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食療養生 >

葡式蛋撻爲什麼叫葡式

葡式蛋撻爲什麼叫葡式

因爲是在葡萄牙傳統點心時補償進行創作出來的蛋撻,所以叫葡式。

葡式蛋撻爲什麼叫葡式1

葡式蛋撻的由來

經典的葡式蛋撻(Eggtart/Pastaldenata)就是源自於修道院的甜點,根據記載這項甜點已經存在超過300年之久了,是葡萄牙熱羅尼莫斯修道院修道院(JerónimosMonastery)的經典甜點。

相傳以前爲了保持良好的儀容,修道士會使用大量的蛋白來上漿他們的衣物,但也因此會有相當多的剩餘蛋黃,爲了避免浪費並增加收入,他們便研發出以蛋黃與鮮奶油爲主要餡料的甜點,葡萄牙文稱爲"Pastéisdenata"。

後來修道院在1834年因爲內戰而結束這個產品,並將配方賣給了一家糕點店"PastéisdeBelém",這間糕點店於1837年成立,營運至今,也仍然以葡式蛋撻爲主力產品,成了全世界的遊客來到里斯本旅遊必訪的名店之一。

葡式蛋撻爲什麼叫葡式
  

蛋撻是怎麼傳到澳門和亞洲的呢?

澳門的葡式蛋撻,是由一位英國人"安德魯"引進的,安德魯原是一位藥劑師,在1979年來到了澳門,因爲一次去葡萄牙旅遊而認識了蛋撻這種甜點,因此安德魯於1988年和他的妻子MargaretWong(瑪嘉烈)結婚後,1989年在澳門的路環市區開設了安德魯餅店總店,引進蛋撻並研發減糖配方,其特殊的糕點在當時的`亞洲極爲成功,後來安德魯開放了經營特許權,並開始在亞洲風行。

後來瑪嘉烈自立門戶,開了另一間Margaret'sCaféeNata瑪嘉烈蛋撻店,並與肯德基合作,推廣成爲衆所皆知的瑪嘉烈蛋撻(也就是我們現在在KFC所吃到的經典款蛋撻了。)。

買蛋撻邏輯

蛋撻在亞洲已經成爲港飲茶餐廳的必備甜點,也是我非常喜歡吃的甜點之一,也許你去香港旅遊時,也會經人介紹去"某"島茶餐廳吃上一回吧,臨走會不會再帶上一盒呢?

現在,放眼全世界,不論你身處何地,如果想吃蛋撻了就去找當地的"唐人街",街上的茶餐廳或糕點店裏一定會有,而且一般來說都會很好吃。

不過,正所謂換一個城市得換一個腦袋,如果你來到了西班牙,蛋撻已經不再是要去唐人街才能吃到的甜點了,很多的糕點店都能找的到,葡萄牙也是如此。不過別忘了,如果你到了葡萄牙的里斯本,可以到前面提及的修道院附近,找一找最正宗的葡式蛋撻,而這也許會完全顛覆你之前對於蛋撻的舊有印象哦。

葡式蛋撻爲什麼叫葡式2

蛋撻的製作方法

1、準備製作蛋撻的材料

蛋撻分爲兩部分製作:餅皮和餡料,因此需要準備二者的食材。

餅皮的材料:

低筋麪粉 120克

冰水 50克

牛油 60克

細砂糖 20克

鹽 一小撮(約1克)

餡料的材料:

雞蛋 2個

淡奶油 100克

細砂糖 40克

水 50克

香草精 適量

葡式蛋撻爲什麼叫葡式 第2張
  

2、製作餅皮

將低筋麪粉放入容器中,並加入細砂糖、鹽,然後混合均勻。牛油放入微波爐中加熱至液態,然後倒入麪粉中,與麪粉混合。

再慢慢加入冰水,揉成麪糰,注意不要揉太久,以免造成筋度過大,影響口感。

將揉好的麪糰平鋪在案板上,用擀麪杖將其擀成薄片,然後用餅模切成圓形。

按照上面的`方法制作好餅皮之後,將其放入冰箱中冷藏至少20分鐘。這樣餅皮就會變得更加酥脆。

3、製作餡料

將雞蛋打入碗中,然後加入淡奶油、細砂糖、水,再加入香草精攪拌均勻即可。

4、製作蛋撻

將餅皮取出,再用手按一次,再鋪在餅模中。

將餡料倒入餅皮中,約八成滿,注意不要倒太滿,以免烤過程中浸透。

預熱烤箱至200度左右,然後將蛋撻放入烤箱中,烤10-15分鐘左右,至表面產生焦糖色即可出爐。

至此,美味可口的蛋撻就完成了!想品嚐一下自己親手製作的蛋撻嗎?不妨按照上述方法,親自動手來一次吧!

