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清明的隨筆(15篇)

清明的隨筆(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的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的隨筆(15篇)

清明的隨筆1

天又下起了雨,撐起一把雨傘,漫步在小路上。雨放肆地飛灑着,俯身吻着大地,萬物都在接受雨的洗禮。

一直這樣。每次清明都是細雨相伴,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營造出一種“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意畫面。這雨,晶瑩剔透,像天的眼淚,一滴一滴地落進人們的心頭,勾起那纏綿的回憶。

沿着一條崎嶇的山間小路,經過積木樣的村民的房舍,踏過木板拼成的.獨木橋,錯落有致,菸絲蒙繞的墳墓出現在眼前。每年都要來這裏,可每次來的感覺都不一樣。

很小的時候,我只是被帶着來湊熱鬧的,只是學着長輩們,在一塊塊石碑面前,雙手合併,顯於胸前,拱背三四次。那時,我還根本不理解“死”的含義,也不明白“清明”的底蘊。

又大了一點,我是爲了爬山纔去掃墓的,又是隨便做做的模式,便跑去摘松果、採青苔。

大了幾歲,玩性被完全激發出來了,不再侷限於採松果、摘杜鵑了,而是順着山路往上爬,盼望看到更多的風景。

慢慢地,我變得懂事成熟了,開始幫助長輩做這辦那,雖然有時還會幫倒忙,可我還是很快樂。

如今,我已是國中生了,辦事也是井井有條。插香、擺貢品等,我都是搶着幹。我也學會了尊重,學會了沉吟。我喜歡擡頭,透過黑壓壓的電線,看那灰濛濛的天。它讓我輕鬆很多,惆悵與失落,無盡感慨。

一切就好像輪迴般朦朧,心動漸漸地失控……成長也是一直輪迴,讓我們帶着過去的記憶與今天的努力走向美好的明天吧。

清明的隨筆2

三月的風瀰漫着春天的香味、從田野間飄過、從清泉邊流過。綿長的細雨打溼了四月的大地。不知不覺中我們又迎來了今年的清明的節日。《歲時百問》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清明節後雨水漸漸多了起來,是大地萬物生長的好季節。田間地頭那一片拔節的嫩綠;河岸水堤邊那一樹惹人的新綠。濛濛細雨洗淨了大地。牧童的短笛吹響了鄉間勞作的序曲。笛音悠悠從牛背上躍過飄入我的心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有掃墓祭祖的習俗,在這一天我們回到鄉間輕輕拭去身上的塵垢,同時也拭去心靈的那些繁俗。心與鄉村緊緊的貼在一起,飲着故鄉的酒緬懷遠去的故人。寄託那份酒醉方知情更濃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想起更多的人,更多的`事。過去的一年傷痛曾打溼了記憶,過去的一年悲愴曾惹哭了歲月。

清明節到了,不知道天堂的他們是不是依舊注視着這片土地,這片生他們,養他們的土地,同時也送走了他們生命的土地。都說清明的雨是故人的眼淚。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或許我們的眼淚和着他們的眼淚早在去年的五月已經風乾了。

清明的隨筆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清明時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小,老年人不主張小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爸爸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清明時節早上,我便與爸爸早早地起來,驅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於是,我們四個人便啓程去北鎮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牀這麼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了,一路上我沒一絲睏意。奶奶又對我和爸爸講述了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艱辛,對於生於九零後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通過奶奶將近一小時的講述,我腦海裏浮現了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爸爸將車開得平穩,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小草從土裏像衛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裏。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着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的公墓,擺好供品,鮮花和香爐。爸爸教我點好三柱香並行了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着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於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着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燒着的紙錢,同時說:“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的擁抱。我心裏默記着……我學着爸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說上幾句話,但我內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着掃把將公墓小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着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李家後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說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了,我有大收穫。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爲太爺、太奶掃墓,並對他們說,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清明的隨筆4

今天是我們回老家的第三天了,爸爸和媽媽一早就叫我起牀,說是回鄉下祭拜。

我們到街上買了很多一合一合的紙、香、大蜡燭、鞭炮和煙(爸爸說煙是給鄉下的鄰居們)後,就坐上摩的回鄉下了(到鄉下沒有通公交車喲)。

到了老家的房子前,只看見一座十分破舊的房子在我的面前。進了屋,就看見祖祖(也就是我們這兒叫的老爺)們和奶奶的照片了,看見奶奶的照片,就使我想了奶奶對我的'照顧,心裏就感到特別難受。往四周一看,擺放的簡單的傢俱還算整齊,但擡頭一看,房子上的瓦片有些已經掉了。爸爸說老家已經有十幾年沒人住了,我們走了以後,大伯、三爸和我們就準備湊錢修老家的房子,下次回來就能看見新房子了。

