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大班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大班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聆聽的習慣,感受小猴和熊不同形態的音樂,引導創編各種小猴的動作,表現其音樂形式。

2、激發幼兒喜歡小猴的情感及做音樂遊戲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創編各種小猴的動作。

難點:分辨小猴和熊兩種不同情趣的音樂。

準備:

森林圖一幅,各種動物。

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開火車來到“森林”。

問:我們來到了哪裏?

森林裏有什麼呀?

幼兒自由想象,教師根據回答,在圖中放上各種動物等。

二、初步感受小猴和熊的音樂。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想聽嗎?我們來聽吧!(完整欣賞音樂一遍)

問:你聽了音樂,有什麼感受?

2、小猴和熊也來了,聽聽看,哪是小猴,哪是熊。(完整欣賞一遍)

(1)欣賞小猴的音樂,創編小猴的動作。

A、我們來聽這段音樂是誰來了。(幼兒欣賞辨別)

B、小猴是什麼樣的'?

C、我們跟着音樂來做做吧!幼兒跟着音樂做小猴的動作。

D、小猴還可以怎麼樣?讓幼兒創編各種不同的小猴的動作。

E、跟音樂學小猴。

(2)欣賞理解熊的音樂。

A、聽聽這段音樂是誰來了?

B、熊的音樂聽上去怎麼樣?(幼兒自由想象)

C、熊遇到小猴會怎麼樣?(幼兒自由述說)

三、師生合作遊戲。

1、出示頭飾,激發幼兒玩遊戲的熱情。

2、交代遊戲要求:

老師扮做熊,小朋友扮做小猴,小猴可以按自己喜歡的小猴動作參加遊戲。

3、遊戲。

4、簡短小結,請一幼兒扮做熊再次遊戲。

活動反思:

根據新《綱要》中藝術指導的內容與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我將本次活動設計成幼兒感興趣的遊戲性活動形式,讓孩子初步感受音樂旋律所表現的不同情緒。創編動作表現小猴機靈可愛的樣子。

本次活動我能採用逐層深入的方法,讓幼兒邊玩邊學,在玩中感受音樂,在感受音樂的同時玩遊戲,減輕了幼兒枯燥學習的負擔,使得學習在遊戲中自然進行,更顯趣味性。在活動中我比較注重孩子的相互學習,比如說,在創編小猴子的動作時,我不是讓幼兒跟着老師轉,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觀念,變“我來教,你來學”爲“你有什麼新的動作,我們來學”,教師及時退位,達到了教與學的共同目的。這樣,不僅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還能鼓勵其他孩子去創新。這次的活動很適合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因此在玩遊戲時孩子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每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體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尤其是最後一個環節──打熊,這使整個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都能達到。

本次的活動雖說比較成功,但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如:音樂課件播放時有些問題;沒有照顧到全體幼兒,對有些幼兒關注的還不夠;對孩子引導性的語言還不夠;教育機智還有所欠缺。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造紙的過程,激發對周圍事物探索的興趣。

2、懂得珍惜紙、愛護紙,學會紙張的循環利用。

3、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造紙的過程。

活動準備

紙巾一張、幼兒用書《大樹和紙的祕密》和《愛惜樹木愛惜紙》,請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紙。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魔術表演《碎紙復原》:教師準備兩張紙巾,一張事先疊好放在左手手心,不讓幼兒發現,另一張在幼兒的面前撕碎,然後揉成一團,然後兩個手合起來,讓幼兒來吹氣或者是喊口令,教師把事先疊好的那張紙展示出來。

——師:老師今天變魔術用的紙是普通的紙巾,你還認識別的什麼紙嗎?

二、信息共享。

1、認識不同類型的紙。

——展示幼兒收集的紙,請幼兒觀察它們的不同。(讓幼兒通過觀察、觸摸等手段進行感知,發現有的紙厚,有的紙薄;有的紙光滑,有的紙粗糙;有的紙硬,有的紙軟;有的顏色和光亮度也不一樣等多種特徵)

——請幼兒說一說不同的的紙的用途。(如書寫、包裝、裝飾、印刷、做紙盒、做信封、摺紙等)

2、教師小結,提問引出活動主題。

——紙和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你們知道紙是怎麼來的嗎?

三、瞭解紙的製造和發明。

1、請幼兒自由說一說紙是怎麼來的。

2、教師出示電子大書,請幼兒完整欣賞造紙過程。

3、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瞭解造紙的過程。

——師:把樹砍下來之後,伐木工人需要做什麼?(把樹皮剝下來,鋸成木塊)

——師:送到造紙廠之後,爲什麼要泡在熱水中?(把切碎的木塊變軟)

——師:怎樣把樹皮變白?(加入漂白劑)

——師:變白後的樹皮變成什麼了?(用攪拌機攪拌成木漿)

——師:木漿放在什麼上面就會變成紙了?(木漿倒在操簾上,再把溼紙壓平、擠壓、烘乾、整平,再裁成一張張的紙)

4、教師小結:我們平時用的紙多數是用樹做成的,經過造紙廠工人一道道辛苦

的工序,最後才把大樹變成了一張張各種用途的紙,是不是很神奇呢?你知道這個神奇的發明是誰想出來的嗎?

5、教師簡單介紹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詳見附頁:造紙術)

——師:造紙術是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之一,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四、環保分享交流。

1、瞭解節約用紙的'重要性。

——師:隨着科技的進步,紙的種類越來越多,用途也越來越廣泛,每天消耗的紙越來越多,會出現什麼問題呢?

——教師結合幼兒已有的大樹知識,引導幼兒想一想濫伐樹木對環境的破壞影響。

2、討論節約用紙的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講述更多的節約用紙的方法。(例如:正反面用紙,用廢舊紙代替新紙摺紙,把報紙、紙筒、紙盒收集起來重複利用等等)

3、利用書本瞭解更多節約用紙的方法。

——出示電子大書《愛惜樹木愛惜紙》,和幼兒一起看一看怎麼節約用紙。

——書中的主人公是怎樣節約用紙的?

