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北宋詞人晏殊與晏幾道是什麼關係

北宋詞人晏殊與晏幾道是什麼關係

父子關係。

北宋詞人晏殊與晏幾道是什麼關係1

《清平樂》中的北宋太平宰相晏殊,一生平步青雲,即使偶爾象徵性地被貶官,也在京城附近,不久即被皇帝召回重用,他“富貴優遊五十年”,着實令人羨慕。

晏殊並非出身豪門貴胄,甚至不是書香門第,他憑着過人才華,加上神奇的造化之功,化腐朽爲神奇,從小吏之子,逆襲爲當朝宰輔。

太平宰相晏殊:

晏殊少年出衆,七歲聞名鄉里,寫詩作文出口成章。

14歲時,晏殊作爲當年最小的考生參加殿試,被宋真宗御筆提名,賜爲同進士出身。

20歲時,晏殊官至從六品,後被任命禮部侍郎、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

晏殊爲人低調謹慎,爲官圓融穩妥。雖然,無論同前輩名相趙普、寇準相比,還是與同時代的范仲淹、歐陽修相比,他都稱不上政治家。但他愛才惜才,知人善任——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這些歷史名臣都出自晏殊門下。

也正因此,他成爲仁宗皇帝一生的良師益友。

北宋初年,清平盛世,天下富庶。

宋朝又是最厚待讀書人的時代,在朝爲官的士大夫們,享受着朝廷優厚的俸祿,生活優裕風雅。

他們下班後,時常三五好友一道去勾欄瓦舍喝酒聽歌。

富貴大戶人家則在家裏蓄養歌兒舞女,今天去你家聽歌,明天來我家暢飲,知己好友歡聚一堂,對飲放歌,快意自在。

晏殊少年早貴,在這種氛圍的浸淫下,培養出了從容閒雅的淡定氣質。

雖然他剛入仕時,算不上大富大貴,但隨着爲官的時間越久,官職越高,俸祿越豐厚,晏殊的生活就越來越充滿着富貴風雅的貴族氣韻。

他的“貴氣”可不是珍饈美饌、珠光寶氣。

事實上,晏殊不喜歡奢華鋪張,他的日常生活剋制節儉,但只要有客來訪,他一定會準備豐盛的酒菜,留客吃飯。

晏殊家裏也養了一些歌女。富貴人家養歌女,相當於養一個私人文工團。

宴席上,晏殊一邊和客人談笑風生,一邊聽歌女演唱助興。

小酌片刻後,晏殊詩興大發,提議道:“歌女們的才藝已經展示完了,現在該輪到我們了。”

這是晏殊酒宴上的必備節目——和客人一起填詞唱和。

晏殊的詞如其人,溫潤如玉,不張揚,不急躁,平淡樸實中透露出雍容閒雅的氣質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如此神來之筆,一輩子能寫出一首就夠了。

歷代對晏詞評價甚高。

南宋王灼在其詞曲評論筆記《碧雞漫志》中評論:“晏元獻公長短句,風流蘊藉,一時莫及,而溫潤秀潔,亦無其比。”

清人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重更將晏殊視爲北宋詞壇的初祖:“晏同叔去五代未遠,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宮右徵,和婉而明麗,爲北宋倚聲家初祖。”

前人評價晏殊的文采“天然”“富貴”。這自然與北宋的承平氣象有關,宋朝的審美代表着歷代最高水平。

陳寅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

從晏殊的詞作,便可看出宋代審美的高級感,他的“富貴”氣象可不是堆金砌玉的表面浮華,而是渾然天成、自然流露的雍容閒雅。

《宋朝事實類苑》中曾記載:

晏殊讀李慶孫的《富貴曲》,讀到“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時,頗爲不屑:“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

晏殊早年身爲太子舍人時,就頻繁出入皇宮,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一看這滿紙又是金又是玉,刻意用力地渲染奢華,就知道作者不諳富貴之道。