接着,爸爸就帶着我、媽媽和三姐一塊到祖墳了。我幫着把香、蠟燭點着,分別在祖祖、奶奶的墳前插好,又幫忙把合紙一張一張分好,爸爸和媽媽在點合紙時對祖祖和奶奶說了好多話,什麼每年都會來看他們、保佑我的身體和成績好、讓全家每個人平安等等。其實,我最想對奶奶說:“我想您,我也會回來年您的!”燒完紙後,爸爸和我在每個墳上都放了鞭炮。

在墳前,我的身上被蚊子咬了好多疙瘩,但我沒有叫,也沒有嚷,我知道,對祖先,除了尊敬,還有他們的愛!

奶奶,我還會回來看您的!

清明的隨筆5

不知不覺裏,在窗外的明晝與黑夜的交替裏,時間竟已悄然流去。夢裏學校與同學相歡的時光被時間的塵埃漸漸染成灰暗。惶惑的茫茫然裏,竟然到了清明時節。

前兩天在父母工作日的一天窗外依舊晦澀不明的清晨裏,他們做好洗漱,妹妹的童真的聲音與父母有些煩躁的聲音迴盪在客廳的燈光下,這些聲音穿越我臥室的木門,來到我的耳邊。我對這樣的突然有些奇怪,他們的這樣的作態似乎是出遠門時的`準備。果不其然,在接下來他們的對話裏,我聽到他們要回老家這個信息。爲什麼呢?再往下一聽,原來是到了清明時候了。

原來在不知不覺間,時間又晃過了一年了。在去年的現在,我與家裏人大吵了一架,原因在於我不想回去而他們硬要逼迫我回去。我知道我的不對,但我也無法讓自己卑微地出現在先祖的墳碑之前。卑微,是別人看我的視線低了下去;卑微,是我內心的渴望的抱負沒得到實現而產生的心理感情。我無法忍受這樣的卑微,所以,我寧願對抗現實的習俗,讓自己成爲一個別人眼裏的逆經叛道的人,也不要屈服於那個可怕的現實。所以我不回去,所以我不惜爲此事而與父母爭吵。

如今,一年已過,時間又來到相似的時刻。可我的處境卻沒有因時間的安撫而有所好轉,反而每況愈下。父母的眼裏漸漸沒了我,他們的心被妹妹一人所填滿。我的心雖說早已對現實的不堪所麻木,可親情終歸讓我漸凍的心有了絲絲異樣。

可我不會回頭。就讓這個世界的人全都說我錯了吧。我的“回頭”,必然是我認爲那裏有自己想要的東西。

清明的時候,我獨自在家裏對着發白光的屏幕打出一串串冰冷的文字。

我的歸宿在哪?是慘淡地死去?還是在混沌的苟且裏慢慢找到自己喜歡的路?

清明的隨筆6

春濃了,風暖了,小雨多情,時不時地下着,潤着坡、崗、嶺、平原,潤着麥苗,花草樹木。才進四月,就到清明。清明是溼潤的,有雨,有霧,有柔柔的風。枝頭是溼潤的,樹葉嫩嫩的溼,綠綠的潤,花兒開得爛漫,慵懶,染人滿眼的粉紅。地裏是溼潤的,麥苗鋪成方正的綠氈,菜花一望無際,炫目的黃……

清明時節,上墳祭祀的日子,串連記憶和恩情的日子,遠遠近近的墳,看得見看不見的,全着了色,燃了香紙火燭,嫋嫋的青煙,就在四月的天空裏飄,鮮花,野花,都在盛情的開着,開在墳頭、陵墓的角角落落,春天的顏色更豐富了,淡了悲哀。

清明時節,也是踏青的日子,好多人從捂了一冬的家裏走出來,換了春裝,多了好多的色彩,走路或是坐車,從城市散向四郊。人們手上捧着的花束,在春風裏搖動着色彩,落了一地春的氣息。

不相信前世今生,輪迴轉世,家人還是不能免俗地帶了香紙供品,祭祀給另外一個世界的.親人……火在燃,吞噬着那些黃色的紙,花色的冪幣,化成的灰,有幾朵飄出來,在四月的晴空裏緩緩地飄,像無力的蝴蝶在飛……

間的蝴蝶在飛,會飛到另一個世界去嗎?那裏是否也是春天?也有風,也有陽光?

