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食療養生 >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着差異,長期以來,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下面來了解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1

中國不僅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豐富飲食文化之境地,中國飲食文化可以歸納爲以下幾個特點:

一、風味繁多。

由於我國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着差異,長期以來,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

我國一直就有“南米北面”之說,口味上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

二、四季有別。

中國烹飪的一大特徵就是按季節飲食。

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我們一直以來都是按季節來配菜和調味,冬之味醇濃厚,多以燉燜煨爲方法;夏之味清淡涼爽;夏季多涼拌冷凍爲主要烹飪方法。

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餚美感的傳統,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

對菜餚美感的表現是多方面的,無論是個紅蘿蔔,還是一個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種造型,獨樹一幟,達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一,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享受。

三、講究美感。

中國的烹飪不僅表現在精湛的烹飪技術上,而且還講究菜餚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

對菜餚美感的展現也是多方面的,一個紅蘿蔔和一棵白菜心,烹調大師們都可以給你雕出各種美觀的造型,達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一,人們可以享受到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美感。

四、注重情趣。

中國烹飪不僅要求飯菜要色香味俱全,而且還十分注重菜的品味情趣。

中國菜餚的名稱可謂神奇瑰麗、雅俗共賞,也是由於烹飪大師對各種菜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節奏、娛樂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菜餚名稱根據主、輔、調料及烹調方法的寫實命名,而且還引入一些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

有些飯店就是以菜餚名來打自己的門店形象,如“全家福”、“將軍過橋”、“獅子頭”、“叫化雞”、“龍鳳呈祥”、“鴻門宴”等。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也可以說這些都是他們的招牌菜,而且大多數食客也都是衝着這些名菜而去。

五、醫食結合。

我國自古就有“醫食同源”及“藥膳同功”之說,這也是我國的烹飪技術的又一大特色。

中國烹飪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餚,讓你在享受的同時也起到了一定的與醫療保健作用,並且可以達到醫食雙重目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重慶小火鍋加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沿革看,中國飲食文化綿延170多萬年,分爲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從內涵上看,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韓國拌飯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係等,深厚廣博。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有着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

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食醫結合

中國的烹飪技術,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繫,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源'和‘藥膳同功'的說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餚,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和之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的審美理想。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者也。

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禮記·中庸》)。

《古文尚書·說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爾鹽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湯,關鍵是調和好鹹(鹽)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國。

《左傳》中晏嬰(齊國賢相)也與齊景公談論過什麼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見的協調的基礎上的。

因此中國哲人認爲天地萬物都在“中和”的狀態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發育。

這種審美理想建築在個體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之上。

這種通過調諧而實現“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調實踐與理論的啓發和影響下產生的,而反過來又影響了人們的整個的飲食生活,對於追求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與“中和”相反的是極端,極端在烹飪上也不被視爲正宗,那些“鹹過頭,辣過頭,酸過頭”的食品雖然會受到一些身體處在不正常狀態下的人們的追捧,但從長遠看來它對身體是有害的。

社會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極端主義其弊更是不可勝言。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2

國人飲食六大特點

美國密西西比河鯉魚成災、德國大閘蟹橫行街頭、丹麥生蠔爬滿海岸……這些新聞總能挑動國人的味蕾,不少人感嘆,恨不得馬上漂洋過海去“救災”。

中國人胃口之好引得全球驚歎。日本《富士產經商報》報道稱,中國人的食慾似乎越來越旺盛,促使世界各地都在改變作物栽培方式和銷售模式。爲滿足中國人的胃口,企業不得不頻繁飛往世界各地,爲中國人尋找合適的食材。當下,國人飲食特點可用6個字概括:

葷。大魚大肉、滿桌橫菜是很多國人下館子的“標配”。《富士產經商報》報道稱,近10年,全球牛肉對中國出口出現巨幅增長。上世紀80年代,牛肉還因稀缺被國人歸爲“只有富人才吃得起的食物”,如今牛肉早已變成尋常百姓的家常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肉類消費迅速增長。1982年,我國人均肉類消費約爲13公斤,而到2016年,這一數字已高達59公斤,是世界平均數的兩倍。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第2張

油。中國人做菜喜歡煎、炒、烹、炸,食用油攝入量嚴重超標。《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人每天食用油攝入量爲25~30克,而實際上,老百姓人均每天吃了42.1克。調查發現,八成家庭食用油攝入量超標,常在外就餐的人吃下的油更多。

精。加工工藝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口感的追求,促使市場上銷售的米麪越來越白、越來越細。如今,餐桌上的主食幾乎已形成精米細面一統天下的局面。經過精細研磨的精米白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大量丟失,不利於合理膳食。

鹹。中國人口味普遍偏鹹,加之一些地區喜歡吃鹹魚、鹹肉、鹹菜等醃製食品,不知不覺中還吃了很多“隱形鹽”。調查顯示,2012年,我國居民平均每天烹調用鹽10.5克,遠高於6克的推薦量,65%的.成年居民超過建議攝入量。

怪。鳳爪、豬蹄以及動物內臟是國人喜愛的美味,這些食材外國人卻吃得不多。比如,食用牲畜內臟僅佔美國肉製品進口的3.6%,卻約佔我國進口總量的1/4,甚至超過牛肉。個別地區還喜歡吃狗肉、貓肉、蛇肉等,令外國人吃驚。

貴。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國人開始追求鮑魚、燕窩、海蔘等昂貴食材以及進口食品。然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宋新認爲,多數昂貴食材的營養成分並不突出。進口食材和國產食材本就沒有營養差異,反而進口食材因長途運輸,難免發生營養流失。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3

中國的飲食特點是風味多樣,四季有別,講究美感,注重情趣,食醫結合。

1、風味多樣: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着差異,長期以來,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中國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說法,口味上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

2、四季有別:一年四季,按季節而吃,是中國烹飪的一大特徵。自古以來,中國一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 第3張

3、講究美感: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餚美感的傳統,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

4、注重情趣:中國烹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5、食醫結合:我國的烹飪技術,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繫,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源”和“藥膳同功”的說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餚,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標籤: 飲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shiliao/786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