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有關科學教案範文彙編5篇

有關科學教案範文彙編5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科學教案範文彙編5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 教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爲什麼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爲什麼會下雨嗎?”

二、 小朋友做小實驗(幼兒第一次嘗試,分組活動)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

(發散性思維)

三、 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裏,問:杯子裏冒出來的是什麼?(水蒸氣)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麼?

爲什麼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 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爲什麼會下雨”的科學現象)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裏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麼多的水蒸氣都到哪裏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3、請小朋友把“天上爲什麼會下雨”的小祕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 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1、請幼兒試着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着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國小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爲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科學教案 篇2

本學期新接手的這5個班級,在經過了兩堂課的課前交流後,決定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觀察習慣入手安排教學。例如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因爲槓桿的發明者是阿基米德,有必要在課堂上簡單提一提阿基米德這個人物和他的故事,利用他要撬動地球的“大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課教學的重點在於槓桿上的'三個位置的教學,分析這三個點的位置關係,結合平時學生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讓孩子先自我分析一下,分別將用力點放在槓桿前後不同的幾個位置,那我們的用力情況會費力一點還是省力一點。如此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力的體驗過程,在這同時也分析一下用力點離支點的距離關係是近了還是遠了。這樣的分析有助於學生理解省力槓桿和費力槓桿的那些距離關係。等弄清楚這些關係之後再讓學生在槓桿尺上掛一個省力槓桿和一個費力槓桿。把全班同學的省力槓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再把全班同學掛的費力槓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費力槓桿。

最後總結科學概念。這一環節讓全班同學共同完成表格,相當於把每位同學自己掛的鉤碼平衡狀態的情況讓大家一起來記錄並分析,然後讓學生自己再體驗掛不同省力情況的鉤碼。這樣的操作時間上會比較節約,彙報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到同類型的情況,有助學生仔細分辨。嘗試的發現,第一個班是讓學生隨意掛一個平衡槓桿,然後分析自己的槓桿是屬於費力的還是省力的,這樣的教學有阻礙教學概念的混淆,難以達成教學目標。所以Т擁詼個班起我改爲讓學生先分析省力槓桿的情況和費力槓桿的情況,然後再來掛槓桿尺上的鉤碼。

科學教案 篇3

(一)、設計理念:

在進行“點亮我的小燈泡”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時,主要想體現這幾個基本理念:

1、體現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在指導學生探究小燈泡的連接裝置時,“爲什麼有的會亮,有的不會亮”的問題是在學生“玩”了小電珠等材料後根據“玩”的結果自發提出來的。提出這一問題後,按照兩個研究方向展開下一步的探究,也是在學生小組交流、進行充分猜測設想後自然歸納出來的。教師只是學生研究問題的嚮導、引領者,在學生獲取知識方面起到點撥的作用。

2、體現科學學習以探究爲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這一環節中,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玩弄”,這種“玩弄”其實是一種探究,一種經歷,一種體驗。讓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進行探究,讓學生像研究者一樣親身去經歷研究過程,讓學生在“點亮”與“點不亮”中體驗“成功”與“失敗”,進而逐步養成科學的探究素養。

3、體現教學設計的動機情感原則。

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探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興趣與學習需要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到學生的情感需要。如:在開始部分,從“介紹材料”到提問“看到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再到“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充分抓住了國小生好奇心強,急於動手的心理,迎合了他們的情感需要,因此引入相當順利。避免了這類課引入時很容易出現的“學生不顧教師反應,卻急於動手玩弄材料”的現象。在教學觀察小燈泡內部祕密時,抓住學生很想搞清“看不清的部分”(也就是小燈泡的關鍵結構:兩根金屬柱下端到底連接到哪裏?)適時提供材料,使學生帶着強烈探究欲進行觀察,而這種觀察的投入程度就是建立在學生興趣情感之上。在課的結束部分,點亮小燈泡的環節安排,其實是想再次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讓其體驗成功的快樂。總之,教師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情感變化,應及時引導、鼓勵和啓發,從而創立一個更有利於滿足學生探究情感需求的環境。

(二)、學習目標:

1、經歷用一根電線、一個電池,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

2、學會對發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進行觀察和用筆畫出電流在燈泡內的流動路線。

3、學會畫一個發光燈泡的連接裝置圖。

4、經歷多種簡單電路的連接過程。

5、學會檢查電路裝置,避免短路現象的發生。

(三)、學習重點:

觀察小燈泡的連接裝置,懂得小燈泡點亮的道理,養成科學的探究素養。

(四)、學習難點:

畫出電的流動路線。

(五)、學習準備:

學生材料:放大鏡、電線、電池、小燈泡、剪刀、紅藍黑水彩筆各1份、小燈泡電池實物圖和白紙各6份。

教師材料:課件(電流在電路中的流動路線圖)

(六)、學習過程:

1、引入:

師:同學們,課前我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誰能來介紹一下?(指名回答)看到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麼?