活動應變

第四個環節,爲了形象瞭解樹木與紙張的關係,可以上網收集節約用紙的公益廣告讓幼兒觀看。

活動延伸

開展利用廢舊紙、紙筒、紙杯、紙盒進行環保製作的比賽或開展用廢舊紙進行再造紙遊戲。

區角活動

1、美工區:收集廢舊紙、紙筒、紙杯、紙盒進行自由製作。

2、科學區:①用廢舊紙製作再造紙。②用各種紙的紙條夾在雪糕棍上,一起放入水裏,看什麼紙的吸水性最強。

環境創設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廢舊的紙做手工,掛在教室內。(如用廢舊報紙、紙盒、紙筒做槍、坦克、動物等)

家園同步

請家長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給幼兒簡單講解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

隨機教育

生活中隨時提醒幼兒節約用紙,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歌詞和教師動作的提示下,用“找朋友”的方法玩遊戲。

2、遷移生活中的經驗表現高興和孤單的樣子,並創編小老鼠尋找老貓的動作。

3、在遊戲中體驗臥底追討遊戲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會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有一隻小老鼠它住在一樓,空空的房子裏只有它自己,它覺得很孤單,想要去找好朋友,孩子們,你們知道孤單是什麼意思嗎?”(一個人)

2、“那你們一個人在家孤單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聳肩、無聊)”

3、我就是那隻孤單的小老鼠,現在我要出門去找好朋友了,待會兒我請到誰,誰就和我一起坐電梯去找好朋友。

二、學習《小老鼠找朋友》遊戲的玩法。

師:我就是那隻孤單的小老鼠,現在我要出門去找好朋友了,待會兒我請到誰?誰就和我一起坐電梯去找好朋友。(第一遍音樂)

1、教師當老鼠邊唱邊隨樂合拍走,做孤單造型不動,唱到“來來來”時雙手伸向臺下做出邀請狀,然後雙手拉着臺下幼兒A的雙手上臺站好,

2、依次上二樓、三樓

師:二樓的小老鼠也在找朋友,它們是怎麼找朋友的?請你仔細的看一看,繼續出發上樓找好朋友,以此類推教師邀請幼兒B、幼兒C。

3、最後上四樓

師:“四樓,住着一隻大老貓,它真的肚子餓,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聽聽聽,貓在哪?”哇!我們太幸運了,今天貓不在家,我們趕緊跑回家!

三、鞏固遊戲的玩法

師:“過了一天,我又覺得孤單了,我又想找好朋友,這次我要請你們來和我一起玩,剛纔我是唱到哪一句的時候找好朋友的?我們一起做一遍!(教師和孩子一起練習“來,來,來好朋友”的動作)一會兒我來請你們的時候就不像剛纔那樣開火車找朋友。這次我先請一個好朋友,然後我和這個好朋友分別再去找其他的好朋友。”

1、教師當老鼠邊唱邊隨樂合拍走和幼兒A手拉手,兩人各自找一個朋友幼兒C幼兒、D“上二樓”。

3、教師和幼兒A、B、C四人兩兩合作(邀請者和被邀請者)手拉手邊唱歌邊隨樂合拍走;四人各自找一個人“上三樓”。

4、“四樓,住着一隻大老貓,它真的肚子餓,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聽聽聽,貓在哪?”

“哇!我們太幸運了,今天貓不在家,我們趕緊跑回家!”

四、變化遊戲玩法,揭祕臥底貓。

“收到可靠的消息,貓今天在家,你們敢不敢和我去冒險?這次我會邀請更多的好朋友一起去挑戰!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了,當貓“喵”的一聲的時候,我們要趕緊跑回家哦!”

1、依照玩法依次上二樓上三樓,這次可一次邀請幾個幼兒,直到把所有的孩子都邀請出來。

2、“四樓,住着一隻大老貓,它真的.肚子餓,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聽聽聽,貓在哪?”唱完老師大叫一聲喵····小老鼠趕緊跑回家。

3、“現在你們知道誰是貓了吧?對,就是老師,我把自己僞裝成一隻小老鼠,一開始你們都沒有發現我是貓,我可不是一隻簡單的貓,我是混在老鼠羣裏的貓,我是一隻臥底貓。”揭祕臥底貓是老師。

五、請幼兒玩臥底遊戲。

1、進一步熟悉遊戲規則

提問:“你們想不想當臥底貓呀?怎樣纔可以當好臥底貓?要注意哪些問題?”

:“臥底貓要僞裝好,不要被別人看出來,當唱到"貓在哪?”就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出來抓小老鼠。千萬不要忘了自己是隻貓哦!”

“現在請所有的小朋友閉上眼睛,把頭埋在自己的膝蓋上,老師摸到誰,誰就是那隻臥底貓!”

2、幼兒隨樂完整遊戲,教師指導。

“你們喜歡這個遊戲嗎?找好朋友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一開始你覺得誰是臥底貓?當聽見貓叫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你當臥底貓的心情是怎樣的?

六、升級版臥底遊戲,結束活動。(請家長做貓)

“接下來我們再玩一個升級版的臥底遊戲,聽說這隻老貓非常非常的狡猾,它不僅可以假裝成小老鼠,還會偷偷地溜進小老鼠的家裏,我也不知道它是誰?到底藏在哪裏?待會兒我們一定要看仔細、聽清楚了。聽到貓叫一定要趕緊逃跑,千萬不要被抓住了!”

1、玩升級版臥底追逃遊戲。

2、最後一段音樂,要求小老鼠們聽到貓叫,往課室外面“逃跑”,結束遊戲!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傾聽和理解故事《大獅子的許多許多辮子》,感受獅子驚訝、害羞、快樂的情緒變化。

2、嘗試講出故事中感興趣的部分。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PPT(配具有音效的對話),大、小圖書各一本,獅子表情圖片(大、小若干),可操作的背景卡若干。

2、經驗準備:日常生活中有更換髮型的經歷;欣賞過動物角色的故事。

活動過程

1、採訪小朋友換髮型的感受,調動對髮型的已有經驗。

(1)指導語:今天的髮型有什麼改變?換了新發型有什麼感覺?

