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抑鬱心理要學會放下的東西

抑鬱心理要學會放下的東西

人生在世總是有着各種各樣的不如意。面對這些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改變不了外在的事情,那就嘗試着去改變自我吧。認清自己的心靈,明白到底什麼纔是自己真正的需要的。這樣你就不會有鬱悶、抑鬱等等不良情緒。通常有抑鬱心理的人都是沒有學會放下。放下自己的貪婪、嫉妒,放下自己的虛榮、拜金。相信抑鬱的情緒會緩解不少。

抑鬱心理要學會放下的東西

1、貪婪——心靈的貧窮,災禍的根源。

人在現實中生活,不可能沒有慾望,慾壑難填,對金錢的慾望,使很多人變得貪婪無比。誠然,金錢是人們生活的基本保障,但是在解決生活所需之後,不能一味地貪求。古語有云:“多貪不如少用。”人對錢財的慾望應該有一個度,如果超過了度就要想辦法讓自己停下來,不要因爲過分貪婪換來後悔莫及的結果。

2、無原則——被丟棄的道德。

利益在生活中經常被追捧,甚至有人喜歡把自己的一切準則都與利益畫等號。和自己的親人、朋友以及其他人相處的時侯,時時刻刻都以自己的利益爲重。誠然,對很多人來說,利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把利益作爲自己做事的準則,那麼到後來,這樣做的人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利益有時侯還會成爲別人引誘自己的陷井,而以利益爲準則的人,掉進陷井的機率比跳過去的機率要大很多。

3、嫉妒——詆譭別人的成就,暴露自己的無能。

嫉妒是人心上的腫瘤。嫉妒可以讓美麗的人變得醜陋無比,可以讓熱情的人變得冷若冰霜。嫉妒是一種憎恨式的感情,擁有嫉妒的人,看見別人比自己過得好,比自己運氣好,就會恨得咬牙切齒;而看見別人比自己運氣差,過得沒有自己好,就會洋洋得意.這樣的感情,對人際關係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人應該用一顆豁達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因爲嫉妒心只能把人送到瘋狂、崩潰的邊緣,而不會讓人獲得美好和幸福。

4、固執——蟠踞於心靈的愚眛根源。

固執是一種堅持成見,不懂得變通的心理現象。人對事物的認知,以及對事物價值的評判都要通過自己的價值觀來完成,這本身就帶有極其濃郁的主觀色彩。如果對一個事物的認識錯誤,但是又不願接受別人的意見進行有效的改正,就會錯上加錯。固執並不是堅持的近義詞。其實,打開固執的枷鎖也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要能及時地改正自己錯誤的觀點,有效地接受新事物,很容易就能打開固執的心靈枷鎖。

5、輕諾寡信——輕諾寡信,多易必多難。

誠信爲立身之本,要做到誠信,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輕易承諾,這樣才能避免背信棄義。如果不經過深思熟慮就答應別人的要求,事後又做不到,這樣的人就不會獲得他人的信任。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做到,要一諾千金。孔子說:“民無信不立。”人的言行要以誠信爲本。

6、張揚——淺薄者的朋友。

有着張揚性格的人狂妄自大、盛氣凌人、鋒芒太露,言行之間容易招致非議,傷人傷己,因此做人要謹言慎行。“謙受益,滿招損。”無論是才華滿腹還是志高意滿時,都不可趾高氣陽、驕傲自大,而應該在充分發揮自己才華的同時收起鋒芒,低調處世。《老子》曰:“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即便是有才華而不得志的時侯,也無需悲觀或者埋怨生活的不公,要做到淡然處之,以低姿態做人。

7、虛榮——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

虛榮是追求個人的榮耀和表面的光環,以求博得別人的欣賞、尊敬的表現。愛慕虛榮的人都有較強的自卑心裏,他們不知道,內心空虛無知、外表光鮮的人反而招人厭煩。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虛榮心,不應該把它擴大升級,而應該通過虛榮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加強學習和改進,不斷提升、激勵自己,勇往直前。

8、拜金——爲自己套上黃金的枷鎖。

毋庸置疑,金錢在人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金錢不是人生的全部。錢財是身外之物,不要被金錢和自己的貪婪迷惑了雙眼,應適可而止。把貪心戒除,這樣就能知足常樂,解開束縛人的腳鐐。除此之外也不要吝嗇,能夠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幸福。不把金錢看得太重,學會捨得,才能把握住人生的機會和命運。

9、衝動——陷於悔恨與自責的漩渦。

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會有許多事情讓我們氣憤、很無奈,但是無論自己的情緒多麼衝動,都不能失去理智,更不能不顧一切地採取過激的行爲。“事緩則圓”任何事情的解決都是理智加公平的結果,一味衝動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往往會造成讓我們難以承擔的後果。因次,在遇到窘境時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爲纔是明智的選擇。

10、盲從——失去自我的可憐人。

很多人都會盲目地追求大衆潮流,這是很多人都具有的心理特徵,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心靈陷阱。因爲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都是不同的,因此每個人的選擇方向也應該是不同的。因爲盲從,我們往往喪失了自我,迷失了自我的個性,喪失了自我判斷力和自信心。

標籤: 抑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jmm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