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精選】科學教案範文集錦10篇

【精選】科學教案範文集錦10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科學教案範文集錦10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各種蘿蔔的不同特徵,指導蘿蔔的品種。

2.初步嘗試在表格上記錄自己猜想的結果。

3.願意進行探索活動,感受發現的快樂。目標制定從情感、態度、知識技能三方面制定,全面、有效。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白蘿蔔、胡蘿蔔、一點紅、綠蘿蔔的實物準備;小刀一把;

再準備一塊砧板。

活動過程:

一、萌發探索蘿蔔的興趣,教師引導

老師:小朋友,小兔菜地裏的蘿蔔成熟了,讓我們一起去幫幫他們,拔蘿蔔吧!

師幼隨着音樂,拔蘿蔔。

二、 感知蘿蔔的外部特徵(顏色、形狀、表面)

老師:你拔了一個什麼顏色蘿蔔?

老師:白色的蘿蔔形狀是怎麼樣的?(橢圓形)

老師:白色蘿蔔叫白蘿蔔。

——一點紅

老師:蘿蔔上有白色、有紅色,這叫一點紅。

——胡蘿蔔

老師:這個蘿蔔是什麼顏色?是什麼形狀的?

——綠蘿蔔

老師:綠蘿蔔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心靈美。

綠蘿蔔摸起來,是什麼感覺?

這些蘿蔔是長在哪裏呢?(泥土裏、田裏)

——出示PPT

老師小結:其實這些蘿蔔是一個大大的根,長在泥土裏,我們需要用大大的力氣把它們拔起來。

三、 蘿蔔分類

貨架上四個框框,有紅色、綠色、橘黃色、一點紅的四種顏色的框框

——幼兒根據自己手中的蘿蔔的類型進行分類

老師小結:我們認識了蘿蔔的顏色,這些都是蘿蔔表皮的顏色,就像我們小朋友穿的衣服一樣。

四、觀察、記錄蘿蔔皮肉的顏色

如果把蘿蔔切開來,會是什麼顏色呢?

——出示表格

老師:這張表上有什麼呢?表格上的小問號是什麼意思呢?眼睛是什麼意思?

——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想,依次貼上不同的顏色標誌

——切開相應顏色的蘿蔔,讓幼兒進行驗證。

老師小結:原來呀,白蘿蔔和胡蘿蔔表皮的.顏色和肉肉的顏色是一樣的。

老師:一點紅、心裏美的蘿蔔切開來是什麼顏色呢?

——拿2張顏色圖片,上來貼在表格上。

老師:請小朋友說說看,你選了哪幾種顏色?爲什麼?

——女孩子、男孩子分組粘貼,進行猜想

一點紅——切開來(白色)

心裏美——切開來(枚紅色)

五、品嚐蘿蔔

老師:那我們小朋友都喜歡吃蘿蔔嗎?---喜歡、不喜歡。

教師小結:其實,蘿蔔的營養非常的好,也很好吃,我們要多吃它。小兔爲了感謝我們給我們送來了很多好吃的蘿蔔,你們想怎麼燒呢?陳老師這裏也有幾種燒法,一起來看一看吧。有......

老師:“你們想不想吃啊?”-------想

老師:“我們櫻桃班裏的甬港飯店已經爲我們準備了美味的蘿蔔宴,我們也一起來嚐嚐吧?------好(放音樂結束)

活動反思:

對於小班幼兒,創設情境的教學是有效的導入方式。

有幼兒說“像小老鼠的腦袋”,教師可以抓住時機,以此來豐富幼兒的想象。

對幼兒抓得比較緊,牽着幼兒走。應以對話的形式和幼兒進行交流,讓活動更加生動、流暢,

按蘿蔔的自然屬性顏色進行分類。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形象生動的表格用猜想、驗證的方式,幫助幼兒梳理經驗。對小班幼兒,這種表格的記錄方式也是可行的。

打破思維定勢。“眼見的纔是真實的,不能想當然。”

切蘿蔔的方式,應該多角度去切,讓幼兒切實查證蘿蔔裏面的顏色,這樣纔是科學的。

小朋友知道了蘿蔔不僅有趣,它還有很多吃法,刺激幼兒的食慾。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花生果每人一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量爲1—3不等)。

2.每組兩盒彩筆、兩隻空盆,幼兒活動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 猜猜花生有幾顆。

——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麼不同。(可比較花生的大小、長度、外形)、

——你能猜對每顆花生裏有幾顆花生仁嗎?、

——選一顆花生果,先猜猜裏面的果數,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2. 討論記錄的方法。

——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果裏有幾顆花生仁?第二顆,第三顆呢?——怎樣記錄?是剝完了一起記錄,還是剝一次記錄一次?