重點:引導幼兒在觀察夥伴髮型變化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經歷講出換髮型時的心情,爲故事中的線索做鋪墊。

(2)指導語:有一隻獅子也梳了新發型,你猜“他”的心情怎樣呢?

重點: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對故事情節的猜想。

(由於調動了孩子們對髮型的經驗,在引起共鳴的同時,孩子們用較爲豐富的語言表達出對改變髮型的看法。)

2、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邊播放PPT邊帶領幼兒欣賞完整的故事。

(2)引導幼兒討論故事中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指導語:你最喜歡故事裏的哪一段?

重點: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出故事中喜歡的部分。

(這是個開放的提問,孩子根據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內容進行表達,有的“喜歡小兔子幫獅子梳頭”,有的“喜歡獅子跑”,有的“喜歡動物之間對話”,有的“喜歡最後大家都梳辮子”。由於在備課時考慮得細緻,所以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關注的地方基本與預設的關注點一致,在幫助幼兒分享的同時梳理和提煉需要掌握的要點。)

3、分析故事中獅子情緒的變化,加深對故事的理解並嘗試講述。

(1)集體討論獅子表情的變化。

指導語:獅子喜歡這個髮型嗎? 你從哪裏知道的?獅子一共出現了幾次不同的表情,我們來學一學。爲什麼獅子會有這樣的表情,獅子心裏是怎麼想的.?

重點:充分感受獅子表情的變化以及內心的變化。

(孩子們理解了獅子的表情變化,包括現場探討了大獅子最後躲在洞裏的孤獨,讓大家印象深刻。可在這個環節孩子們表達的熱情不高,與設想的表現以及平時參與活動的激情很不一樣,問題出在哪裏?調整後,在這個環節我加入了“如果你是獅子,心裏感覺怎樣”,效果也不十分明顯。)

(2)幼兒操作材料並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或故事中的語言再現故事。

指導語:在什麼情況下獅子出現這樣的表情變化?

重點:擺表情圖的重點——情節;講的重點——使用故事中的語言。

(由於材料十分吸引孩子們,大家在操作環節比較投入,但請孩子們講時,大家都按照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喜好,把故事簡單呈現,但講時也沒有更多的熱烈氣氛,顯得比較沉悶。)

活動延伸

教師展示故事的原版圖書,拓展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故事梗概

大獅子來到小兔子的家,發現小兔子頭上梳着一條大辮子,可愛極了!

小兔子說: “大獅子呀,你的頭髮真亂啊!”

大獅子說: “是呀,真不好意思!”

小兔子站在高高的梯子上說: “那我來給你梳梳頭吧。”

大獅子坐在矮矮的凳子上說: “好啊,謝謝你!”小兔子給大獅子梳頭,梳梳着,給他梳了許多許多辮子。大獅子一照鏡子,嚇了一跳: “哇,你給我梳了這麼多辮子啊,可我不是女孩呀!”頭上有許多許多辮子,大獅子一點也不喜歡。 “太難看啦,太難看啦!”大獅子用手捂住腦袋,逃出門去。大獅子跑過小馬(陸續跑過水牛、山羊、駱駝)的身邊,小馬(水牛、山羊、駱駝)說: “大獅子,你的頭髮好特別啊!” “特別,特別難看吧?”大獅子反問。 “好看,你的頭髮就像麻花一樣,多可愛啊!”最後大獅子躲進山洞裏,藏起來了。第二天,大獅子從山洞裏出來了。他看見了小馬、水牛、山羊、駱駝。小馬把辮子梳在鬃毛上,水牛把辮子梳在尾巴上,山羊把辮子梳在鬍子上,駱駝把辮子梳在駝峯上。

大獅子看到大家,笑着說: “哈哈,原來你們也梳辮子啦,真好玩啊!”

大班教案 篇5

目標

在富有野趣的竹運動環境中,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積累運動經驗、體驗運動樂趣;增強幼兒體質,提高綜合運動場力;培養幼兒大膽、自信、勇敢的個性心理品質。

1 、創編了多樣化的竹器械操

我們組織各年齡班組的教師依據器械操的要領、幼兒的動作發展特點等,創編了竹竿操、竹圈操、竹棍操、竹球操,體現了竹器械的多樣化、生活化,發展了幼兒的動作及韻律感。

2 .設計,整理了竹體育活動系列方案

我們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來設計活動,教師對設計的活動反覆實踐驗證,在不斷的反思、實踐與調整後,整理彙編了 40 多個小、中、大班各年齡階段的“竹器體育活動”系列方案。這些方案將作爲我園的園本教材。

3 .編制竹運動遊戲

我園在編制各類竹運動遊戲時突現寓運動於遊戲之中的理念,使竹運動遊戲變得有趣而又有效,達到玩中健體的效果。

4 .開展多形式的親子竹運動

教師指導、組織家長利用竹器開展親子游戲。幼兒園經常開展親子竹運動會,通過參加親子竹運動遊戲,既提升了家長對廉價竹子多種運動功能的瞭解,鍛鍊了幼兒各方面的運動能力,又增進了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溝通,還使家長觸類旁通,利用家庭資源環境開展親子竹運動。

5 .編制竹運動玩具一覽表

我們每設計製作一種竹運動玩具,就按小、中、大班各年齡特點設計相關的活動方案,並對每個活動進行實踐探討,重點關注兩方面:活動是否以幼兒發展爲本,幼兒能否運用這些玩具自主地探索各種玩法,這些玩具是否適宜不同年齡特點,能否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提高。