清明的隨筆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幼兒園就耳熟能詳的詩句,現在讀起來卻有着與衆不同的意蘊。

陽光和煦的上午,我們一大家子提着花籃、水果,拿着掃帚、鏟子,上山祭拜爺爺。平時寂寞冷清的山上,現在一下子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了這麼多人,路旁停滿了車輛,使本不寬敞的山路更顯擁擠。除了“浙J”開頭的,還有“豫A”“閩C”“贛A”等許多平常不太能看到的.外地牌照。“清明節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節日,所以許多遠在外地的人即使春節回不了家,但是清明節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地回來。”爸爸看出了我的疑問後說道。

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一年的時間,爺爺的墳前已經落滿了許多枯枝敗葉。爸爸和伯伯立馬拿起掃帚開始打掃,我們其他人忙着擺盤、放水果。我從來沒有見過爺爺,爺爺在我出生之前很早就去世了。“爺爺是一個特別勤勞的人,每天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地幹活。我經常半夜睡醒了,發現爺爺還在忙碌着。你爺爺是活活累垮的……”聽着爺爺的故事,我雙手合十,在他的墳前恭恭敬敬地拜了三下。

“沒有爺爺,就沒有爸爸,所以我們一定要孝敬爺爺,孝敬長輩。”爸爸在一旁神情肅然,彷彿沉浸在兒時的回憶中。奶奶卻早已紅了眼圈,不停地抹淚。我這才知道,清明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思念,一種寄託,一種感恩……看着墓碑上爺爺的名字,我不由地浮想聯翩:爺爺,您在另一個世界過得還好嗎?看到我們,您一定會笑得很開心吧?您放心吧,我一定會孝敬奶奶、孝敬爸爸媽媽的……

“笑笑,和爺爺說再見,我們要走了。”媽媽打斷了我的思緒。我擡頭,驀然發現爺爺墳旁的樹木早已長出新枝,吐露新芽,看上去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山下祭祖、掃墓的人還在源源不斷地過來。在這擁擠的人流、車流中,我好像看到了代代相傳的血脈親情在汩汩流淌,那是一個家族、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園!

清明的隨筆8

有三年了,清明沒有回過故里,更談不上給您上香祭拜。

20xx年到現在,整整十年,我從一個還未董事的孩子長大成人,其中的苦痛你永遠不會知道,也許,你在天有靈,對這個兒子也曾動過惻隱之心。20xx年春,你的母親,我的奶奶也隨你而去。那一夜,我陪在她的牀邊,眼睜睜的看着她老去,我始終一言不發,任由淚水打溼了臉頰。你和她走得不突然,兩年,你硬生生的被肺癌折騰得只剩下了枯瘦的骨架,深陷的眼窩似乎藏着許多祕密,但是你不願向誰訴說,你的痛,也是一個人忍受。那天夜裏,我清晰地記得,十二點四十,奶奶永久的閉上了眼睛,就在半個小時前,她吃力地從內衣兜裏掏出兩百元錢遞給了我,她的眼睛已經睜不開了,我捂着她的手,伏在她的嘴邊聽她最後的遺言,她說:“孩子,奶奶最想念的人是你的爸爸,我知道我不行了,但是我不怕,我可以見到我的兒子了,他才四十歲就走了,我比他命好,我活了八十六年,夠了……”

又一年清明,我依然重複着自己的錯誤,我是否該想想自己這些年掙個啥,大學的生活麻痹了我的思想,沉迷於世界的燈紅酒綠,殊不知自己已經淪爲了不肖子孫。每年清明,我都有種說不出的痛,望着南方跪拜?我安慰着自己,但是夢裏,你們的容顏總是微笑着爲我開脫,對我似乎沒有責怪。而我,便一次次的陷入迷茫與恐慌……