3. 記記花生的顆數。

——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數裏面有幾顆花生仁並記錄在幼兒活動材料上。

——注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瞭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找找花生果裏花生仁數量相同的記錄有幾次。

4. 交流分享。

——帶領幼兒互相觀察記錄的結果。

——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記錄的數字或符號表示什麼意思。

——品嚐自己剝的花生。

活動建議

1. 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爲合適的方法進行記錄,並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記錄結果。

2. 可在區域活動中將花生外殼塗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項鍊”、“七彩小路”等。

活動反思:

導入新課時,我選入了一個生動、有趣的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裏面睡着個百胖子,學生興趣高漲,熱情第齊答出了謎底。通過導入激發了學生興趣,學生從這個謎語中思考花生的特點,潛移默化第引導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回答出謎底以後,我及時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並交代這節作文課的目的和要求,這節作文課以記敘剝花生活動爲目的,要求學生通過剝花生的三個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團結協作和準確表達能力。學會記敘活動類作文。

活動開始前,學生觀察活動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準確、生動的詞語形容。學生們仔細觀察後各抒己見,從顏色、形狀、大小、外殼的紋理等特點入手,準確、生動地說出了花生的外形。爲寫作文時積累了豐富的詞句。

活動開始時,活動第一個環節——雙手剝花生。我先提出活動要求,從生活中常見的活動雙手剝花生入手,注意雙手的配合,看清晰兩隻手是怎樣剝花生殼的?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常做這類活動,感覺很熟悉、輕鬆、氣氛活躍,許多學生仔細地觀察了剝花生過程中同學們的方法,神態、動作等。當我請同學上臺演示時,臺上的同學語言組織得很好,每一個動作分解得很到位。而臺下的同學聽得認真,並積極參與到補充討論中來,學生只見互相補充,將雙手剝花生的過程更加準確、生動地敘述出來,我也在黑板上將重點的動詞摘錄出來,爲學生寫作文積累材料。

活動第二個環節——單手剝花生,我提出要求後,重點強調剝花生的過程只能利用一隻手。學生和第一個環節對比,馬上發現了兩個環節的不同之處,學生更加興趣盎然,學生剝花生的方法多種多樣,學生之間互相借鑑,氣氛熱烈,在展示環節中,臺上、臺下討論更加熱烈,學生總結出的詞句更加豐富,又許多學生甚至能通過活動聯想到現實生活,抒發自己的意見。

活動第三個環節——不用手剝花生,同樣是先提出活動要求,學生開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課怎樣剝呢?學生之間先自己想辦法試驗,也又寫學生觀察別人,總結經驗後再試,各種各樣的方法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學生們各顯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給別人觀看,學生們邊展示邊準確、生動的講述,當然,別的同學也不斷地提示和補充。學生們的興趣特別濃厚。當時還有很多同學聯繫生活談了自己的感受。

通過三個環節,使簡單的活動更加層次清晰、有條理,學生記敘時也更能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邊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邊總結概括作文內容,氣氛輕鬆、自然。學生自己參加了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開放性。學生之間互評互議、總結概括,學生覺得這堂作文課又內容寫,想寫,也寫得好。

科學教案 篇3

目標

1、 1、對探索頂起紙板感興趣,體驗頂起紙板的成功喜悅。

2、知道任何物體都有重心,並且只有一個重心。

3、提高手眼協調的能力、樂於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頂碟子的視頻、幼兒人手兩套圖形紙板、吸管、記號筆,展示板、書、泡沫地墊、牛奶箱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視頻雜技表演引入,激起幼兒嘗試的慾望。

師:今天我們請來了幾個小雜技演員,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表演吧!

(二)、以學習雜技表演的口吻讓幼兒初次操作探索:鉛筆頂紙板,尋找物體的重心。 師:我爲你們準備了鉛筆和紙板,你能用鉛筆將紙板頂起來嗎?我們來學學雜技表演,試一試,頂一頂,把頂起來的那個地方做個記號。

1、幼兒用鉛筆頂各種不同形狀的圖形,並做好記號,貼在展示板上。

2、師幼共同交流:“你將紙板頂起來了嗎?你是頂什麼圖形的?是怎樣頂起來的?還有其它地方能將紙板頂起來嗎?”