在不斷實踐、探索、學習中,我們對竹體育活動內容的設計、活動方式、年齡段目標的定位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儘量體現一物多玩、創造性地玩。

利用竹資源開展體育活動的原則

1 、安全性原則

由於竹子本身堅硬的特性隱藏着危險性,保護幼兒的身體乃至生命安全是幼兒開展體育活動的前提。爲此,開發製作竹器具應以安全爲先,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我們力求做到竹器具無尖角、棱角、竹刺,保證竹活動器具的安全性,如在製作“竹平衡花壇”時,我們用沙皮紙將竹條磨光滑以保證材料的安全性。

2 .趣味性原則

教師在玩竹體育活動中觀察和了解幼兒的運動興趣與特點,充分把握幼兒的喜好和願望。首先,在活動中,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選擇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如滑板車、竹推輪、竹球、竹圈等等,使幼兒在體驗竹運動樂趣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其次,教師根據幼兒身心特點,運用遊戲形式進行教學。我們通過教師和家長共同收集、挖掘了許多民間遊戲,如騎大馬 ( 竹竿一頭裝上馬頭,幼兒騎在竹竿上模仿騎馬的動作 ) 等。另外還創編了一些玩竹運動遊戲,使運動過程變得愉快、有趣、輕鬆,讓幼兒體驗到運動的快樂。此外,還結合教育目標、內容及場地器材的情況,利用周邊已有的自然竹資源,如帶幼兒到農家竹園,開展“穿竹林”“爬竹竿”等活動,園內也儘可能創設富有野趣的竹運動區域,如鑽爬區、攀爬區、玩水區、技巧區等等。

3 .適宜性原則

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層次、活動能力、身心發展規律等適時調控活動密度和強度,科學有效地開展玩竹體育活動。有些竹運動器具是在對真實竹器的適當縮小的基礎上製成的,如“竹篩”“斗笠”等,在製作過程中都按一定比例縮小,便於幼兒攜帶和運動。

4 .整合性原則

首先,在體驗中實現整合的思想。教師經常帶幼兒到幼兒園周圍的農家竹林遊戲,在竹林裏,幼兒自由追逐、嬉戲。在參觀竹器店的活動中,幼兒瞭解了竹子的許多功用,知道竹子不但可以製成竹椅、竹籃、竹蓆等生活用品,還可以製成許多精緻的竹工藝晶等等,積累不少有關竹的經驗。

其次,環境創設遵循整合思想。我們充分利用戶外場地,創設了各種運動區域,如鑽爬區、攀爬區、技巧區、平衡區、跑跳區、玩水區,在這些不同的`區域中,滿足了幼兒走、跑、跳、爬等運動需要,誘發了幼兒與環境積極互動的興趣。適宜而又充滿挑戰的環境推動了幼兒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幼兒的綜合運動能力。 第三,活動形式的有機整合。多種形式的整合可以爲幼兒提供充分的活動條件和發展機會,我們靈活應用集體活動、小組和個別活動等多種形式,滿足不同發展水平、不同發展速度的幼兒需要。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玩竹活動,如野外的竹林爬竿、大帶小練本領、踩高蹺、跳竹簾、穿竹林賽跑、跳竹梯、爬竹梯、玩竹運動會等,這些玩竹活動使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明顯增加。

竹體育活動的成效

1 、優化了幼兒園運動環境

我們建立了園區竹林,創建了不同區域的竹子樂園,如平衡區有鍛鍊平衡能力的竹樁、竹橋;攀爬區有發展手臂力量及靈活性的爬竿和鍛鍊耐力的竹雲梯;綜合區有發展手臂力量和腳部柔韌性的竹單槓、竹雙槓、竹鞦韆;鑽爬區有練習鑽爬動作的竹山洞等等,體現了運動環境的自然化、生活化和趣味化。

2 .發展了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

利用竹資源開展富有野趣的農村幼兒體育活動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冒險的世界”,滿足了他們自主探索的需求。幼兒通過探索、嘗試、尋求各種運動方法,在提高運動能力的同時,發揮了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培養,了機智勇敢、互相合作、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如今,在開展富有野趣的農村幼兒體育活動的基礎上,我們開展竹文化滲透到各主題活動的研究,擴展和豐富竹文化的內涵,逐步形成我園竹文化的辦園特色。 與中心城區幼兒園相比,農村幼兒園擁有更廣闊的活動天地和更豐富的鄉土教育資源。農村幼教工作者們一直致力於利用農村資源,拓展幼兒學習和活動的空間,豐富幼兒的運動內容,促進農村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探索鄉土資源與幼兒園戶外運動融合的過程中,我園利用自然環境,創設富有挑戰性的活動場地;利用鄉土資源,增加豐富多彩的運動材料;結合鄉土文化,開展多姿多彩的戶外遊戲,努力爲幼兒營造充滿野趣、農趣、童趣的戶外運動氛圍。

一、因地制宜,創設富有野趣的戶外環境

立足全園,合理規劃活動區域

我園擁有開闊的、形式多樣的戶外活動場地,依據場地空間、環境條件及幼兒動作發展的需要,我們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原有環境,形成了跑跳、鑽爬、平衡、投擲等多個運動區域,爲幼兒提供更大、更全的實用活動空間。在實踐探索過程中,教師開動腦筋,充分利用園內的草地、小樹林等自然資源,創設了富有野趣的戶外運動環境。利用幼兒園內小樹林形成的天然“關卡",開展“走迷宮”“闖關”等遊戲;利用草地創設“敵方陣地”,進行爬行遊戲。我們依據幼兒園草地原有的弧度,重新規劃了一個小山坡,爲孩子們開展“登山”等小遊戲提供了條件。通過這些改造,我們將幼兒園戶外場地打造成了一個野趣十足的遊戲場所。 深入局部,拓展原有區域功能