——題外話

我和你的距離越來越遠

清明,每年的這個時候

我總在責怪自己

也許我是責怪你們

爲什麼總在這一天

讓我感到不安和沉重

我試過逃避

試過說謊,試過遺忘過去

但是事與願違

放不下的終究放不下

何況,你是我的父親

何況,你是我的'奶奶

三個年頭算不算久遠

我掐着手指頭

從日出到日落

本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

也可以不做任何事

或者我該在清明這一天

我該在這一天去爬山

在最高點遙望你的墳墓

希望你能看到我的跪拜

但是,我知道

我們相隔的不僅僅是

你在那頭,我在這頭

而是隔着一個永遠痊癒不了的傷疤

卸下所有的罪過

與天空對視了很久

我下定決心卸下所有罪過

一一將它們埋葬在荊棘叢裏

也讓那些折磨過我的罪過

在荊棘叢裏痛不欲生

我打算給自己折一隻紙船

盛放隨罪過一起卸下來的良知

我想象過自己離家出走

與一切惡勢力抗爭到底

在離海很近的地方

梳理亂糟糟的頭髮

似乎有個聲音一直伴隨着我

央求着我回頭望望

望望遍體鱗傷的村莊

央求着我回去,說今天清明

雨點稀稀疏疏

打溼了我凝視天空的眸子

我懊悔不已,卸下的罪過

懊悔,隨紙船飄遠的

有我的良知

當一切歸結於零

當一切歸結於零

我就可以完完全全的把我的心交給

南去的風,清明的雨

清明的雨如期而至

從小到大的兄弟從都勻來訪

很期待,三年來他的改變

我打算邀請他去爬山

爬得越高越好

最好在頂點,趕在日落的時候

遙望東南方向的某個山村

兩冢土墳已經掛上了白色青標

或許,我們可以異地祭拜

或許,逝去的那些親人的墳墓

開滿了黃色的野菊花

清明的隨筆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啊,清明時節的行人怎能不傷感啊?因爲這是人們悼念先烈、祖先的節日。看,那墓碑上一簇簇的鮮花,一棵棵剛植的小樹苗,飛滿了天的紙錢。

這是一個細雨濛濛的清明節,儘管遮天蔽日,但是還是一番別樣的景象: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態各異的車馬轎車,真是一片忙碌啊!遠處,隱隱約約地能看到一位位老人在祭祖,有一羣少先隊員在掃墓,他們的臉上是那麼地悲哀,甚至熱淚盈眶。

風兒輕輕地擦過他們的肩膀,卻如刺一般穿過了他們的心。眼前彷彿又浮現出了夏明翰、董存瑞這些愛國的戰士,不約而同地——他們都低下了頭,默哀着。他們爲烈士們獻上了一朵朵小白花,輕輕爲墓碑拂去塵土,用最簡單而最真誠的方式寄託他們的哀思、悲傷。

此時此刻,迎春花彷彿也被這扣人心絃的場面感動了,低下了頭,流着傷心的“眼淚”。不過,想到中華民族的今天——香港、澳門迴歸祖國;中國加入WTO;神舟“六號”

發送上天;中國2008奧運會開辦在即。大家露出了微笑,那麼地欣慰,含着對永垂不朽的烈士們的'景仰,對祖國母親的期望。

清明節,一個讓人悼念親人,懷念烈士、英雄的日子。清明節,一個讓人值得紀念,感謝祖先、前輩的日子。

少先隊員們,爲了祖國母親的未來,努力吧,奮鬥吧!在這美好的清明時節,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用最堅定、最真誠的語氣對那些爲祖國曾經拋頭盧、灑熱血的烈士們響亮地道一聲:“我們會勤奮學習,長大爲社會做貢獻,不會辜負您對我們的期望!

清明的隨筆10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下意識地想起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孩提時代,只知吟誦,不知何意。

年齡些許大點,再吟誦此詩時,有人教給我應該這樣背誦:“清明雨紛紛,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搖指杏花村。”並告訴我說,杜牧的這首詩寫“肥”了,應該“減肥”。當時只覺得好玩、有意思,而且更容易記了。再後來老師教給我們,杜牧完全用的是白描的寫作手法,閉目遐想,腦海中自然會浮現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半百之後,再度吟誦此詩,朦朦朧朧之中,又滋生出另一種歧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寫的是清明時令、天垂雨簾,地蘇物醒、春意盎然,躍然紙上。路上行人,爲避避料峭未盡的春雨,行色匆匆。透着自然、質樸。遙想1000多年前的唐代,行人路遇降雨,除了能做到行色匆匆外還能做些什麼呢?更何況,當時人們所處的時代,絕不可能擁有多種多樣的雨具及防範措施。充其量不過是“青箬笠,綠蓑衣”之類的雨具,方保“斜風細雨不須歸”。雨具簡樸、實用,但卻十分的環保。而1000年後的今天,我們享用着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雨具,或只需舉手之勞、肆意將手輕輕一招,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即刻改變我們安步當車的局面。雨具多了、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多了,大自然的負荷也就自然增多了。那些廢棄的、抑或是一次性的塑料雨具,給我們提供了方便的同時,用後被我們隨意丟棄,不知何年何月方能降解;那代步的交通工具,每天排放之廢氣所造成的低空污染,自不必說,尤爲驚悸可怕的是給地球帶來的溫室效應,已成爲21世紀人們的一大憂患。長此下去,結果是不言而喻。《京都議定書》中的預言絕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癡人說夢、更不是什麼杞人憂天。