3、教師小結:標記出來的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物體只有一個重心。

4、出示另一組材料,提出要求。教師:剛纔我們通過自己試驗,知道了“物體只有一個重心”。這裏又有一些圖案,試一試能不能用鉛筆把圖案頂起來。

5、師幼共同交流:“你是頂什麼?是怎樣頂起來的?”還有其它地方能頂起來嗎?”

6、教師小結:任何一個物體都有重心,而且只有一個重心”

(三)、以“雜技表演”的形式,讓幼兒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

1、結合自由討論、個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說說,可以用身體的哪些部位頂東西?

2、師介紹“雜技表演”的輔助材料。書、墊板、牛奶箱和泡沫地墊。

3、在音樂聲中,幼兒嘗試頂物體進行表演,體驗成功的喜悅,活動自然結束。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喜歡操作,體驗操作的快樂。

2、初步瞭解不同的紙產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3、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已認識皺紙、蠟光紙等多種紙。

(2)已學會折雙體船。

2、材料準備:

(1)各種質地的紙已摺好的紙船。

(2)盆、抹布。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1)出示兩隻紙船,引導幼兒觀察紙船分別是用什麼紙折的。

(2)預測兩隻紙船同時放在水面上,會怎麼樣?

2、幼兒第一次實驗,並表達實驗中綠色皺紙折的船先沉。

3、尋找原因:爲什麼皺紙折的船先沉?

通過兩張紙寶寶示意圖,瞭解紙的間隙大,吸水就快,反之,則慢。

4、幼兒再次操作,發現報紙、蠟光紙、餐巾紙等不同紙產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5、遊戲結束。

活動反思

利用幼兒愛玩玩具的.天性進行導入,讓幼兒樂於參與探索活動。通過巧妙地提供兩種材料,讓幼兒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比較、觀察兩種小船的不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讓幼兒初步瞭解蠟不吸水的特性。讓孩子們知道,用塗蠟的方法可以讓船不易被水打溼,又從中瞭解蠟有不吸水的特性。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比較、觀察,兩種小船的不同,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提高了幼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製作蠟船,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在實驗中的探討和發現也增進了幼兒彼此間的交流溝通。

科學教案 篇5

課題:《導體與絕緣體》

教師:劉貴全

學校:共和國小

時間:20xx年3月23日

四年級科學下冊《導體與絕緣體》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能會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導體和絕緣體。

2、 能認識我們身邊的導體和絕緣體。

3、 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二、 教學重難點

1、 本課時的重點爲能會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導體和絕緣體,並總結出什麼是導體,什麼是絕緣體。

2、 難點爲判斷由兩種以上材料組成的材料是否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三、 教學準備

課件、電路檢測器、20種以上的材料、檢測記錄單。

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 教師出示未連接好的電路檢測器,問學生這是什麼?

2、 學生彙報。

3、 讓一名學生連接好電路檢測器,使小燈泡發光。

4、 教師介紹電路檢測器,並把電線的'兩端包着塑料的地方連接起來,問學生小燈泡爲什麼不亮?學生回答。

5、 教師出示一根鐵棒,把它接到電路檢測器中,看小燈泡是否會亮,這個實驗讓一名學生來做。但這個實驗在另一個有問題的電路檢測器中來做,小燈泡肯定不會亮,這時讓學生推測小燈泡不亮的原因,再連接到完好的電路檢測器中。學生推測。

6、 教師小結:研究中預先測試檢測工具是否有問題,是實驗前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

(二)新課呈現

1、 教師出示本課時的學習目標

2、 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20種材料來檢測它們是否導電,但檢測之前我們首先來制定一個“我們的研究計劃”,(教師提醒同學們今天的研究計劃不用手寫,小組討論後口述一下,研究計劃就是我們怎樣來檢測,以及具體的人員分工。)

3、 學生小組討論研究計劃,並彙報。

4、 教師提醒檢測的方法:預測——檢測——再檢測——判斷,並提問學生爲什麼要再次檢測,指名學生回答。

5、 小組開始檢測20種材料否導電,並做好檢測記錄單。

6、 如果學生做的比較快,鼓勵他們檢測身邊的材料是否導電。

7、 檢測完後,學生彙報檢測結果,其他小組有質疑的隨時提

問。其他小組彙報時說他們和彙報了的小組不一樣的地方。

8、 教師提問:有的小組檢測了手指,小燈泡不亮,有問題嗎?

