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

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

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健康教育作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國小生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他們的心理品質還不成熟,一些學生由於自身、家庭的種種變化,學習壓力的加重等原因,下面瞭解下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

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1

根據世界心理衛生協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並結合國小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我們把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爲6個方面,即智力發展水平、情緒穩定性、學習適應性、自我認識的客觀化程度、社會適應性、行爲習慣。

(1)智力發展水平:雖然智力發展優秀者並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國小生,其智力發展應屬於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緒穩定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國小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佔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反應,當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
  

(3)學習適應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國小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鬆;對於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於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

(4)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國小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爲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實聯繫起來,主要從周圍環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出客觀性。

(5)社會適應性:心理健康的國小生往往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務能由自己來料理,能適應不同環境下的社會生活,樂於與同學、老師交往,讓自己融入集體生活中,自覺用社會規範來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爲符合社會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爲中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周圍的人羣格格不入。

(6)行爲習慣:心理健康的國小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爲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爲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他們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發脾氣,也很少出現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舉動,其行爲表現同他們的年齡特徵相吻合。

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2

國小生心理健康內容是:

1、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

2、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上,學校教育存在相當大的弊端。比如:片面追求升學率;重課內的教學,輕課外教育;重尖子生,輕後進生。另外,很多學校口頭上說是實行素質教育,實際是應試教育,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而使許多學生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等等。

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 第2張
  

3、家長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家長的道德修養、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對學生品德和心理成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用孩子的學習成績去評價學生的好壞,給他們施加壓力,使他們產生緊張感、壓迫感、甚至恐懼感。更有些家長本身品德低劣,作風不正,他們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4、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淨、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5、青少年心理和行爲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爲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爲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爲習慣又可內化和澱爲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單是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爲中促使學生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

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3

爲什麼要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倍受人關注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這一時期的兒童都會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但是他們的辨別能力極爲有限,目前有不少的國小生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而忙碌的工作讓家長無暇顧及,所以應該給國小上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 第3張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該怎麼輔導?

總想在精神和行爲上予以約束和控制,導致他們反抗,或者影響思考的疾患出現;不喜歡老師,情緒上積極的東西減少,消極情緒較多,父母過多的保護支配和控制會導致反抗,煩惱增多,孤獨感,壓抑感增加。

這裏要強調第二逆反期的特徵,他們滋生着強烈的`自主心理需求,看看問題出在哪裏。

一般有這幾方面,自身問題。

試圖和孩子交談下,和同學老師家長溝通下,不理解老師方言,有什麼身體疾病。他們需要將其視爲獨立社會成員,給予平等地位,關注外表,重視自己的能力,關注自己成長,開始有強烈的自尊心,而父母往往缺乏認識,有被模仿的對象出現,以致他潛意識需要做出點什麼來引起關心。

11歲雖然還是國小,但是已經進入了青春發育期,情緒穩定性差,起伏不定;同學間處得不好,父母對於孩子的關心太少,或者誤讀老師的眼神等錯誤暗示;家庭環境惡劣,找到原因纔可能對症下藥厭學的原因有很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pmd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