爲排遣陣陣春雨所襲過後的瑟瑟寒意,找一處酒肆小酌幾杯,乃在所難免之人之常情。被問及的牧童自然會遠遠地指向“ 杏花村 ”。不過,那時的“ 杏花村 ”,所叫賣的均是釀造的'綠色“杜康”,用時下的話說是綠色食品。再看看眼下我們的杯中之物,幾乎多半是勾兌而成。更不乏利慾薰心之人,使用工業酒精勾而兌之,置消費者性命於不顧。酒桌上也因此爆出了笑料:要喝娘(釀)造的、不喝狗(勾)兌的……

時間的一唯性,使我們不可能退回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但在人類已步入文明社會的今天,多麼真誠地希望看到杜牧筆下“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杏花村”能實有所在。

清明的隨筆11

星期四,是一個令我難忘又感動的日子,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這有什麼特殊的?只是一個平凡而並不特殊的星期四罷了!但是我並不覺得,因爲我們去掃墓了,在這一下午,天氣是溫暖的,我的心也是溫暖的。

下午,我們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步行來到了烈士陵園,一開始,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可是漸漸的同學們的笑聲、說話聲越來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紀念碑”!老師說,接着同學們的興致又高了起來,雖然不少人又想開始說話,但是人人都知道,進了莊嚴的陵園不能說話,要肅靜的。

進了陵園,我們看到的雖然還是以前的陵園,但是這裏的許多松樹,經過了風吹雨打,沒有人打理,依然長的這麼直,這麼高,這麼綠,這就像是烈士的精神!爲國犧牲,永垂不朽。是啊,多麼強勁的8個大字,在太陽的照射下更是閃閃發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許多許多,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有幸福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過得非常好,烈士們安息吧!走到無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熱了,他們不知道是誰,也不曾有許多人來看望他們,想到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獻給那些無名烈士,爲國犧牲,你們死的光榮,死的'壯烈。

後面是紀念堂,紀念堂門口有一副對聯,禦寇殺敵英雄事蹟千秋頌,拋頭撒血烈士芳名萬古傳。進了紀念堂,裏面記載着那些日寇可惡的行爲,竟然使用槍殺酷刑等行爲,來嚴刑逼供,哼!真想把這些日寇從圖片上拽下來,破口大罵一頓……

在返回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堅持着,你扶我,我扶你……

難道你不感動嗎?現在的社會,純潔而又高尚的友誼真是處處都有。

清明的隨筆12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我想也是該寫點什麼東西的時候了。這還是20xx年第一次發表文章,春節時期在外寫了寫隨筆,散文,本想把他們發表到空間後來想想我放棄了,保留他們原來的樣子吧,我讓他們永遠伴着我的墨香留在紙上。曾經看過一則故事故事的結局不盡人意,大爲不快,於是小小的頭腦中多次充斥了各種美好的結局,但最後才真正的懂得;故事外的人認爲好的結局往往是故事裏的人最不願接受的。是呀,多少父母天天口中說着爲了孩子好,爲了孩子好,扼殺了多少孩子的天性。客觀的來講,在這種事情上又是誰錯了呢?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盡人意,有太多不好的結局,有太多不幸等待着一個又一個多愁善感的小女孩去充斥所期待的結局。

想象杜甫;“我生苦漂盪,何時是終極?”的苦於飄蕩。想象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無奈。想象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思親相思。想象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淪落相惜。想象古時明月,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事中有太多的不盡人意,有多少人相信神話,又有多少人在等待,又有多少人在追溯。還記得20xx年12月我發表的“我的生死區間——36天”,裏面闡述我對待死亡和等待的想法——我的初級人生觀。其實人生在世,沒有人不在等待,沒有人不時時刻刻幻想下一刻幻想下一秒。人是羣居動物,但思想有着相對獨立這是你我有了相對的距離,人與人之間都會是樹,相離無論多近人與人之間終究還是個體。這是因爲:恐懼,防備,墮落……