學生討論回答。

9、 教師講解人體和大地以及溼抹布都是導體,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10、 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什麼是導體,什麼是絕緣體。

11、 讓學生說一說我們教室或身邊哪些材料是導體,哪些材料是絕緣體。

(三)課堂練習

選擇題

1、下列物體是導體的是()

A、橡皮B、鐵片C、紙片 D、木棒

2、下列物體是絕緣體的是()

A、銅絲B、鐵片C、鑰匙 D、塑料

3、鉗子的外面包了一層厚塑料是爲了( )

A、看起來漂亮 B、可以經久耐用

C、絕緣和防止觸電

判斷題

1、電路中開關製作的材料都是導電材料。()

2、使用電路檢測器檢測物體的導電性,只要檢測一次 ( )

3、鐵是一種常見的導體。( )

4、電器都是用電的器具,不需要用絕緣的材料。()

5、人體和大地都是導體。( )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小班的孩子剛剛入園不久,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着興趣與好奇,而對小動物的喜愛更在不言之中。自然角要開始投放小動物了,從什麼開始呢?我選擇了"小烏龜"。因爲小烏龜性情十分溫順,它既便於幼兒的觸摸、抓握可以引發幼兒的觀察興趣,又易於飼養,便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隨機和長期的觀察活動,那麼如何讓幼兒在輕鬆有趣的環境中認識小烏龜,瞭解烏龜的生活特性,引發幼兒對小動物的關愛之情呢?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小烏龜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2、能細緻觀察小烏龜並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3、喜歡小烏龜,願意關心、愛護小烏龜。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

2、5只實物小烏龜。

活動過程:

一、請你快來幫幫我1、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師:老師在來幼兒園的路上,路過一條小河,在小河邊看到一樣東西,請小朋友快來幫我看看是什麼?(蛋)

(課件1:小河邊草地上有一枚蛋。)

師:這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圓圓的,白白的)這會是一個什麼蛋呢?

(幼兒自由猜測:雞蛋、鴨蛋、鳥蛋、恐龍蛋、烏龜蛋、鱷魚蛋)

二、請你猜猜我是誰

1、設置遊戲,激發幼兒猜測師:到底是誰的蛋呢?彆着急,讓我們來問問它吧!

師:咚咚咚,咚咚咚,小小蛋兒把門開,讓我看看你是誰?(教師帶領幼兒做敲門狀。)'小蛋兒':想知道我是誰嗎?快跟我來做遊戲吧!

(課件2:小蛋兒講話)

2、演示課件,通過局部猜測初步瞭解烏龜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1)'小蛋兒':這是我的小尾巴,請你猜猜我是誰?

(課件3:小蛋兒露出小尾巴)師:它的尾巴是什麼樣子的?誰會有這樣的尾巴呢?

(恐龍、鱷魚、小烏龜、小蛇)(2)'小蛋兒':這是我的爪子,快點猜猜我是誰?

(課件4:蛋兒露出四隻爪子)師:誰會有這樣的爪子和剛纔那樣細細小小的尾巴呢?(鱷魚、小烏龜、恐龍)

(3)'小蛋兒':這是我的頭,這下你能猜出來了吧!

(播放課件5:蛋兒露出頭)

(4)'小蛋兒':這是我的背殼,這下你一定猜到我是誰了吧。

(課件6:蛋兒露出背殼)幼兒齊:小烏龜。

教師小結:小烏龜的本領可大了,它不僅能在地面上活動,還會在小河裏游泳呢!讓我們跟小烏龜問個好吧!

(播放課件7:烏龜在草地上爬、在小河裏游泳。)

三、請你看看我啥樣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實物烏龜,初步瞭解烏龜的外形特徵。

(1)教師出示實物烏龜師:看、小烏龜游到了我們活動室裏來了。它是一隻寵物龜,就像我們家裏養的小貓、小狗、小金魚一樣。它還很害羞、膽小呢,小朋友在和它做遊戲的時候一定要輕輕地!要關心愛護它。

(2)教師帶領幼兒自由觀察小烏龜。師:我們來看看小烏龜長什麼樣子。

(3)教師指導幼兒有序觀察小烏龜。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師:頭上有什麼?(有眼睛、嘴巴、還有兩個小鼻孔呢!)師:你還看到了什麼?(爪子)有幾個爪子呢?(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點數並確認)

師:烏龜的爪子可以用來幹什麼呢?(游泳、爬行)

師:讓我們學一學小烏龜游泳和爬行的樣子吧!(帶領幼兒模仿小烏龜游泳和爬行的樣子。)

師:尾巴是什麼樣子的?(細細小小的)

師:小烏龜的背殼在哪裏?(幼兒手指)背殼上有什麼?