沒有見過真富貴而寫富貴,自然不得要領,一副“乞兒相”,這就好比《紅樓夢》的後四十回和原著相比,相形見絀,處處露怯一樣。

晏殊官至宰相,是那個時代一等一的富貴閒人,他既有雄厚的物質基礎,又有欣賞美的眼光。他眼中的富貴應該是“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自然天成、毫無雕飾,通篇沒有一字清點金玉,卻寫出了富貴氣象。

晏殊讀了寇準的“老覺腰金重,慵便枕玉涼”,感嘆這也不是真富貴。

他認爲,白居易的“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纔是“善言富貴者也”。

依照晏殊的審美,富貴,不是“金銀細軟”,而是“梨花院落”;不是“錦衣玉食”,而是“樓臺燈火”。富貴是“落花滿園的月夜”,是“柳絮池塘的微風”,是宏大,也是幽微。

正如晏殊的《珠玉集》,130多首詞作,通篇珠圓玉潤、雍容閒雅。

他是一生平順、處事中庸的太平宰相,因此,在他的詞中,很難見到普通文人懷才不遇的牢騷或不得志的抑鬱。

他的詞,甚至少有激烈的言辭,往往在傷春怨別的情緒中,緩緩帶出高遠的意境和理性的反思。

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北宋詞人晏殊與晏幾道是什麼關係
  

這兩句就出自晏殊的《鵲踏枝》: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表面看,晏殊這首詞是表現相思怨別的怨婦詞。

但王國維卻從中讀出了“成大事業、大學問”的第一重境界——學海無涯,只有勇於登高遠望者,才能尋找到自己的目標,只有不畏孤獨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這些話,“皆非大詞人不能道”,不是偉大的詞人,寫不出這樣的詞,供後人引申聯想。

這也正是晏殊一生孜孜求學、穩重爲官的寫照。

相門公子晏幾道

晏殊與他的'第七子晏幾道並稱爲大晏和小晏。

晏殊的詩詞審美都通過言傳身教,傳給了同樣善感的小兒子。

晏殊去世時,晏幾道才十來歲。

與父親不同,晏幾道一生高開低走,官小位卑。

按說,他不至於此。

雖然晏殊離世,但他的女婿富弼(晏幾道的姐夫),後來也做了宰相。

更不必說,晏殊生前扶持推薦的韓琦、歐陽修、王安石都在朝堂身居高位。晏幾道作爲恩師之子,只需稍微往前蹭一蹭,謀個富貴閒差應當不是難事。

北宋詞人晏殊與晏幾道是什麼關係 第2張
  

但是,晏幾道卻有意迴避遁世,躲進小樓成一統,隨心所欲地憑個人喜好生活。

元祐年間,紅極一時的蘇東坡聽黃庭堅誇讚晏幾道的小令作得好,也想見一見這個宰相之子,結果,晏幾道卻辭謝不見。

他的託詞是“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舊客,亦未暇見也”。

意思是,今天我家的客人多半都是舊時往來,沒有閒功夫見你蘇東坡哦。

最倨傲、最扎心的當屬“吾家舊客”幾個字。

言下之意:以前我父親身居宰相之位,與之往來的人不是達官便是顯貴,你蘇東坡不過是新晉紅人,要想和老牌世家攀上關係,還有一段距離。

晏幾道太不世故了,他除了前任宰相之子外,已經身無長處了,卻還對找上門來的相知避而遠之。可見,他的無知和單純。

表面看,他是傲慢,但傲慢通常都隱藏着世故的動因,是刻意爲之的行爲,但清高,卻是完全不在乎外人的自得。

晏幾道拒絕蘇東坡,只能算是他百無所求的清高。

晏幾道的好基友黃庭堅曾爲他的《小山詞》作序,其中道出了晏幾道的“癡”和“鈍”:

叔原,固人英也,其癡亦自絕人。愛叔原者,皆慍而問其目。曰:“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癡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一作新進士語,此又一癡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飢,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癡也。人百負之而不恨,已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癡也。”