葡式蛋撻爲什麼叫葡式3

港式蛋撻和葡式蛋撻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1、不同撻水,不同口感和味道

港式蛋撻和葡式蛋撻的較量,從他們的撻水(即餡料)就已經開始了。

最初的港式蛋撻,撻水與廣式甜品裏的“燉蛋”類似,但發展至今,早已不再侷限於此,榴蓮蛋撻、楊枝甘露蛋撻、薑汁紅棗蛋撻等創新口味也都頗受歡迎。

而烘焙好的澳門葡式蛋撻,棕黑色的焦糖斑狀頂部是其特色,吃起來口感厚重,奶香濃郁,有點類似焦糖布丁。

2、不同撻皮,酥皮和牛油皮

除去撻水的差異,港式蛋撻與葡式蛋撻的不對盤,在撻皮上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港式撻皮

常見的港式蛋撻撻皮可分爲兩種:酥皮和牛油皮(曲奇皮)。

蛋撻界有這麼一個說法:去學做蛋撻,如果徒弟勤奮而又有天賦,師傅會教他做酥皮撻皮的技藝;而徒弟懶惰,則師傅只會教他牛油皮。由此可以看出製作酥皮和牛油皮的難易程度。

港式蛋撻的酥皮脫胎於西方的shortcrust pastry,但與其並不完全相同。不僅用豬油代替了原本的牛油,更添加了奶粉、花生醬等,使其更加香脆鬆化。

油皮和水皮構成了酥皮:

麪粉與油(可使用黃油、牛油、豬油等)混合均勻,製成柔軟的油皮後,放入冰箱冷藏至結實;取出與水皮(水+麪粉+雞蛋+油)摺疊,水皮和油皮在經過多次重複翻卷交疊後起酥。

有經驗的師傅能將幾毫米的酥皮摺疊至三百多層;最後用模具定型。

而牛油皮蛋撻在上世紀80年代由香港的泰昌餅家首創。

相較於酥皮,牛油皮充斥着牛油的香味,類似於西點裏常用的pie crust,整體更加光滑和完整,形狀結實,如盆狀餅乾,不易掉渣,口感與曲奇餅乾接近。

傳統酥皮與牛油皮誰更勝一籌,除去製作工藝後,更重要的判斷依據可能就是個人口味了。

葡式撻皮

澳門葡式蛋撻的撻皮也爲酥皮。但與港式蛋撻的酥皮不同,澳門葡式蛋撻的酥皮用的是puff pastry做法。Puff pastry由大片而分散、十分細薄的酥皮層層構成,入口就粉碎成脆弱的細小碎片。

兩種蛋撻,三種撻皮,也都酥脆,但卻呈現出不一樣的掉渣模式。

葡式蛋撻爲什麼叫葡式 第3張
  

3、蛋撻的故事:港式和葡式的分岔

同爲蛋撻,卻爲何有了港式和葡式的區別?或許歷史能給出答案。

探訪源頭,會發現,港式蛋撻大概率來自英國與廣東本土的結合,而澳門葡式蛋撻則是葡萄牙與英國的混種。

港式蛋撻的誕生

大部分人認爲港式蛋撻源自英國的custard tarts,在20世紀初,從英國進入廣州。

20世紀初的廣州蛋撻比現在的港式蛋撻要大一些,單個作爲一道菜來售賣,餡料可爲巧克力、綠茶、鮑魚、燕窩等。後期,百貨公司爲吸引顧客,要求大廚每週推出一個小甜品。

在此情形下,廚師將廣東的燉蛋作爲餡料放入custard tarts的外殼中,港式蛋撻初步形成。

廣州發生戰爭後,蛋撻師傅逃至香港,便將蛋撻帶了過去。

早期的港式蛋撻以橢圓形爲主,圓形次之。後來才慢慢形成了方便師傅按壓撻皮和清洗,以及方便食客食用的圓形。

除去形狀,早期的蛋撻也比現在大許多,是現在的兩倍以上,一個蛋撻便足以成爲一頓下午茶。

蛋撻剛進入香港時並不流行,僅在一些高級西餐廳可以吃到。到了50年代,由於冰室(茶餐廳的前身)的`誕生,蛋撻逐漸平民化,纔開始風靡起來。

澳門葡式蛋撻的誕生

葡式蛋撻源自葡萄牙的pastel de nata,在葡萄牙本土、葡萄牙殖民過的國家如巴西,安哥拉……以及擁有大量葡萄牙移民的國家如澳大利亞、盧森堡等地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在18世紀前,蛋撻已經在葡萄牙出現。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用大量蛋白來漿洗衣服,剩餘的蛋黃則被做成各類甜品,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蛋撻。之後,葡萄牙爆發自由黨人革命,大量修道院被迫關閉,修女們開始對外出售蛋撻。

1837年,在三年前買下修女們蛋撻配方的老闆開了葡萄牙當地最早的蛋撻店鋪“Pastéis de Belém”,據說這一份從修女那買來的配方從那時起沿用至今。

至於我們熟悉的澳門葡式蛋撻,則來自於英國的安德魯夫婦。安德魯夫婦在葡萄牙吃到pastel de nata後,喜歡至極。

回澳門後,融合、改良英國的egg custrd tart和葡萄牙的pastel de nata,便形成了現在的澳門葡式蛋撻,並在1989年開設了“安德魯餅店”。

而其妻子在與其離婚後開設了另一蛋撻店“瑪嘉烈”,並於1999年,將配方賣給了開封菜。

在澳門,除了澳門葡撻,也存在着從香港過去的港式蛋撻,但在經過不斷的改良和發展後,已經逐漸形成了各個蛋撻店獨具特色的澳門蛋撻。

標籤: 葡式 蛋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shiliao/6182g.html