郭敬明曾經說過他與時間的關係:“在時間轟轟烈烈的向前奔跑的時候發現自己被時間丟下”,我認爲被時間丟下是一件多莫美好的事情呀,看着別人爲了追逐時間疲於奔命,而自己卻有時間獨自待在房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安靜,悠閒。我總是渴望能有時間自己呆在房間裏一整天關掉手機,關掉電腦,什麼都不幹望着天花板發一整天呆,以自己最舒適最原始的姿勢呆上一整天。這和死亡有什麼不同?我想不同在於責任,曾經有人問過我愛情和婚姻有什麼不同,我開玩笑說;“愛情是婚姻的墳墓,而不結婚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其實那只是一句笑談罷!婚姻需要的是責任,這種責任不同於工作責任,不同於社會責任,是一種親人與血緣之間不可磨滅的職責。人生在世與此一樣,每個人活得都很累,面對每一天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樣的事,五花八門的.瑣事,我懂,我瞭解這很累,而令自己輕鬆的方式少之又少。生活原本事五光十色的,可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我們都帶上了太陽鏡,披上了保護色,時時刻刻保持標準的兩翼上翹45度的面容面對領導,同事,老師,同學、、、有時甚至連我們自己也不認識自己,這也是一種區間,你我都在循反往復。

有人曾問我想做什麼,我很詩意的回答他:“戰士”。因爲,活着,是爲了:“責任”。

在生命的洪流中,我們能做的只有激流勇進,沒有退路,只有前進哪怕戰死沙場,馬革裹屍。

有網友留言說我寫的東西太浪漫,是呀!我一直以爲我是一個浪漫的人,我擁有着多數文人都擁有的特點,我很容易觸情生情,喜歡閒閒淡淡的文字,偶爾爲了文章徹夜不眠,偶爾爲了一兩個詞斟酌良久。曾經羨慕過哥特式少女,羨慕他們白皙的皮膚,修長的雙手,和令人費解的人生哲學——“死亡是活着的任務”。我本沒有資格去評論,但又不得不承認死亡,對每一個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恐懼和想往。魯迅曾說過的;“想上天的快讓其上天罷,欲超生的快讓其投胎罷。”我想也無非是這種思想吧。

明天就是清明,今晚已經看到了街道上火蝶點點,在夜空中翩翩起舞,恐怖之餘其實也挺美的。

在原來的文章裏我喜歡用鮮明的詞語顏色感激發人們的語言神經,以達到我的文章的生華。曾經在文章中提到過我的人生態度:“應當做一位旁觀者,只有好的列車司機,纔不會偏離軌道。”事實上,我失敗了,在生活中我做不到,做不到旁觀。我的主觀意識無時無刻的不在干擾者我的想法牽制着我的行動。不過還好,值得慶幸的是我可以在文章中反思,檢討。

曾在文章中呼喚過:“渴望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即白”,風雨大作故人來的友誼,卻不知道;真正的友誼其實就在身邊。我也犯了那個大多數人多犯過的錯誤,失去時才知道曾經擁有。上星期,我們的集體被拆開了,每個人對未來都是未知的,有的人在新的生活中失去了切什麼,有的因爲命運的安排得到了很多。而我,一就平淡,看得很重很寶貴的東西,在新的環境中得到了昇華,所有的目標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實現。可就是在這種極度現實,極度順利的時刻一種情思還是在不經意間涌上心頭,起初極力剋制着,想在一個勢均力敵的環境中儘量讓自己別那麼鋒芒畢露。極力的控制着向前走的時候別去回頭看,但最終控制不住,前幾天晚飯的時候我回到了原來的團體,才驚奇地發現,大家都回來了,原來,不光是我一個。

頓時感覺一切都如此溫暖,回到了昨天,站在我曾經演講的地方,做回我曾經的座位。找找原來的前後左右,拿着筷子彼此爭搶着食物,其實心裏早已是滿滿的,無心吃飯,於是我拿着我的飯盒把自己的飯分給曾經的朋友們,等着他們最後你一口我一口的瓜分掉我的飲料。失去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永遠留下了牆上掛着的我曾經寫的毛筆字,永遠留在黑板上的四條“嚴禁”。永遠留在所有朋友心中的那個曾經站在講臺上發飆的婷姐,那首永遠讀不熟的“離騷”。今天,我又站在了別的班級的講臺上繼續領讀,繼續開團活,繼續發飆……