通過深入挖掘每個運動區和周邊環境的價值,我們充分利用地面、牆壁、走廊等環境資源,拓展活動區功能。我們利用牆壁開展攀爬和投擲等活動,除此之外,還將大型活動器械、樹林、草地的空餘空間整合成多功能運動區。在多功能運動區裏,幼兒可以玩投擲與“打老鼠”等小遊戲,也可以開展“捉迷藏”和追逐等遊戲。這樣的有效利用使幼兒園內原有的戶外環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依託鄉野,巧用田園活動空間

我們充分利用豐富多彩、形式迥異的社區資源,擴展幼兒活動空間,增添幼兒活動環境的趣味性。幼兒園周圍的田野也是幼兒進行戶外運動的場所。我們在農田裏舉行別開生面的田園活動會:利用秋後的稻田進行“跨草垛”遊戲。跨田溝、走田埂、“運糧食”“尋寶”等富有挑戰性的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愛。社區與田野環境的融入使單一形式的幼兒園戶外活動變得有滋有味。

二、變“廢”爲寶,增創具有農趣的運動器械

農村幼兒園戶外運動普遍存在運動器材單一、材料缺乏、器械設施模式化等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幼兒運動質量。但是,農村幼兒園有着豐富的鄉土資源。教師能創造性地利用鄉土資源,製作出各種具有農趣的運動器械,豐富幼兒園戶外運動材料。

我們主要利用一些廢舊農用材料、草堆、秸稈等鄉土資源製成運動器械。這些材料成本低,製作簡單,貼近幼兒生活,富有自然情趣。我們用廢棄的稻草做成稻草滾筒以及草龍、草墊、草飛碟等,幼兒可以使用這些器械玩“趕小豬”“舞龍”“飛飛碟”等遊戲。高高低低的廢棄木樁被安置在草坪上,成了幼兒走走跳跳的運動器械。我們還用竹子做成竹梯,搭建“空中架橋”。這些源於農村日常生活的運動器械深受幼兒的喜愛。

三、返璞歸真,開展激揚童趣的戶外遊戲

順應幼兒天性,開展特色小遊戲

我們遵循幼兒想象力豐富、模仿能力強的特點,結合幼兒園已有環境和材料,並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開發各類特色戶外小遊戲。如“小小解放軍”遊戲中,木樁、竹梯、草蓆、紙球……變成了“地雷區”“崎嶇的山路”“敵人的碉堡”,大班幼兒扮成英勇的“解放軍”,跨越重重障礙,佔領“高地”;“挖紅薯”遊戲中,中班幼兒背上小竹簍,在沙土中挖“紅薯”(玉米棒),仔細找,用力挖;“騎馬”遊戲中,小班弟弟妹妹騎着“小馬”(竹竿),走過竹梯鋪成的“小橋”。這些特色小遊戲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生活,充滿童趣,幼兒運動的熱情更加高漲。

着眼幼兒發展,增創挑戰性遊戲

幼兒是天生的“冒險家”,“冒險”源於幼兒的發展需要。爲此,我們特意選擇和設置富有挑戰性的遊戲情景,引導幼兒克服困難,挑戰自己。“運南瓜”“過竹橋”遊戲中,隨着竹梯下輪胎數量的逐漸增加,幼兒的緊張情緒也隨之升溫。

大班教案 篇6

教案目標:

1、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徵。

2、在操作中干支數量的趣味。

教案准備:

1、各種圓柱體的玩具物品

2、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或硬幣狀的替代物。

教案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以前我們學習了哪幾種圖形寶寶,還記得嗎?(讓幼兒說一說)今天呀,我們班上來了一個新客人,它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 遊玩“圓柱世界”

(1)、幼兒看各種圓柱體的玩具、物品。

(2)、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感知圓柱世界的豐富。

“你拿的'是什麼玩具?它是什麼樣子的?”

(3)、介紹圓柱體

(4)、幼兒互相交流。

三、 感知圓柱體的特徵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圓柱體與圓形有什麼不一樣嗎?”

(1)、幼兒自由探索圓柱體的主要特徵,能用手、繩子、尺子量一量,圓柱體的兩端和中間是否一樣?

(2)、幼兒相互交流探索的結果。

四、 操作體驗

(1)、教師取出硬幣問:“這是什麼形狀的?”“你能把硬幣變成圓柱體嗎?”

(2)、幼兒探索將硬幣變成圓柱體的方法。

(3)、幼兒疊硬幣,將圓形變成圓柱體。

五、 幼兒操作

請幼兒翻開操作材料《數學》第25頁,教師按提示指導幼兒完成此頁中《認識圓柱體》的練習。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創編2/4的節奏。

2、能創編2/4節奏型、並用音符擺出。

3、初步體驗合奏、感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青蛙頭飾、池溏背景圖、音樂、音符卡片、漿糊、泡沫板

活動過程

(一)

1、聽2/4拍律動,來到草地上。

2、帶上小青蛙頭飾,聽音樂自由玩耍。

提問:小青蛙在哪?幹什麼?

請幼兒根據音樂來講述、想象。

(二)複習歌曲《小青蛙》:進行分聲部合唱。

(三)教師引導幼兒創編節奏。

提問:媽媽唱的呱呱歌有幾句?

誰能把它的.節奏型拍出來?