(4)通過觸摸,感受烏龜背殼的堅硬。

師:背殼摸上去怎麼樣?(硬硬的、涼涼的。)我們一摸小烏龜的貝殼,小烏龜的頭怎麼了?原來小烏龜以爲遇到敵人了,所以要把頭縮進去,這樣就能保護好自己了,小烏龜真能幹,我們一起學學小烏龜把頭縮進去的樣子。

四、請你說說我啥樣

1、集體談話,進一步瞭解小烏龜的外形特徵。

(1)設置遊戲情境。

師:小烏龜想跟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呢!它先躲起來,考考你們剛纔看得仔不仔細?(教師把小烏龜放進事先準備好的小桶內。)

(2)集體談話師:小烏的頭上有什麼?(有眼睛、有鼻子、嘴巴。)

師:小烏龜身上都有些什麼?(有頭、背殼、爪子、尾巴。)

師:那小烏龜的`背殼是什麼樣的?(硬硬的、還有花紋)

師:小烏龜有幾隻爪子?(四隻)

師:尾巴什麼樣?(細細長長的)

教師小結:小烏龜真的好可愛呀!它有一個硬硬的背殼,圓圓的頭、頭上有眼睛、鼻子、嘴巴、四隻爪子、一個細細小小的尾巴。

五、請你猜猜我吃啥

師:玩了半天,小烏龜的肚子有點餓了,你們知道小烏龜喜歡吃什麼嗎?

(幼兒遲疑)師:那你們喜歡吃什麼呢?(胡蘿蔔、肯德基、吃大肥肉)

教師:小烏龜也有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他喜歡吃什麼呢?讓小烏龜自己告訴大家吧!

小烏龜:告訴你們吧!我特別喜歡吃一些小魚、小蝦、肉末這樣的葷食,有時候我還會吃一些水草、蔬菜這樣的素食呢!

(播放課件9:小烏龜說話)帶領幼兒模仿小烏龜吃東西的樣子。

師:小烏龜吃的好飽呀!正好冬天來了,你們覺得冷嗎?小烏龜也覺得好冷呀,它要爬到一個泥洞裏,不吃不喝睡上一大覺,開始冬眠了,等着春姑娘把他叫醒呢……讓我們輕輕地和小烏龜說再見,然後去小小便吧,不要吵醒小烏龜哦!

六、活動延伸:

1、將小烏龜投放到生物角進行長期飼養與觀察。

2、結合體育活動,鼓勵幼兒四腳着地學習烏龜爬。

3、結合美術活動,鼓勵幼兒用幾何圖形拼貼烏龜,表現對烏龜外形的認識。

活動反思:

對於科學探究活動,尤其是以動物爲研究對象的,幼兒是比較喜歡的,同時利用課件的輔助,大大增加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期間,琅琅上口的兒歌以及動作模仿,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活動的內涵,賦予了活動予生機。不過也存在着一些問題。

例如:導入環節"猜猜看這是一個什麼蛋?"由於幼兒缺乏這樣的經驗,因此他們的回答老是跑題,總是答不到點子上。如果直接問"猜猜看這個蛋裏會是什麼小動物?"這樣一來,應該能夠激發幼兒猜測的興趣和回答的多樣性。

同時,在分組觀察烏龜時,我創設的理想中的教學氛圍應該是一起觀察,然後邊觀察邊討論的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可是事實上幼兒都自顧自的看,不跟着我有序地觀察,也不根據我的問題去尋找答案。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爲在課前幼兒沒有看過小烏龜,因此第一次看到時,對烏龜的新鮮感牢牢地牽住了他們的注意力,有的幼兒則表現出了害怕的情緒,因此這樣一來,大大減弱了活動效果。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輕鬆省力完成一些任務的方法,認識一些常見的簡單機械,知道可以利用它們提高工作效率。

2、通過觀察,分析瞭解各種簡單機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小組合作探究,樂於和他人交流所得。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分析瞭解各種簡單機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瞭解簡單機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學準備:圖釘 磁鐵 小鐵片 繩子 木板 釘錘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 談話:歡迎同學們度假歸來。過了一個年大家都精神抖擻,有些同學又長胖了不少啦。同學們都大一歲了,看看是不是也長高了、長力氣啦?老師想選幾個同學先來玩玩掰手腕比賽,看看誰的力氣大?