活着,活着,活着……時間扔掉你所有人都會隨着時間忘記你,只有你緊緊地追隨時間的步伐,你纔會與大家一起創造明天。

作者:李婷婷(知瑾)

黑龍江雞西黑龍江高一:知瑾

清明的隨筆13

今年的清明節眼看要臨近了,春雪沸沸揚揚地飄了好幾天後,住宅小區侍弄花園、兼顧看守自行車的老夫婦,一直以來被孩子們喚作“花奶”和“草爺”的忙碌裏,早醒的草芽兒,探頭探腦地張望着,在我驚詫又空洞的目光裏,迅即掩隱了。還有幾株碧桃樹的枝梢間,也隆起小如米粒又不甚清楚的芽苞,疙裏疙瘩的。有天中午,陽光和暖,我站在花園前,似乎聽見它們的絮叨,一會兒對身旁沉睡的月季,一會兒又對幾米開外“七里香”。

那些場景像是歲月的印章,抑或一段安靜的文字,還有愛,時光的利刀閃過即戛然而止。

母親和婆婆,各自忙着準備清明節的紙錢。黃燦燦的金箔紙摺疊的元寶,一張一張拓印的冥紙,都在無聲地暗示清明節。

家附近一個稍大的喪葬用品店裏,一摞摞一沓沓,從某地的工廠,或翻山越嶺,或輾轉數日,擠着趕着,抵達後擠擠挨挨疊放着許多上墳祭祖用品。琳琅滿目,種類繁多,討價還價之後,在某處停留幾天或者一小會,即刻起程,奔赴最終的目的地——墳。不管中午傍晚,每次路過,目睹他們忙碌的身影,無丁點的哀思,倒是慶幸生意的紅火,有點譏諷又無比真實。

年年一樣的清明,年年不一樣的拜祭。不知那些亡靈們,是否知道我們的祭拜。而祭拜先祖,也算是清明的一種別樣情節,讓一種幽幽的釋懷得到滿足。

一直以來,我們遵從在清明節前幾天上墳祭祖的習俗。說來也怪,祭祖的祭品缺什麼都行,就是不能缺扁豆芽,涼拌或是小炒皆可。

這個千百年來一直延續着的中華民族傳統與美德的習俗,即使在明媚的春光抑或陰霾的日子裏,心底那份感恩的情懷,依舊那樣靜靜地在我們的生活裏回放,烙印般烙在我們的心坎上,也盛開在那座有着父輩們跨進的永恆土地上……

先人的墓地,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默默無語的田野裏,望着先人的棲息地,感到時光在凝固,思想在凝固,記憶在凝固。春雷驚醒了萬物,爲何不能驚醒父親?

去祭祖,是因爲思念,也是因爲感恩。然而,感恩與思念並不侷限在清明節,只是清明節,把所有感恩和思念的情懷推向了及至!

有閏月的年份,墳上的土是不能不填的。每年,三叔或者四叔都會提着木杴侍弄墳堆。堂哥在墳地附近的土坎上挖土,讓我們背土。這一天,貫穿在春天裏,也貫穿在我的生活裏,像一片定格了季節的剪影,在注視裏靜靜地流淌緩緩地流逝,總使我難以忘記……

印象深刻的一次,陽光還算溫暖。我們十幾個人,每三人一組,揹着揹簍,一字排開,由堂哥裝土,而後一個接一個,將土背到墳包上,由叔叔們負責將土勻稱地分攤開。三叔初步規定我們每人要被三揹簍,說一個墳至少需要三揹簍。可在背土過程中,三揹簍遠遠不夠。我背土的時候,堂哥照顧我裝的不多,而我歪歪斜斜地從地頭踉蹌着背到墳前,土已經撒的所剩無幾,倒是我成了土人。即便那樣,我堅持背夠了我的三揹簍土,勉強的再也不能勉強,但心裏覺得踏實安穩。至於每個墳上是否有我丁點的辛苦,我無所謂。每人背了三揹簍之後,繼續背。我得到赦免,無須再背,即使我硬要求着背一次,也是在妹妹弟弟們的幫助下得以完成。

我不孱弱,我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但在家人看來,我需要呵護,我必須被呵護,總處於被關照的行列。家人就是這樣的,不管你有多失敗有多優秀有多堅強,只要你是那個大家庭裏的一員,你的喜怒哀樂都在他們的惦念裏,儘管平時無聲無息。

