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心裏健康小知識

心裏健康小知識

心裏健康小知識,情緒穩定與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着機體功能的協調,人生活在紛繁複雜、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裏,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下面介紹心裏健康小知識。

心裏健康小知識1

1、瞭解自己,接納自己、肯定自己。

2、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3、擁有一個偉大的夢想,設立明確的生活目標。

4、學會自我控制,克服誘惑,活在現實當中。

5、學會舒緩舒解憤怒、低落、憂鬱、厭倦的情緒。

6、對自己要時常鼓勵增強自信心。

心裏健康小知識
  

心理健康的標準應該包括:

⒈、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一個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條件。在心理諮詢中,發現絕大多數來訪者這一條都具備。通過說話、察言觀色便很容易確定來訪者智力是否正常。一般不需要進行心理測驗。

⒉、 情緒穩定樂觀

情緒穩定樂觀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誌。與這一條相對立的`是喜怒無常。這並不是說心理健康的人沒有情緒低落的時候,而是說他們的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而且他們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

⒊、 人際關係和諧

人際關係和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心理健康的人,能信任和尊重別人,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能以恰當的方式讓別人理解自己。因而,無論他或她在哪個單位,和本單位的同學、同事關係都很融洽;對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很親近。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是與別人沒有任何矛盾,而是在發生矛盾時能積極地、有效地去解決矛盾,重新讓別人理解自己。

⒋ 、行動自覺果斷

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標誌。心理健康的人幹什麼事都有明確的目的性,經過深思熟慮以後便果斷地採取決定,不盲目、不猶豫、把自己的決定貫徹如一,決不是說是一樣而做又是一樣。這並不是說不能改變決定,而是說不能輕易地改變決定。

⒌ 、熱愛學習、生活和工作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熱愛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愛學習,如愛學外語、計算機、專業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把學習看作是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愛工作,不僅按時上下班,而且創造性地去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務,把分擔的工作看作是一種樂事。

⒍ 、正確的我觀

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有正確的我觀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優點能積極地去發揚,對不足能自覺地去改進;不因爲有優點而驕傲自大,也不因爲有不足而自卑;總是知不足而進去不懈、爲自己取得的成績而愉快樂觀。

心裏健康小知識2

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 正確的人生態度。

②滿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內容

③ 和諧的人際關係。

④良好的個性

⑤適度的情緒,充分的理智。

心裏健康小知識 第2張
  

心理健康小知識

1、瞭解自己,接納自己、肯定自己。

2、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3、擁有一個偉大的夢想,設立明確的生活目標。

4、學會自我控制,克服誘惑,活在現實當中。

5、學會舒緩舒解憤怒、低落、憂鬱、厭倦的情緒。

6、對自己要時常鼓勵增強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8、注意鍛鍊身體,展現朝氣活力。

9、學會思考,養成積極進取的學習生活態度。

10、淨化自己的心靈,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際交往的自我調適,是人生的一個必然和重要行爲。

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於人際關係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人際關係的失調而來。

1、要學會有利他奉獻的人生觀的培養。

2、學會角色扮演的心理調適

3、對競爭與合作要有正確的認識

4|、接受自己,悅納他人。

5、正確處理人際交往中的三個度情、理、法。

6、消除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心裏健康小知識3

傳統家教模式使父母們產生自我中心傾向

對少數父母來說,自我中心傾向是其個性特徵的一種反映。也就是說,這部分父母從年幼時起,對待各種事物形成了一種“自我中心”的定勢,認識、解決問題一貫地不太考慮他人的態度和方法。在對待孩子時,這種定勢不但反映出來,而且更爲強化。也有少部分父母,頭腦中的“封建家長制”比較嚴重,“父爲子綱”的思想仍在作怪,在他們看來,父母與孩子,父母就是絕對權威。

自我中心傾向源自於認識原因和情感原因

在認識原因角度出發,一方面認爲“孩子是我的,怎樣教育、培養當然我說了算”,於是對孩子學習、生活中的各項具體事情,都是“我”的主意、“我”的辦法最好,別人(包括孩子)不能發表不同意見。另一方面認爲,“孩子太小,我是大人,孩子必須聽大人的”,大人比小孩高明,比小孩成熟,“我說你聽,我訓你服”是天經地義的。

這類父母忘記了一個重要規律: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內因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積極性不調動起來,光父母“一頭熱”,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嗎?

在情感上,由於父母超量的愛,恨不能爲孩子包辦一切,呵護過度,服務過頭,“俯首甘爲孺子牛”。這樣的情感,會大大強化認識上的自我中心傾向,導致教育的低效,甚至負效。

心裏健康小知識 第3張
  

克服自我中心傾向,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識孩子是受教育的主體

孩子的成長,內因是關鍵。孩子有各種各樣的需要,需要使孩子產生動機,從而行動起來去滿足需要,再產生新的需要、新的動機。孩子的需要有正確和不正確之分,動機也有正確不正確之分。

父母應分析孩子的需要,激發孩子的正確動機,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如果父母一切包辦代替,就是以父母的需要代替孩子的需要,以父母的動機代替孩子的動機,孩子完全成了客體,其主體精神被壓抑、遏制,怎能有好效果呢?父母必須必須記住,對於孩子來講,“我”是外因,“我”的教育行爲,目的是使孩子積極起來,進行自我教育。如果達不到這樣的目的,“我”應該認真反思。

二、學會用換位思考的方式

心理換位,就是父母以孩子的身份去想一想要求做和將要做的事情。這種換位,能極大地減少父母在實施教育時出現盲目主觀。

作換位思考時,應充分體察孩子的角色地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孩子的個性特點,也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在孩子這個年齡時經常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尤其要強調把孩子當孩子。

爲了使換位思考更切實際,專家建議:父母可讀一讀《兒童心理學》和《中學生心理學》。沒有書,可以向孩子的老師或其他能者請教。

三、耐心傾聽孩子“心聲”

教育是雙邊行爲,一邊“教”,一邊“受教”,善於傾聽受教育者的“心聲”是施教成功的重要因素。

傾聽的前提條件是尊重孩子和具有民主意識。許多父母能做到無微不至地愛孩子,卻做不到尊重孩子、允許孩子發表不同的意見。這與封建父母制意識和“主宰”思想有關。父母應該明白,孩子雖小,也是家庭中一個平等的成員。凡事聽聽孩子的想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這個世界與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在家庭中,要創造一種孩子能充分吐露心聲的氣氛。孩子的話,不管多麼幼稚,父母都要耐心傾聽。傾聽之後,分析孩子的願望、要求,引導、鼓勵其積極的成分。對於孩子一些不妥當的想法,則應採取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引導孩子提高認識。孩子仍然不明白的,允許孩子存疑,等待時機再進行引導。

最後,專家提醒:父母應盡力克服自我中心傾向,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精神,但並不意味着一切都聽孩子的,否則將導致教育上的放任自流

標籤: 健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5kmk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