2、掰手腕比賽:

選三至五組同學進行比賽,請大家留意觀察他們是怎樣玩這遊戲的,(看看新一年回來大家的觀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強了),誰贏了?爲什麼能贏?

(同學評判)

老師參與比賽:(1)先是懸腕進行比賽:請同學們觀察點評。

(2)找個支點進行比賽:請同學們點評。

3、認識簡單機械:

有了支點,我們可以借力,或者說可以省力。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整個地球撬起來。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發現的科學原理。我們把這種藉助支點省力的原理稱作槓桿原理。槓桿是簡單機械之一。簡單機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們是怎樣幫助人們工作的?是怎樣提高工作效率的?

4、 拔圖釘比賽:

設計方法:儘可能多地設計出省力的方法,看誰拔得快。

方法:手拔磁鐵吸出來 用小鐵片撬

體驗使用機械和不使用的區別(不使用機械會手痛,感覺很用力,使用機械感覺很輕鬆,省力。)

討論:人們還使用那些簡單機械來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授

1、 簡單機械的應用

出示任務:我們怎樣才能輕鬆省力的完成任務?

將油桶送上臺階

將桶蓋打開

將泥桶送上房檐

將穀物磨碎

分組討論、交流(使用各種機械,也有同學會說到機械的組合使用。)

小結:槓桿、斜面、滑輪、輪軸都是簡單機械。

2、 簡單機械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圖片(看書中插圖):我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人們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簡單機械?

小組討論:將自己找到的簡單機械與同學交流

全班彙報交流

3、 動物的省力“工具”

動物身體上的那些器官或結構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細觀察,比比誰的發現多。

將自己的發現與同學交流。

啄木鳥:槓槓、斜面

蜘蛛、螞蟻:槓桿

虎:斜面

板書設計:

課後小結:

1、掰手腕活動讓同桌爲一組進行比賽,全員參與,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用力的.不同。比賽分兩次,一次是懸腕,一次是支撐桌面,強調用腕力而不用臂力,體會兩次不同比賽腕力的不同感受,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有支點,可以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從而認識簡單機械的概念、認識槓桿。

2、活動3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圖下面寫出簡單機械的名稱,再小組討論彙報。效果會更好。使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又學會小組合作交流。

3、吊車一圖可參考課本第11頁分解圖認識,只要簡單講講就行了,具體的到講第三課的時候再詳講。

2、撬棍的學問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槓桿的特點和作用,以及對各種槓桿的省力情況進行分析。

2、 通過實驗,找出使槓桿保持平衡的規律。

3、 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槓桿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正確找到槓桿上的支點、動力點和阻力點。

保持槓桿平衡的規律。

教學準備:

簡單機械實驗盒 鉤碼 各種重物 平衡尺 天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講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問:要幫助阿基米德實現他的設想,我們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條件?

二、新授

1、槓桿三要素。

生討論回答:支點、長棍、用力點。

師:由此可見,要使木棍成爲槓桿必須滿足三個要素:支點、動力點、阻力點。

1、 將重物擡起來

師:根據大家的討論結果,想辦法利用繩子和木棍製作一種簡單機械,將重物輕易的擡起來。

學生實驗製作,記錄。

彙報交流。

交流小結:實驗中能繞一個支點旋轉的棍子就成爲槓桿。

認識槓桿的三個點:動力點、支點、阻力點。

在自己的記錄表中標明槓杆的三個點。

2、怎樣使槓桿保持平衡

出示槓桿尺,簡單介紹。

提出探究任務:怎樣使槓桿尺保持平衡?

小組討論,涉及探究的方法過程並簡單記錄。

彙報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第二課時

小組實驗並記錄,分析自己小組的實驗記錄,能發現槓桿尺保持平衡的規律嗎?

小結:規律 阻力X 阻力臂 = 動力X 動力臂

3、怎樣做才能在擡高重物是最省力?

再次實驗,完成以下任務:

怎樣做才能在擡高重物是最省力?

如果物體很輕,怎樣才能很容易的將它擡高?

實驗中自己發現了什麼規律?