請你們來創編呱呱歌。

(四)幼兒分組展示自己的呱呱之歌。自己擺節奏型。

(五)以小組爲單位,設計節奏樂譜。

1、進行合奏表演(拍手、唱呱呱歌)。

2、去捉蟲子吃,離開活動室。

活動延伸

進行打擊樂演奏。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背景

一次,工人叔叔砍竹子時,幼兒發現竹子裏原來是空的。空的竹子有什麼用呢?我們中班時曾研究過管道,一個幼兒立刻喊了起來:“竹子可以運水的!以前大西北沒有水,人家就是用竹子來運水的。”“竹子這麼短,怎麼運水啊?”幼兒就這個問題討論開了,最後大家決定做實驗來試一試。

我們覺得幼兒的實驗很有意義,教師既可藉機滲透環保意識,又能讓幼兒在做中學,於是決定做幼兒研究的堅強後盾,給他們大力支持與鼓勵。

關鍵點

1.竹子空心的特點在生活中的運用;

2.水由高處往低處流;

3.哪些材料是防水的。

活動目的

1通過大膽設想、實踐操作發現竹管的最佳連接方法,提升自己的生活經驗:

2.通過實驗活動,瞭解竹子的特性,產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3分工合作,有初步的團隊精神。

活動準備

1長短粗細不同的竹管若干,水桶3個,杯子3個,石頭、磚塊若干;

2雙面膠、玻璃膠、即時貼、各種紙張、保鮮膜、橡皮泥、布條、麻繩、橡皮筋、鉛絲、塑料瓶、一次性杯子、週轉箱、臉盆、飲料瓶、醫藥箱、標誌牌、抹布等,

3.幼兒反穿衣;

4.記錄板、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展討論,提出設想

教師提出“竹子到底能不能運水”“怎樣才能用竹子運水”等問題,讓幼兒討論,提出自己的設想。

二、根據設想,驗證操作

(幼兒分組實驗如何用竹子運水,一段時間後,實驗無太大進展。)師可以用什麼工具幫助竹子呢?(馬上有幼兒想到用一個個板凳並排放做地基,再將竹子放在板凳上。竹子之間如何連接成了要解決的問題,第一輪實驗後,幼兒發現臉盆裏還是沒有水。幼兒開始議論、檢查、尋找原因…)

這裏一定要連接好!用雙面膠試試。

師:“你們知道水怎樣就會流動?”(教師啓發幼兒意識到成功運水的關鍵所在。)

幼:“老師,水是不是應該從高處往低處流呢?”

師:“你們試試看吧!”(於是,幼兒又搬未了積木、板凳,加高竹子的一端。運水終於成功了。)

師:“不過,運過去的水似乎太少了。”(教師啓發幼兒進一步探究影響運水的其他因素。)

幼:“我們已經往竹子裏倒了很多水了!”

師:“那麼檢查一下有沒有別的問題。”

(運水實驗後,幼兒記錄了自己的實驗結果。)

三、交流結果,體驗成功

1.請各組幼兒派代表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實驗過程。

2.大家討論哪一組的方法最好。我們是這樣連接的。

四、開拓思路,後繼延伸

師爲什麼竹子能運水?竹子還能做些什麼呢?(教師留下問題,讓幼兒作進一步的探究。)

活動反思

我們準備了很多形狀、粗細、長短不同的竹子,這些低結構性的材料既有助於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也增加了實驗成功的不穩定性。

其實,竹子成功運水取決於兩個關鍵點:一是要讓水從高處往低處流;二是保證中途不漏水,即竹子之間的連接處要緊密。在幼兒的實驗操作過程中,我們抓住這兩點進行引導,但又不把具體方法直接告訴幼兒,重在啓發幼兒不斷思考,重在讓幼兒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操作驗證。實驗就是一個試誤的過程,即便幼兒運水沒有成功,我們也不會懷疑此次活動的意義,因爲按照“做中學”所倡導的理念,讓幼兒產生一個疑問比得出一個正確的實驗結果更重要。

(執教教師:陳科靜)

誰的“力氣”大

活動背景

在研究竹子的過程中,幼兒發現竹子怎麼掰都掰不斷。有的幼兒便由此認爲“竹子是世界上力氣最大的植物”,可有的幼兒不同意,認爲“樹枝的力氣比竹子大”。爭論了一番之後,幼兒自己決定做實驗比較。

關鍵點

幼兒所說的“力氣”其實是韌

性,韌性大的.物體不容易折斷。

活動目的

1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在問題情境中自主地尋找答案:

2.引發幼兒感悟:科學的比較應在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進行。

活動準備

1.粗細不同的竹子和樹枝;

2繩子、籃筐、塑料袋、磚塊、積木;

3.記錄本、筆、VCD《十面埋伏》

活動過程

一、討論

師:上次有好多小朋友在爭論“竹子和樹枝誰的力氣大”,竹子和樹枝到底誰的力氣大?爲什麼?

幼:樹枝力氣大,因爲大樹砍下來還可以做傢俱。(有的幼兒說樹枝做的“木頭地板也很牢固”,有的幼兒堅持認爲竹子力氣大。這時,有位幼兒“比比看”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贊同。)

師:有什麼好辦法讓竹子和樹枝比力氣呢?(幼兒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爭論的辦法,而“比力氣”又蘊涵着豐富的教育價值,因此教師鼓勵幼兒想出各種比較的方法。)

二、嘗試

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比較。幼兒拿着樹枝、竹子、磚頭和馬甲袋開始了實驗。一會兒樹枝斷了,一會竹子又斷了……

師:你們考慮到一些別的因素了嗎?樹枝和竹子的粗細、長短是否差不多,懸掛點的位置等。(由於幼兒不懂比較時其他變量要保持一致的道理,教師給予適當的提醒,如竹子和樹枝的粗細、承受的重量、擺放重物的位置和時間相差懸殊等。)

實驗結果快要出來啦!