師揭題:這節課的任務就是點亮小燈泡(師板書課題“點亮我的小燈泡”)。

2、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

(1)、師:好,現在給大家幾分鐘時間來玩一玩,要求是:①用一根電線將電池、小燈泡組裝起來,②無論會亮、還是不亮都用實物圖畫出來。注意:會亮的打“√”,不亮的打“×”。

(2)、師巡視,選取典型圖例請學生按“亮”與“不亮”兩類分別張貼到黑板上,師標號。

(3)、全班討論張貼的圖例,發表個人意見。(師不作具體評議,只適當鼓勵)

(4)、師板書:爲什麼 亮 不亮

3、想一想:爲什麼有的會亮,有的不會亮?

(1)、小組交流後,推薦代表猜測性發言。

(2)、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兩個研究要點。

師板書:A、材料結構 B、連接方法

(3)、按照以上兩個要點展開研究

A、 材料結構:

①(板書:電線)觀察電線,你有什麼發現?(內部是金屬,兩端去除了包皮),想一想電線與實驗結果有什麼關係?

②(板書:電池)觀察電池,你有什麼發現?想一想電池與實驗結果有什麼關係?

③(板書:小燈泡)用放大鏡觀察小燈泡,它由哪幾部分組成?(師張貼小燈泡實物圖,與學生共同給各部分取名,並板書)

④ 以上這些部分可以直接看到,哪個部分我們卻沒法看清?(兩根金屬架的下部)你想不想看?你認爲有沒有必要了解這一部分?爲什麼?

⑤ 師提供剖開的小燈泡(每組1個),讓學生藉助放大鏡觀察後在自己實物圖上畫出兩根金屬架下端的走向。(指名一生板畫)

⑥ 畫一畫,電流在小燈泡裏是怎樣流動的?(指名一生板畫)

⑦ 想一想,小燈泡與實驗結果有什麼關係?

B、 連接方法:

①師補貼電池,組成放大的典型電路。小組討論流動路線,然後指名一生用粉筆畫出電的流動路線。(師課件演示)

②選幾個代表性圖例,指名多生同時上臺,用黑筆畫出板示圖例中的電的流動路線。全班評議糾正,調整張貼位置。

③比較,你有什麼發現?(哪些圖例中電是流過燈絲的?哪些沒流過?)(板書:正確——亮不正確——不亮)

④從不正確的電路中挑選典型圖例認識短路與斷路兩種現象。並說明短路的危害。(師板書:短路斷路)

斷路:將放大圖中的電線切斷,小燈泡會怎樣?從而引出斷路。

短路:選一典型錯圖,觀察電線的連接特點,從而引出短路,指出注意點。

⑤改一改,錯在哪裏?(a、b同時進行)

a、指名將張貼的不正確的電路用紅筆糾正錯誤。

b、其他學生在自己的圖紙上畫一畫電的流動路線,不正確的改正。(師巡視指導)

(4)、小結:通過剛纔的研究,誰來解釋一下小燈泡爲什麼有的會亮,有的不會亮?

4、說一說,你的最大收穫。

通過今天這節課,你認爲最大收穫是什麼?

5、結束:請同學們再次點亮自己的小燈泡。下課。

(七)、板書設計:

2、連接方法

正確——亮

不正確——不亮

短路斷路

科學教案 篇4

科學概念: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

過程與方法:自制建議風向標和小風旗。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並使用適當的方法紀錄觀察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到使用簡單工具能對天氣觀察活動提供很大的幫助。進一步提高觀察天氣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能描述風向和風速

【教學難點】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並使用適當的`方法紀錄觀察結果。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製作風向標的材料;製作小風旗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你們覺得風是什麼?能聽到,看到風嗎?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風的詞語來描述風嗎?

二、探究內容:

(一)風向和風向標

1、出示風向圖,簡單介紹

簡單介紹,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可以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

2、你能通過風水動旗面的情況來辨別風向嗎?簡單練習。

小結: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的箭頭指向的是風吹來的方向。

3、製作風向標,並測量風向

(1)出示自制風向標。介紹製作方法

(2)小組討論:風向標的使用方法

(3)問:我們如何將風向結果添加到當天的天氣日曆上呢?

(4)我們還可以用哪些方法確定方位和測量風向?

(二)風速和風速等級

1、問:風向可以用風向標進行測量,那麼風速也可以測量嗎?

