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活動的強度、心理活動耐受力、週期節律性等。

心理健康的標準1

1、心理活動的強度。

在遭遇精神打擊時,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反應強烈,並容易遺留下後患;而抵抗力強的人,雖有反應,但不強烈,不會致病。

2、心理活動耐受力。

生活工作中長期遇到的慢性精神刺激,可以使耐受力差的人處在痛苦之中,在經歷一段時間後,便會出現心理異常,個性改變,精神不振,甚至產生嚴重軀體疾病;而對耐受力強的人來說,他們雖然也體驗到某種程度的痛苦,但最終不會在精神上出現嚴重問題,甚至還會在逆境中做出更大成績。

3、週期節律性。

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內在的節律性。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太高,但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則相反。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固有節律經常處在紊亂狀態,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都可以說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4、意識水平。

如果一個人不能專注於某種工作,不能專注于思考問題,思想經常“開小差”或者注意力分散而出現工作上的差錯,則要警惕心理健康問題了。

5、暗示性。

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因爲一些無關因素而引起情緒波動和思維動搖,有時表現爲意志力薄弱。不易受暗示的人則相反。

心理健康的標準
  

6、康復能力。

即指從創傷刺激中恢復到常態水平的能力。因爲在生活工作中,誰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創傷,在精神創傷之後,情緒極大波動,行爲暫時改變,甚至某些軀體症狀都是可能出現的。

但是由於每個人各自的認識能力、經驗不同,從打擊中恢復過來所需要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恢復的程度也有差別。康復水平高的人恢復得較快,而且不留什麼嚴重痕跡,而康復水平低的人則需要很長時間。當再次回憶起這次創傷時,他們的情緒表現也不同。

7、心理自控力。

情緒的強度、情感的表達、思維的方向和思維過程都是在人的自覺控制下實現的。當一個人身心十分健康時,他的心理活動會十分自如,情感的表達恰如其分,辭令暢通,儀態大方,不過分拘謹,不過分隨便。這就是說,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可以判斷其心理健康的水平。

8、自信心。

當一個人面對某種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務時,首先是估計自己的應付能力。有些人可能估計過高,有些人可能估計過低。過高的自我評估,在實際操作中容易因掉以輕心而導致失敗,從而產生失落感或抑鬱情緒;過低的自我評價,常會畏首畏尾,因害怕失敗而焦慮不安。一個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評定其心理健康的一個標準。

9、社會交往。

一個人能否正常與人交往,也能標誌着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當一個人毫無理由地與親友和社會中其他成員斷絕來往,或者變得十分冷漠時,這就構成了精神病症狀。如果過分地進行社會交往,與任何素不相識的'人也可以“一見如故”,也可能是一種躁狂狀態。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多見的是心情抑鬱,人處在抑鬱狀態下,社會交往受阻較爲常見。

10、環境適應能力。

一個人爲了生存和自我發展,就必須適應環境。而環境條件是不斷變化的,有時變動很大,這就需要採取主動或被動的措施,使自身與環境達到新的平衡,這一過程就是適應。有的人面對急劇變化的生活環境時,感到無能爲力,只是忍耐、韜晦,而不做出改變;而有的人當生活環境突然變化時,很快地採取各種辦法去適應,並以此保持心理平衡。能否積極適應環境,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標誌着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1、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2、能充分地瞭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當的評價;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不脫離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能適度地發泄自己的情緒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夠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10、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夠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的標準2

怎樣做到心理健康

現代社會的生活工作節奏日益加快,很多人都感到心理不堪重負。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能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挑戰,那麼怎麼才能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要求內外兼顧,對外,要人際關係良好,行爲符合規範。對內,基本需要獲得滿足,心理機能正常。行爲符合外界的規範,又能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纔是心理健康人的特徵。

心理健康說到底是一種人生態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圍事物。這種人富有利他精神,能在付出、伸展自己的過程中增強自我價值感。這種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標,但他又沒有作“完人”、“超人”等超載其自身能力的念頭。所以,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有目標,但目標不要太完美,既要積極進取,又要正視客觀現實,有一定程序彈性的道德準則。而缺乏道德觀念與堅持“超道德”觀念正是人格異常者與神經症患者常見的特徵。

心理健康的標準 第2張
  

另外,心理健康並不是心理平衡。心理健康並非平衡與適應狀態,而是處於兩極的.中間位置。通常人們把適應理解成對周圍環境的順從,把平衡理解爲內心無衝突,但這並不是心理健康,那麼一個滿足現狀,沒有追求,不思進取的人,內心就很平衡,因爲他不會有挫折感,也沒有衝突,他健康不健康?如果說“適應”就是健康,那麼現在社會上有的人見人說人話,逢鬼說鬼話,左右逢源,上下計好,這種人算不算健康?其實,上述兩種人也未必快樂,其心理也未必正常。

一般把清除過度的緊張不安而達到內部平衡狀態稱作“消極的”或“低層次”的心理健康,而應該提倡的是“積極的”或“高層次”的心理健康。這種狀態意味着總有高尚的目標追求,能發展建設性的人際關係,從事具有社會價值的創造,追求高層次需要的滿足,尋求生活的充實。它的實質就是老有追求,始終是一個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過程。

心理健康是一個動態過程。因爲心理健康不是說沒有遭受挫折,沒有衝突,沒有痛苦,而是能夠有效地進行調整,並在這種狀態下,保持良好的效率。

心理健康的標準3

如何讓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1、保持樂觀的情緒。

要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工作。善於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即便是幹些家務也不應視爲負擔,而是帶着情趣去幹,比如做飯,不斷嘗試新花樣,享受烹飪的歡娛。在工作上要不斷創造,在進取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斷感受成功的樂趣。

2、善於排除不良情緒。

遇到不順心的事,別悶在心裏,要善於把心中的煩惱或困惑及時講出來,使消極情緒得以釋放,從而保持愉悅心情總伴你左右。

3、經常幫助別人。

助人爲樂,是一種高尚美德,其作用不僅使被幫助者感受人間真情,解決一時之難,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後的`快慰。經常幫助別人,就是使自己常處在一種良好心境中。

4、善待別人,心胸大度。

以諒解、寬容、信任、友愛等積極態度與人相處,會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尤其是被人誤解的時候,要亮出高姿態,待對方曉知真相後更會佩服你,這樣寬容,關心別人也有利於營造好心境。

心理健康的標準 第3張
  

5、要有廣泛的愛好。

比如收藏、體育、旅遊、音樂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間的樂趣,既能增長知識,又能廣泛交友。在偶遇心境不佳時,這種興趣活動也能起到化解作用。

6、保持一顆童心。

如果仍保持一顆童心,對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好奇,不論對知識更新,還是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7、培養生活中的幽默感。

除了嚴肅、正式的場合外,在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說話時適當地採用幽默語言,對活躍氣氛、融洽關係都非常有益,在一陣會心的笑聲中,大家心情特別好。

8、學會諧調自己與社會的關係。

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要經常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爲,適應社會的規範,並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適應力,從而減少因此而帶來的困惑和壓力,保持心理健康。

標籤: 心理健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ore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