師:你用了什麼方法?結果怎樣?(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運用的方法和實驗結果。引發幼兒思考如何在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對竹子和樹枝的承重力進行比較,從而得出較爲正確的結論。)

師:現在,我們再去試一試。這次要注意剛纔說到的那些情況,並且記得把你用的方法和結果記錄下來。

(幼兒再次嘗試,教師提醒他們注意竹子和樹枝的粗細等,鼓勵他們用圖和符號進行記錄。這次,幼兒開始將樹枝和竹子按粗細、長短進行分類。)

這是我的比較結果。

三、提升

師:這次你們研究的結果是怎樣的呢?(各組交流自己的記錄情況和研究結果。幼兒發現樹枝會斷開,而竹子雖然會有無數個小裂痕,但並不會完全斷開。)

師:下面,請大家看一段非常精彩的影片,可能會讓你對竹子有新的瞭解。(播放影片《十面埋伏》中竹林打鬥的一段,並鼓勵幼兒積極提問,引發下一次探索的興趣。)

活動反思

幼兒對“韌性”的瞭解還處於初級階段。他們只能通過動手操作,在比一比、試一試的直觀感受中瞭解什麼是韌性。通過活動,我們還深切感受到,比較實驗有助於幼兒在實驗過程中進行觀察,每一次實驗的結果都可能成爲下次實驗的參照,無形中讓幼兒對實驗條件創設的客觀性產生了有意注意。

(執教教師:朱幸嫣徐敏)

搭竹樓

活動背景

嘟嘟帶來了一盤VCD《傣族風情》。幼兒看到傣族的竹樓便嘰嘰喳喳地討論起來。“竹子也可以搭房子呀?”“竹子是圓的,怎麼搭呀?”“竹樓牢不牢?人會不會掉下來啊?”這些有趣的問題又漸漸構成了一個研究主題“搭竹樓”,我決定鼓勵幼兒親自動手試一試。

關鍵點

1.地基必須搭得大,竹樓纔不容易倒;

2.三角形的結構形態是最牢固的;

3.鉛絲比麻繩更適合捆紮圓柱形的物體。

活動目的

1大膽嘗試利用各種連接材料搭竹樓,發現最佳的連接方法,提升自己的生活經驗:

2知道竹樓的穩固程度與地基大小的關係:

3分工合作,有初步的團隊精神。

活動準備

1.長短粗細不同的竹管若干,石頭、磚塊若干;

2雙面膠、玻璃膠、即時貼、各種紙張、保鮮膜、橡皮泥、布條、麻繩、橡皮筋、鉛絲、週轉箱、醫藥箱、標誌牌等;

3.記錄板、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VCD,提出設想

師:傣族的房子是用什麼搭的?你們想不想來搭一搭?用什麼材料來連接竹子7(請幼兒討論並提出自己的設想。)

先挑選一些合適的材料。

二、根據設想

驗證操作幼兒分成三組,分工合作搭竹樓。教師巡迴觀察,在搭建時給予適時的幫助。

有的幼兒抱起了一捆粗細、長短差不多的竹子:有的幼兒拿了剪刀、雙面膠等輔助材料:有的幼兒忙着用膠布纏扎竹樓的頂……

幼:老師,爲何那麼多的竹子,還會站不穩呢?(教師覺得這個時候要引導幼兒意識到竹子站不穩的根本原因在於結構存在問題,而不單是數量的多少。)

師:竹子多就能站穩嗎?這個家給誰住呢?

幼(捂着臉笑):是啊!上下幾乎差不多大小,還像家嗎?(接着,幼兒開始了新一輪的構

建。)

幼(又拿來了同樣的材料):既然剛剛纏的竹子過多了,那麼這次就少用幾根吧!

師:怎樣了?

幼(不高興地):沒站住,還散架了呢?

大家動手搭竹樓。

(幼兒的認知衝突出現了,教師覺得是發起討論的時候了。)

師:除了竹子的多少,還有沒有別的問題呢?(有位幼兒提出先用三根竹子定位,教師鼓勵他們試試看,繼續尋找原因,不斷調整,不斷構建。)

幼:定位了,像家了,可是會搖晃!(有的幼兒認爲搖晃是因爲“捆的繩子不行”,有的幼兒建議“換鉛絲”,最後所有幼兒一致同意用鉛絲試。幼兒最後發現,“三角形的定位,很牢固”“用鉛絲捆綁牢固了許多”。他們還記錄了自己的實驗結果。)

三、交流結果,體驗成功

請各組幼兒派代表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實驗過程。請大家討論誰的方法最好,思考爲什麼有的竹樓搭得穩,有的卻容易倒,引導幼兒發現地基搭得越大越穩,竹樓就可以搭得越高越穩的規律。

四、開拓思路,後繼延伸

師:竹子除了搭竹樓還可以做什麼呢?(幼兒在後續的延伸活動中發現竹子的用處非常多,他們商量決定用竹子製作一些有趣的玩具。)

活動反思

幼兒的認知發展是通過認知結構的不斷建構和轉換而實現的。爲了讓幼兒的認知結構不斷建構,我們一是創設實驗情景,二是提供實驗材料。

搭竹樓運用的是結構形態的物理原理。幼兒起初搭的竹樓都是用兩根竹竿作爲支架的,教師通過語言引導以及觀看錄像資料,首先讓幼兒意識到搭竹樓的關鍵是要有牢固的支架——多維的地基結構,在此基礎上再將幼兒的注意力逐漸轉移到竹樓的美觀上來。

三角形的結構形態是最穩固的。

但在活動過程中,我們並不是直接告訴幼兒這一知識點再讓他們進行驗證性操作,而是讓他們在操作中發現這個“祕密”。

這次活動也生動地告訴我們:幼兒的潛能不可估量,我們不該爲了讓幼兒掌握一個知識點而剝奪他們實驗和發現的機會。

(執教教師:諸君)

美妙的竹琴

活動背景

教室裏有許多竹子做的小樂器,幼兒空暇時很喜歡吹吹打打。一天,一名幼兒用小竹棍敲打粗細長短不同的竹管時,竹管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這個發現讓他非常興奮,立刻召集了一羣好朋友,聽他開“演奏會”。“演奏會”結束後,有的幼兒發表意見說,聲音聽起來亂糟糟的,不夠好聽。於是,他們決定一起動手來製作一臺美妙的竹琴。

活動目的

1.在操作過程中瞭解不同大小的共鳴腔內傳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2.瞭解竹子的粗細長短與聲音高低之間的關係:

3對自制樂器產生興趣,進一步拓展研究。

活動準備

1.長短粗細各不同的竹管若干:

2.麻繩、雙面膠、玻璃膠、即時貼、各種紙張、橡皮泥、布條、橡皮筋、鉛絲等:

