劉繼業(即楊重貴)爲避諱,就拿掉了中間的“繼”字,名爲劉業。

北宋滅北漢,劉業跟隨劉繼元降宋,恢復了本姓“楊”,名爲“楊業”。

當然,也有很多評書演義仍稱呼他爲“楊繼業”,甚至無視其曾經改名易姓的經過,把他從出生開始的名字就稱爲“楊繼業”。

補一句,因爲楊業歸宋了,他父親的名字“楊弘信”爲避趙匡胤之父趙弘殷之諱,在史書中被改成了“楊信”。

楊業歸宋後,任三交駐泊兵馬部署,鎮守代州,曾擊潰從雁門大舉進攻的遼軍,殺死遼國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繳獲很多兵甲戰馬,因功升雲州觀察使。

楊業威名大振,此後,遼國望見楊業的旌旗,不戰而走,稱之爲“楊無敵”。

“楊無敵”死難於雍熙北伐。

北伐之初,宋三路大軍征討遼國,其中潘美爲西路軍主將,楊業爲副將。

楊業表現神勇,一路過關斬將,奪取了遼國的寰、朔、雲、應四州。

歷史中有楊家將嗎 第3張
  

但主力軍中路曹彬失利。

宋太宗只好下令各路人馬班師,後又命潘美等率領大軍將收復四州的'民衆遷移到內地。

遼國十餘萬大軍展開反擊,攻破了寰州。

潘美留楊業拒敵,承諾自己在陳家谷部署步兵強弩接應。

楊業信以爲真,力戰盡日,但轉戰到陳家谷時,才發現自己被潘美放了鴿子,悲憤莫名,死力再戰,長子楊延玉,以及部將王貴、賀懷浦全都力戰而死,楊業力盡被擒,寧死不屈,絕食三日而終。

楊業有多個兒子,但到底是六個還是七個,各種版本的史書記載不一,名字不同,次序也很亂。

這裏取《宋史》中的記載,共是六個兒子,長子楊延玉,次子楊延朗、三子楊延浦、四子楊延訓、五子楊延瓌、六子楊延貴和七子楊延彬。

長子楊延玉在陳家谷口戰鬥中犧牲,其餘六子俱因此而升遷。

其中次子楊延朗爲崇儀副使;三子楊延浦和四子楊延訓併爲供奉官;五子楊延瓌、六子楊延貴和七子楊延彬併爲殿直。

楊延朗就是楊六郎,明明排行老二,爲什麼被冠以“六郎”之名呢?

原來,楊延朗鎮守邊防二十幾年,遼國對他害怕到了極點。

遼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他們認爲楊延朗是那第六顆星轉世,敬稱楊延朗爲“楊六郎”。

楊六郎英雄一世,但死後也得不到“安寧”。

因爲,宋真宗封財神爺趙玄朗即趙公明爲其聖祖。所以,楊六郎的名字“楊延朗”爲避諱被改成了“楊延昭”。

按照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記載:楊延昭有三子,長子楊傳永,次子楊德政,三子楊文廣。此三子中,只有楊文廣大器晚成,名垂青史。

特別要說明的是,在評書和演義中,楊文廣是楊宗保與穆桂英之子,但楊宗保與穆桂英都是虛構人物,並不存在。

楊文廣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予殿直。

後來又隨狄青南征討儂智高,調任爲廣西鈐轄,後又升任爲宣州知州、邕州知州及左藏庫使。

在對西夏的防禦作戰中,楊文廣先後擔任過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遷興州防禦使,秦鳳路副總管。死後被追贈爲同州觀察使。

歐陽修曾在《供備庫副使楊君墓誌銘》中寫:“父子皆爲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裏兒野豎,皆能道之”。

標籤: 楊家將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yo6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