學生實驗並用圖畫記錄實驗結果。

4、 尋找生活中的槓桿

討論: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槓桿,它們的槓桿三點在那?

蹺蹺板蒜夾壓汁器 夾子等

討論分析:剪刀、船槳、高爾夫球杆用到了那種槓桿?

5、拓展:

(1) 幫阿基米德擡起地球

幫阿基米德設計一個能擡起地球的裝置,並劃出簡圖。

(2) 閱讀“科學在線”,認識天平,瞭解它的使用原理。

(3) 設計並製作一架自己的簡易天平。

板書設計:

2、撬棍的學問

阻力X阻力臂 = 動力X 動力臂

教學後記:

在教學過程中要時時以學生自主探究爲核心,槓桿的三要素讓學生從實現阿基米德的設想中去探究發現;槓桿怎樣保持平衡也要讓學生先思考,作出假設、設計出實驗方案後再實施實驗。使探究的整個過程完整有序。

省力槓桿放在探究保持槓桿平衡後面,讓學生在探究中去發現新的問題,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拓展學生思維,又可以省時。

科學教案 篇8

(一)出示麪粉,猜猜玩玩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神奇的東西,(出示透明盒裝的麪粉)請你猜猜這是什麼?

2、師:究竟是什麼?在你們的桌上也有這樣一份神奇的東西,請你去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

3、幼兒初次嘗試操作。

4、教師揭曉答案:原來這白乎乎的、細細的、像雪花一樣的東西叫麪粉呀!

(二)知道麪粉的來源和用途

1、師:你們知道麪粉是哪來的嗎?它可以用來做什麼呢?你只要聽完一首有趣的兒歌就知道了!(音樂《大饅頭》)

2、師:原來麪粉是小麥磨出來的,它除了可以做出大大的饅頭,還可以用來做什麼呢?

3、(欣賞麪粉製品圖片)師:看,老師還從網上找到了很多用麪粉做成的`美味點心呢!(幼兒欣賞)

(三)操作“和麪”

1、師:看,這是麪粉,這是水,現在它們兩個要來做好朋友咯~(教師示範和麪)教師:麪粉和水兩個好朋友親親熱熱在一起,揉呀揉呀,變成了什麼?(麪糰)

師:我看好多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來試一試了,那好吧,給你們一個機會也去嘗試一下,注意加水的時候要慢慢的噢,不然就會搞砸啦!

2、幼兒親自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師:軟軟的麪糰揉好了,小廚師們,剛纔我們不是已經欣賞了很多用麪粉做成的美味小點心麼,那我們快來也用這軟軟的麪糰做一些特別的小點心吧!

4、幼兒嘗試用麪糰做出各式點心。

(四)擀麪

1、師:剛纔小廚師們可真厲害,黃老師也迫不及待地想來試試手藝了,誒,我今天想給大家展示的是“手擀麪”,知道什麼是手擀麪嗎?(介紹手擀麪的含義:用擀麪杖擀出來的面就叫手擀麪)

2、師:手擀麪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仔細瞧好了!(出示擀麪杖和已擀好的麪餅介紹一下,教師示範操作)

(五)品嚐

1、師:我們請阿姨把擀好的麪條送到我們的食堂阿姨那兒,請他們幫忙煮一鍋美味的手擀麪給我們嚐嚐,怎麼樣?

2、師:請小朋友們閉上小眼睛,從十開始倒數,當數第一時,美味的手擀麪就會出現咯!(師幼倒數)

3、師:美味的手擀麪來啦,大家快嘗一嘗吧!(人手一碗手擀麪品嚐)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爲了生存而採取的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2、能積極探索、發現動物保護色以及保護色在生活中的應用,會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3、感受動物保護色的神奇,萌發探究動物保護色的願望。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動物爲了生存而採取的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難點:能積極探索、發現動物保護色以及保護色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

《熊二捉迷藏》課件、有關動物保護色及應用的課件和錄像、磁性黑板、森林背景圖、動物圖片、背景音樂等。

活動過程:

1、以遊戲“捉迷藏”導入,在情境中激發幼兒瞭解對動物保護色的興趣。

1課件演示,引導幼兒說出熊二衣服的.特點。

(2)繼續演示課件,以“熊二捉述藏”的形式引導幼兒說出熊二兩次躲藏的位置並進行標註。

教師小結:熊二爲了隱藏自己,它躲藏的地方與身上的衣服顏色和花紋差不多。

2、動物搜尋,在探索中發現、瞭解並交流不同動物的保護色,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1)繼續以“捉迷藏”情境引導幼兒觀看錄像,瞭解動物保護色。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都有誰?藏在什麼地方?