墳上的土填的差不多了,我們開始點香、燒紙錢、插花、獻祭品,還要點燃一支菸,插在芨芨草的莖稈上。一炷香的飄渺裏,崇敬在心底升騰;逐一獻上各自從家裏帶去的祭品,爲孝道描摹細節;焚幾許紙錢的瞬間裏,泉涌的思念紛至沓來,連三叔都眼圈紅紅的,叩首、磕頭的禮儀中寫滿虔誠。面對土堆裏深愛過我們的人或是我們深愛過的長輩們,我們今生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懷念。

那暖暖的陽光,淺淺淡淡的鋪灑在我們身上,有些漫不經心,又有些專心致志,無論怎樣,黃土堆裏安眠了多少年的.親人們,或許爲這暖暖的春光,等待了漫長的冬日。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不管是傳承文明、對先祖的祭奠、恪守孝道,還是期待一次隔世的對話,清明就這樣淡淡地走來了。

一樣的清明,不一樣的風俗裏,懷念和感恩是那麼的相似。儘管我出生的地方與父親長眠的山頭相距不到百里,然而那裏的清明卻又是那樣的簡單。

我被清明牽絆着,就這樣,年復一年。不管是我出生的積石山下的小村莊,還是父親永久守望的山村,清明對於我是一樣重要,感恩的心和思念的情感是不容懷疑的。我的萬般哀思,從不同的方向,隨縷縷春風,涌向那一個個黃土隆起的墳堆。

願生者更美,逝者有所歸。

清明的隨筆14

清明時節雨紛紛,回家掃墓看親人。爺爺在我還沒出生就離開了我們,今年已經整整10個年頭了。

4月5日清明節,爸爸、媽媽帶着我回到了丁店鄉下祭祖掃墓。

我們走在田間小路上,首先映入眼前金燦燦的油菜花,一起一伏的田地,夾雜着小草錯落生長着,路邊的桑樹也暴出了新枝嫩葉,小溪嘩嘩地向遠方流去……大自然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們家是個大家族,有六個伯伯,兩個姑媽,全家大大小小 50幾個人聚在一起來到了爺爺墓前。伯伯們把野草撥掉,留下綠草,嬸嬸們擺上糖果、魚肉,然後在墓上捧上一束菊花,燒上紙錢,點上鞭炮,接着,我們一個挨一個的磕頭默拜。大家都在心中默默祝願過世之人在天之靈保佑一家子平平安安。

掃墓結束,大家把帶過來的祭品收拾好帶回五伯伯家,然後全部集中在五伯家吃午飯,大家藉此機會溝通情況,瞭解生活,增進情感。

飯後,我們在伯伯嬸嬸們“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的'祝福聲中回到了掘港。我想這句話也就是對逝去的親人最大的慰藉了吧!

清明的隨筆15

又是清明,又是如絲細雨。似乎幾千年來從未更替的氣流交換如期帶來了一場滲着寒意卻又充滿暖的希望的細雨。假期裏並無許多事情可做,祭祖事宜早已完畢,家中諸事也都有長輩張羅,不甘於宅起來的我披起雨衣出了家門。

出了樓道,風雨寒意一起席捲過來,一個激靈帶走了我懶洋洋的倦意。小路,小山,小河,往昔明瞭的一切似乎都在蒼茫的天地間化作了一片。我已然忘記了自己的初衷,默默地遊逛着,漂流着,不知不覺的靈魂也已經化進了天地。

人生短短三萬天,如夢似幻,每個人都好似一柄刻刀,在這個似乎無窮大卻又無窮小的世界裏勾勒着各種痕跡。每一道都那麼的漫不經心那麼的隨心所欲,每一道卻又在歷史規律這隻大手之下顯得那麼的張弛有度,那麼的井然有序。

抖一抖雨水,回過神來想到自己,我不過是天地棋局的一小卒罷了,我應該如何作爲才能讓自己百年光陰不至於白白耗盡呢。大概就是盡力的去影響和改變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裏的人。我的一生或許不會留名青史,但是我的所作所爲不論是善的'還是惡的都會留下哪怕是及其細微的印記。

不如歸去,抖去私心雜念,捻起路邊的一片柳葉,一朵落花,情與意都回歸身體,回家的路上,彷彿聽見了號角與金鼓,透過雨霧,小山的後邊,光芒仿若就在眼前。明天,新的征程,新的人生,依舊由我自己主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7k22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