2、介紹科學家利用風速儀測量風速,熟悉“蒲福風力等級”表。我們製作小風旗來測量。

3、分組製作小風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實地觀察

1、測量風向和風速

2、記錄到天氣日曆中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扣饅頭與沙子乾溼的關係。

2、學習扣饅頭的技能,體驗玩沙的樂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水、扣饅頭的碗、杯子、毛巾和玩沙子的工具。

幼兒積累了豐富的玩沙子經驗後,攥在手裏容易漏下來等特性,和孩子們一起製作了沙漏的玩具。

活動重難點:

理解釦饅頭用沙的溼度要適宜,加水過度扣不出饅頭。

扣饅頭的方法——沙子盛到容器裏要滿、平,扣下時速度要z快,拿起時動作要輕,輕輕拍打一下碗,饅頭落下來。

活動過程:

1、通過提問引出話題,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幼兒觀察老師先用溼沙子扣好的大小不同的饅頭。

教師:這是老師用沙子做出的饅頭,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呀?鼓勵幼兒動手嘗試。

2、請幼兒選擇材料親自動手操作,到沙坑用沙子進行嘗試。

教師交代注意事項:用沙子時不要灑到沙坑外邊。老師以間接指導方式端着盆(盆裏盛着溼度適中的溼沙子)在一旁動手操作扣饅頭。

(1)幼兒分別選擇了碗、盆,並往裏裝着沙子進行嘗試。

幼兒:老師,你看,不行。老師,看,我的也不行。孩子們嘗試失敗後紛紛叫喊起來。

(2)失敗之後,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探尋失敗的原因。

一名幼兒站了起來:老師我想用你盆裏的沙子試一試。

教師:爲什麼用我的沙子呢?我盆裏的沙子和沙地裏的沙子有什麼不一樣啊?

幼兒:老師,也許我用你盆裏的沙子就能夠成功,因爲我發現你的沙子是溼的。其他幼兒也跟着響應起來。

3、幼兒自己探索、嘗試給幹沙子加水,再次扣饅頭。

孩子們用瓶取來水往沙子裏倒水再次進行嘗試。過了一會兒,一名幼兒就喊起來:老師,我這個還是不行。只見沙子不但淤出了水,而且灘倒了下來。我的水太多了。他自言自語反思自己的失誤。

教師:要幫忙嗎?

幼兒:我再多弄些沙子吧。他擺擺手,把沙坑裏其他地方的幹沙子摻進一些,又將沙子重新裝在大碗裏,然後將碗翻過來,一邊喊着一、二、三,一下子扣下,輕輕一拍碗底,再輕輕地把碗拿了起來。

噢,我成功了,老師你看,我的大饅頭做好了。我豎起大拇指及時表揚了他。

然後我請成功的幼兒談談自己成功的經驗,並與旁邊的小朋友交流經驗和分享成功的喜悅,鼓勵其他幼兒進行再次嘗試。在此過程中,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指導那些始終沒能成功的幼兒如何用溼沙扣饅頭的方法。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儘量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將相應的紙船貼到集體記錄表中。

教師:請小朋友們觀察我們的集體記錄表,你們發現了什麼?

幼兒:用宣紙做的小船第一個就沉下去了。

幼兒:畫畫紙在水面上堅持的時間最長。

教師:通過今天的實驗我們發現哪種紙最適合做小船?爲什麼?

幼兒:畫畫紙比較適合做小船,因爲它堅持的`時間長。

幼兒:畫畫紙適合做小船,因爲畫畫紙吸水慢。

5、經驗遷移,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教師:今天我們通過小船的實驗發現有的紙吸水快,有的紙吸水慢。

我給你們出一道難題:地板上灑了好多水,旁邊沒有抹布,只有報紙、宣紙和畫畫紙這三團廢紙,我們用哪種紙能把水最快吸乾淨?爲什麼?

幾乎所有的幼兒都能夠回答出:宣紙能把水最快吸乾淨,因爲宣紙吸水快。

活動延伸:

請幼兒用同樣的實驗方法在活動區裏尋找比宣紙吸水快的紙,比畫畫紙吸水慢的紙。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在幼兒獲得了較豐富的玩沙遊戲的經驗,結合幼兒已有經驗和他們的興趣生成的,體現了教育的連續性;從幼兒參與活動創程與目標的達成來看,本活動制訂的目標符合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

不足之處:

對幼兒探索活動中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探索點關注不夠。如,當有的幼兒發現沙裏倒的水太多不知該怎麼辦,一名幼兒馬上茫再往裏面添加些沙子,教師應及時抓住這一閃光點引導幼兒探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d77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