教師小結:這些顏色是動物用來保護自己的,是它們的保護色。

(2)請幼兒幫小動物利用保護色玩“捉迷藏”,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進一步理解保護色。

(3)課件展示,經驗分享,引導幼兒瞭解其它動物的保護色。

討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保護色?

教師展示各種動物課件,進一步瞭解不同動物的保護色,豐富幼兒對保護色的認識並進行小結。

3、視頻欣賞,在分享中提升幼兒經驗,瞭解動物的不同保護色。

(1)觀看視頻“變色龍”,瞭解變色龍保護自己的特殊方法。

(2)觀看過程中提問:它變成了什麼顏色?引導幼兒觀察並表達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結:變色龍的保護色更神奇,它的皮膚會隨着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來保護自己。

4、播放課件,聯繫生活,瞭解人們對保護色的利用。

(1)猜猜看:以穿不同服裝的軍隊在森林裏行軍打仗爲例子,引導幼兒思考:“他們誰能取勝,爲什麼?”

(2)播放錄像,引導幼兒通過視頻驗證自己的想法。

(3)結合課件,拓展幼兒經驗,加深幼兒對保護色的瞭解,並進行小結。

5、以遊戲鞏固對保護色的認識,進一步體驗探索的快樂。

遊戲“快樂大躲藏”,引導幼兒在活動室尋找隱藏的動物,並通過動物自身的保護色進行躲藏。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到戶外玩“捉迷藏”的遊戲自然結束活動。

2、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探索動物保護色的知識,並充分利用保護色進行奇思妙想。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各種操作活動和遊戲,回憶、聯想、感知各種各樣的力,及其力的作用。

2.在遊戲中探索用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3.啓發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幼兒注意觀察周圍物體運動的現象,喜歡進行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皮球、毽子、沙袋、橡皮筋、小汽車、鉛球、小鼓、響板、口琴、鈴鼓、棒球、米兩袋、淨水兩桶、推小車、各種輔助材料。

經驗準備:幼兒知道常做的事

活動過程:

一、 激發興趣,導入主題活動 ,引導幼兒講述生活經驗

1.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找一位看不見朋友。他的名字叫"力",你們知道在我們平時生活裏哪些地方需要用力呢?原來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力的存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力。

2 . 今天我們一起與"力"交個朋友,好嗎?

二、 引導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的運動需要力

1. 師: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我們給這些玩具取一個很好聽的大名字叫--物體。(舉例教室裏的桌子、櫃子都叫物體)怎樣使這些物體動起來呢?現在請小朋友來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玩過之後,告訴大家,你是怎能麼玩的?(教師參與遊戲活動中)

2. 幼兒自由發言:我用手拍皮球,我用手扔沙包,我用手推小汽車……我用手轉球……(指導幼兒注意詞的運用)

3.師:咦,這些玩具放在這兒怎麼不動了呢?(因爲只有手用力了或腳用力了,玩具纔會動)

4. 教師邊操作邊講解:物體的運動需要力,物體受了力的作用纔會運動。

三、 通過幼兒的再次操作物體,引導幼兒發現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1. 師:小朋友,現在老師與你們一起來玩一玩,不過你要體驗一下,輕輕地用力它會怎麼樣,用力很大它又會怎麼樣?玩過之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結合指導幼兒用正確的語言表達)

2. 幼兒操作後自由發言: 在我們用力大的時候,物體就拋得高,滾得遠,動得快……;在我們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就拋得低,滾不遠,動得慢……

四、幼兒操作,並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省力的地方,並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1 . 師:我們來做個遊戲,運東西,我這裏有兩袋米,兩桶淨水,請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把他們搬到那邊去?

2 . 幼兒,操作體驗,教師參與指導。

師: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的辦法把米和水運到這裏,那請問你們爲什麼用這些方法呢?

師:原來這些方法都是比較省力的,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在我們平時生活裏哪些地方還需要省力?

師:你覺得現在做哪些事情你很費力,你想怎樣使它省力,可以發明些什麼呢?

3 . 師:我發現我們小朋友個個都是小小發明家,不過只有現在需要學習更多的本領,才能實現你的夢想啊!

五、 活動總結

今天我們找到了一位看不見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體動起來。 "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jlk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