3.幼兒玩過樂器,對聲音的高低有初步感受:

4記錄板、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展討論,激發興趣

師:竹子能做很多樂器。上次有小朋友發明了一樣新的樂器,請他來介紹一下。

師:爲什麼聲音聽起來高高低低、亂糟糟的?(讓幼兒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幼(邊敲着一根竹管):竹子還可以有好聽的聲音呢。(有的幼兒說,自己敲出的聲音響亮、清脆,比較好聽。)

師:這是什麼道理呢?(引導幼兒去發現造成聲音不同的原因。有的幼兒發現,發出清脆聲音的竹子比較細,還有的補充說,發出響亮聲音的竹子除了細還要短……)

二、根據設想,驗證操作

師:你們願不願意一起製作一臺聲音美妙動聽的竹琴?(幼兒分組討論並嘗試製作竹琴。教師巡迴觀察,在幼兒比較聲音時給予適當指點,引導幼兒發現按照粗細長短有序排列,聲音就會有規律。同時引導幼兒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有的幼兒按粗細把竹子分開:有的幼兒按長短把竹子分開:有的將兩頭全空或一頭空的分離了一下。

同時,還不斷變換着這些竹子的排放位置。

我們找到製作竹琴的祕密啦!

三、交流結果,體驗成功

請各組幼兒派代表展示自己組製作的竹琴,大家討論哪一組的竹琴聲音最美妙,說說爲什麼。

四、延伸活動

舉辦“小小演奏會”,讓幼兒用竹子樂器來演奏,製作玻璃杯琴、筆管琴、瓶子琴等延伸活動就此產生了。

開演奏會咯!

活動反思

聲音本來是很抽象的東西,看不到、摸不着,幼兒偶然中發現敲擊竹筒能發出不同的聲音後,竹筒與聲音的關係一下引起了幼兒極大的探索興趣。

竹琴製作運用的是不同大小的共鳴腔內傳出的聲音不同這一物理原理,製作竹琴的活動不僅能讓幼兒感受聲音是靠空氣來傳播的科學原理,還可同時獲得音樂、數學等其他學科領域的相關經驗。製作的過程包含着美工方面的內容:要想使竹琴能敲出有規律的聲音,製作的時候必須對形狀、長短不同的竹筒進行排列,而排列的過程是對數學經驗的複習與利用:竹琴的聲音有高有低、有輕有響,敲敲聽聽的過程無疑是一次音樂藝術體驗。

“做中學”注重探究主題的科學性,但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我們覺得學齡前幼兒的“做中學”活動應該是感性的、過程性的、享受性的:學齡前幼兒的“做中學”活動不是讓科學元素去引導幼兒的思維軌跡,而是讓幼兒的思維火花去創造更多的科學藝術!

大班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情緒愉快地用不同速度,不同音色表現歌曲中襯詞部分,並能按不同角色的形象,用相應的歌聲演唱。

2、在學唱過程中體驗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協調與快樂。

教學準備

1、電視機、影碟機、電影《音樂之聲》片斷。

2、錄音機、《孤獨的牧羊人》音樂伴奏帶。

3、《牧羊人》圖譜一張

教學過程

(一)聽《牧羊人》音樂,自由用各種動作跳進活動室。

(二)看錄像,瞭解歌曲內容,引起學唱興趣。

1、聽了剛纔的音樂,你有什麼感覺?

2、第二次聽有歌詞的音樂一遍。你知道她在唱什麼嗎?不過有一句我們可以先來學一學,它是這首歌的'襯詞。

3、根據圖示學唱襯詞部分。

(三)欣賞歌曲,並初步學唱襯詞。

(四)出示圖片,教師教唱歌曲。引導幼兒在回答中理解歌詞,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歌詞,並學唱歌曲

1、圖片上的人是誰?它在什麼地方?

2、他在幹什麼?

3、又有誰來了?

(五)對不同角色的襯詞部分進行處理。

1、引導幼兒用不同音色演唱襯詞

(1)牧羊人在很高的地方唱歌,你覺得他的聲音應該怎麼樣?

(2)老山羊年紀一大把,它唱起歌來會怎麼樣?

(3)小山羊最可愛了,它的聲音我們也來學一學

2、以遊戲形式,分角色演唱襯詞部分。

(六)即興打擊樂演奏,充分感受樂曲旋律。

今天我們又唱又跳,又看錄像又打擊樂器,這首好聽的歌曲就叫做《孤獨的牧羊人》。

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不同的手勢能表達的不同意義。

2、學習一些常用手勢,瞭解手勢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和關愛聾啞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PPT課件(各種手勢圖片)、VCD、錄像等。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手指謠遊戲,導入活動。

(師:我們的手不僅可以做遊戲,還能說話呢!我們來看看它們在說什麼?)

二、播放圖片

1、Ok、握手、請手勢、勾手指過來手勢、噓手勢、擊掌、停、打電話、手疊手加油、……一張一張播放請幼兒說說所表達的意思

2、小結,各種手勢表達着不同的意思,手勢還會唱歌,有一首歌所有的愛都是用手勢表達的`你們想聽嗎?播放《感恩的心》說說這首歌是唱歌誰聽的。

三、手勢語工作有關

1、師:手勢出了會唱歌,還和工作有關,問:我(師)是做什麼的?老師的手勢,請幼兒說說

2、播放圖片,醫生看病人、潛水員教練、說說他們的手勢在說什麼

3、小結: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手勢,有個人一直做手勢,你們知道是誰嗎(警察)

4、播放視頻幼兒跟着做

四、遊戲師做交警,幼兒當司機看師手勢過馬路小結:司機要看交警的手勢

五、結束

還有一個職業他的手勢很棒,一個手勢全場起立,一個手勢全場唱歌,一個手勢停,這個職業是什麼?請幼兒說說,若說不出播放視頻,再請幼兒說說(指揮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j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