叔原是晏幾道的字,這段話道出了他的真性情:叔原太癡,愚鈍孤傲。父輩家族身居高位,他不會傍之;寫得一手好文章,也不肯用作進身之階;家有萬貫家產,最終卻被他耗費至入不敷出;人負了他,他卻篤信不疑人。

晏幾道瞧不上什麼功名大業,詩、酒、女人、琴棋書畫,是他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和追求。

這也是他與父親的不同,晏殊只把寫詞當作官場之餘的賦閒樂趣。

而晏幾道卻將詞視爲生命中之重,他傾盡一生,留下了一部《小山詞》。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北宋詞人晏殊與晏幾道是什麼關係 第3張
  

——《臨江仙》

晏幾道的詞以深婉細膩而聞名,和李商隱相似,他也是個以夢寫情的高手。

他的詞幾乎都離不開夢境、女人和故往,字裏行間說不盡對女人的欣賞和迷戀,充滿了“明月依舊,但人事全非”的悵惘之情。

寫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納蘭性德,這兩人都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相門公子,也都才華過人,都有點像賈寶玉,在綺羅脂粉堆中長大,都看淡功名富貴,看重兒女情長,也都有着各自的“癡”病……

他們的癡,是一種被嬌慣後的“無所謂”和“不在乎”,是對功名利祿的不屑和冷漠。

晏幾道一生埋頭於自己的小天地裏,他從不期期艾艾,嘮叨訴說自己不得志的怨憤,也不會因爲世人輕視他,就格外發奮努力,更沒有佯作癲狂去博取世外之名……

他只關心自己迷戀的事物,並樂在其中。

在別人看來,身爲宰相之子,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卻沒有取得相應的功名,堪爲失敗的人生。

但也只有宰相之子,才能如此任性地活着,遠離官場名利,不知富貴錢銀,不在乎背叛情義。

他們有前人栽樹,能在父輩這棵大樹下乘一輩子的涼,過瀟灑快意的人生,做不切實際的夢。

北宋詞人晏殊與晏幾道是什麼關係2

北宋詞壇有二晏,他們是父子關係。父親叫晏殊,兒子叫晏幾道。晏殊出生於北宋淳化年間,他從小就愛好文學,小小年紀就能寫出絕妙文章。

當時有個大官叫李虛己,十分喜歡有才華的晏殊,讓晏殊和自己的女兒定下婚姻。晏殊的名氣很快就傳到了東京汴梁,宋真宗親自召見這位神童。受到了皇帝的賞識,14歲的晏殊和上千名進士一同參加科舉,名列前茅。就這樣,還未成年的晏殊就成了朝廷官員。

北宋詞人晏殊與晏幾道是什麼關係 第4張
  

晏殊在官場上的運氣十分好,宋真宗看他十分順眼,無論他做什麼都覺得有道理。當時在東京汴梁的官員們喜歡去酒樓觀看歌舞,晏殊由於家中貧寒,只好閉門讀書。

宋真宗覺得他人品好,就讓晏殊去昇王手下辦事,昇王就是後來的宋仁宗。晏殊接受安排的時候,據實稟奏,說自己閉門讀書,不是不想玩樂,而是家中貧寒玩不起。宋真宗聽了更高興,覺得晏殊這個人又真誠又有才華,由他輔佐昇王,將來天下一定會太平穩定。

北宋詞人晏殊與晏幾道是什麼關係 第5張
  

果然,昇王登基之後,晏殊一路高升,35歲時成爲樞密院副使,41歲擢升三司使,42歲成爲參知政事,52歲正式成爲宰相。晏殊和寇準、范仲淹等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和他們相比,晏殊沒有什麼特別顯著的政績。

晏殊的主要成績體現在文學創作和文化教育兩方面。在創作上,他擅長寫詞;在教育方面,北宋名臣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都是他的學生。王安石能夠盡展才華,也少不了晏殊的推薦。

晏殊的`詞典雅清麗,千年傳誦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讓人同時感受到淡淡哀怨與美好期盼。不過也有人批評晏殊的詞屬於“無病呻吟”,內容狹隘,寫得都是一些富貴中人的生活感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j2xk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